【时事热点06.24】从美国制裁中国香港看离岸金融中心(上)
 3089

试听180【时事热点06.24】从美国制裁中国香港看离岸金融中心(上)

00:00
15:44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东西情报站》,我是大白。


本来是想讲一讲印度,不过这个事情现在还有一点敏感,我硬要顶着条条框框的限制来讲,很难讲得尽兴,所以干脆就先放一放,过几天再来做盖棺定论。


先给大家透一个底——这个事情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跟大部分人想的不太一样,主要是一个印度内部政治问题,而不是中印争端问题。


既然“三哥”(印度)那边放一放,那先给大家聊一下美国对中国香港的制裁,以及由此引申开来给大家八卦一下离岸金融中心内部一些错综复杂的故事,应该需要花两期时间。


一、美国制裁中国香港——高举轻放


事情的起源无非是香港国安法的起草和驻港国家安全公署的设立,这是中央打算着手解决香港内部的混乱,纯粹是一个中国内政问题。当然,是不是内政也不重要了,反正美国专业干涉内政,香港混乱的根源本身就有美国的黑手在里面。


总之,美国本着“你不让我在你家胡来,就是你的错”这么个荒唐原则,在5月29号周五,由总统川普亲自宣布了所谓的制裁措施,涉港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限制敏感技术出口


第二,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区待遇


第三,谋求进一步金融打击


早先,美国放出口风要制裁,但还没有公布具体措施的时候,香港股市连续回调了好几天,而公布完之后第一个交易日——6月1号,周一,恒生指数跳空高开,大涨3.36%,后来连续涨了一个多礼拜,可以说是非常不给面子。


而相反的,网络上日常都有一群“要完党”,高呼香港要完,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的地位要没了,香港要变回小渔村了。


哪边对,哪边错,我不说你应该也有数。毕竟资本市场是在用钱投票,而网络只是打打嘴炮、混混流量。更何况,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本身就是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此的敏感性是全球最高水平。


至于为什么会是这么个局面,其实本质还是因为川普政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做法,最终的措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市场参与者也都看明白了,其实川普政府并不是很想在这个问题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回想下我在“美国政治”主题当中曾经讲过的Deep State群体,这个群体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总统意志的,而军方和情报部门恰恰是这个群体的最大组成部分。


所以到此为止,基本上可以看出来,针对中国香港的一系列造势和作乱,是Deep State群体的意志,川普本人对此其实兴趣不大。


下面我来逐条解释下所谓的制裁措施。


1.限制敏感技术出口


这一条基本没有意义,因为香港的技术和设备进口,本质都是大陆在进口,只是借了香港的渠道而已。这一点举世皆知,美国又不傻,早就把这个给堵上了,现在无非是拿出来再说一遍,权当是凑字数了。


2.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区待遇


这一点值得重点讲一下,一般人搞不清楚里面的关系。


(1)美国不能决定香港的特别关税区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他的关税跟大陆是不一样的,除了烟草等极少数特殊商品以外,绝大部分商品在香港进出口是零关税的,这个做法在法理上叫做特别关税区。澳门也是特别关税区,只不过体量太小了。


这个自由港的地位确实是香港繁荣的根基,因为这决定了大量商品在香港可以进行自由地存储、转口、包装、分装、展览等等,由此带来了巨额的转口贸易。而外国资本来港开办公司也很容易,享受基本无差别的国民待遇,这些都为香港奠定了产业基础。


但问题是,香港特别关税区的地位是中央给的,不是美国,不是WTO,也不是任何其他组织给的,所以美国并不能决定香港的特别关税区地位,他只能决定自己跟香港的关税问题。


而其他国家在这一点上并不会有跟进的意愿,生意做得好好的,干嘛要砸自己的饭碗。美国要影响他的盟友也是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的,不是张张嘴就能解决问题的。


(2)美对港征税微不足道


具体来看美国跟香港之间的贸易和关税问题。


如果去看香港特区政府的数据,就会发现香港特区长期对美国有一两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如果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话,那我方的贸易顺差确实是对方征收关税的空间。但如果去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又会发现美国长期对香港特区有两三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这是怎么回事?做贸易难道还能两边都顺差的吗?而且按照美国的数据,那美国对自己的贸易顺差来源去征收关税,这不变成脑子有坑了吗?


这里面的问题,其实是美国贸易核算当中比较独特的“原产地原则”导致的——美国会追溯产品的贸易链,大陆经由香港出口给美国的商品,他会追溯到大陆头上,不算在香港头上,那把进口挪走了,自然出口就占了主导,成了对港顺差。


而港府不是这么算的,反正在自己这边进出,那都算成进出口。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这个“原产地原则”的存在,占大头的大陆中转香港出口美国的商品,已经在前两年的贸易战当中加过关税了,跟这次的制裁措施已经没有关系了。美国对香港的核算方式里,只计算香港本土生产出口美国的商品。


众所周知,香港压根就没有多少制造业,这一块的体量极小,去年才大概5亿美元,征税只针对这一块,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所以,贸易措施这一块是典型的高举轻放。外行看了觉得天要塌下来了,这样美国的面子也就有了,制裁说到做到;而内行看了也心领神会,大家买卖照做。


3.进一步的金融打击


美国也没有明说具体有什么打击,网友倒是找了一堆可能性出来,不外乎切断SWIFT系统、打击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或者直接做空香港资本市场、打击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地位等等,我来逐个解释。


第一个可能性:切断SWIFT系统


SWIFT系统就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全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美国主导的美元全球结算系统。真要把这个东西给切断了,那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这生意确实是没法做了。


但问题是,整个西方包括美国自己,百年时间里在香港沉淀了巨大的生意、资本、财富,西方在港近三十万人,数千家公司,同时香港作为西方在东亚的情报中心,也需要大量资金来运作,你把结算切断了,你们自己人怎么办?这不变成安拉胡阿克巴(自爆咒语)了,为了打击香港,搞自杀式爆炸袭击。


况且真把SWIFT断了,这不是逼着中国加速自己的结算系统吗?这不变成了自己去挖美元霸权的墙角?所以,这个可能性属于不考虑美国的立场,自说自话的想象。


第二个可能性:打击联系汇率制度或者直接做空香港资本市场


联系汇率制度,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过,简单地说就是港币汇率挂钩美元,只能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小到了基本可以认为是固定的。这种汇率稳定性确实给了香港巨大的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国际资本非常喜欢。


打击港币汇率,确实能打击香港的金融地位,这个事情已经有人干过了,大家肯定都知道——索罗斯。


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金融资本,在1997年打垮了亚洲一堆国家的汇率和金融系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尼等等,但1998年的时候在香港吃了瘪,最后亏损离场。


为什么香港一个地方政府比一堆国家都能打?其实也没为什么,就是香港特区政府太有钱了,他是真的有钱——世界上最有钱的地方政府,没有之一。


1998年的时候,香港就有9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当时中央才1000亿出头。所以索罗斯他们抛多少,港府就接多少,硬碰硬。对面的弹药也是有限的,最后打完了也没达到目的,那就只能认亏离场了。


顺便说一句,很多网络上的说法是:中央政府从天而降,帮香港顶住的。其实不是,中央并没出手,朱总理确实给了承诺,说香港顶不住的话中央会兜底,但香港顶住了,中央最终起的是一个提供后盾、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而打赢索罗斯的原因,也正是香港能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原因,就是有钱,汇率高了就砸下去,低了就托上来。所以,联系汇率制度说是制度,其实根本不是一套制度方案,就是直接在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而已。


所以,要打击联系汇率或者做空香港市场,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跟索罗斯一样,拿钱来硬碰硬。现在港府有接近5千亿美元外汇,中央有3万多亿,确定有谁会想不开,来跟港币和港股抬杠吗?


美国资本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做事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代价。要是谁觉得现在这个财力状况下,还会有人来跟港府和中央来抬杠硬碰硬,那就有点侮辱资本家的智商了。


第三个可能性:打击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地位


什么叫离岸金融中心?简单地说就是——不在货币所对应国家的制度框架之下的货币和资产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不属于美国,不受美国管辖,不实行美国的制度和法律,但又是第三大美元交易市场,所以香港是美元的离岸金融中心。


类似的,香港特区属于中国,但是实行的制度和法律又跟大陆不一样,同时又是大陆以外地区第二大人民币交易中心,所以香港也是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当然,人民币虽然努力在国际化,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绝对实力上还差得远,重要性暂时没法和美元相比,所以说到底,香港的主要价值还是在于美元离岸交易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提供的价值主要有两点:第一,脱离货币对应国家的框架,实现更大的制度自由、交易自由;第二,是介入外国资产和生意的通道。


所以,香港作为美元离岸金融中心,其实主要的价值是服务美元资本,这些美元资本既有中国的,也有西方各国的,比重上差不太多,美国占的比例不小。


香港确实在服务过程中赚了不少钱,但这些钱终究只是手续费、服务费、提成之类的,为了砸掉香港这些业务和收入而去损伤香港所服务的美元资本,这不又变成一个自杀式爆炸行为了吗?


要明白,美国根源上是一个大资本家掌控的国家,想通过严重损害大资本家利益来达到一个效果并不明确的目的,不能说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但肯定不会在一般情况下发生,需要彻底把美国逼急了才有可能。


所以说到底,虽然美国跟中国过不去这个事儿肯定没完,后续肯定还会接着出牌、接着找茬,但这次针对香港的措施确实是高举轻放,做戏做完全套,这事就算是过了。川普政府目前的心思和目标都不在这里,我们就不要自己吓自己了。


二、美国对华的另外两项制裁——损人不利己


美国的诸多措施之外,还有两点不是针对香港本地的,容易在这个事件当中被忽略,但也确实是川普5月29号宣布的措施当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两点还跟各位听众的关系更大。


1.限制部分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国留学生入境


反正“国家安全”这口锅美国现在是天天在用,别人也奈何不了他,这个措施就有点七伤拳,伤人先伤己。限制留学生、限制学术交流,这些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科学技术进展,但同时也会影响美国自己。


科学技术极度依赖交流和扩散,打断这种交流和扩散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美国的科学技术领域本来就严重依赖华人群体,这样做必然会减少华人的研究产出,也会把一部分华人逼走,逼回中国或者逼去欧洲、日本之类的国家都有可能。


这个事反正是躲不开了,大家家里有小孩想要出国留学的也多留个心:想好好学点理工科或者医学之类的,可以考虑去法国、德国、日本,尤其是法德,这两国的理工科教育其实比美国更加负责任;而数学、物理之类的基础学科,甚至可以考虑去俄罗斯,别怀疑,你没有听错,俄罗斯的基础学科其实很强。只不过这些国家没有美国的实力,所以不在舞台中央,没那么受关注。


美国现阶段肯定是不会让中国学生安心学科学技术的,不过人文社科倒是无所谓,美国基本不会限制这一块。


2.在美国资本市场加大对中概股的重点审查


这也是近期中概股扎堆回国上市的原因之一。


这事在美国内部其实反对意见非常大,我在金融第八期里面就讲过,能够吸引全球最优质的公司来美国上市,本身就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命脉之一,这种针对性的甚至可以说歧视性的重点审查,是在反过来把这些好公司逼走。


相反,这对港股和A股就是好事,更多的好公司会留在国内上市。咱们的资本市场缺什么呢?不就是缺足够多的好公司、好资产吗?以前我们的制度不成熟,好公司都跑到外面上市,现在美国亲手往回送,求之不得。


当然,现阶段A股的成熟度还差点意思,大部分中概股回国还是会优先选择香港上市。网易、京东最近已经抢先完成了,据说拼多多、学而思也有意愿,而未来将要IPO的企业也会重点考虑港股,而不再是美股,比如头条系,比如快手,都是炙手可热的香馍馍。


所以,在香港有账户的朋友,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考虑打打新,港股打新不需要在账户里面有股票,而且中签率上面是向散户倾斜的,打打这些优质的企业还不错。


不过,投资这个事情总是有风险的,港股打新也不能乱打。港股不像A股由于长期的资产稀缺,导致新股几乎必涨,港股没有这个现象,垃圾坑货上市就猛跌的也不少。所以港股打新一定要挑,实在不会挑的话就关注两类:一类就是网易、京东、头条、快手、拼多多这些傻子都知道的互联网巨头;另一类就是在线教育和医药这些当下行业空间巨大的企业。


我一般不劝人炒股,不过这个算是香港市场接下来的一个红利期,有账户的可以关注一下。


这两个措施跟香港不直接相关,是冲着我们整个国家来的,甚至还可能利好香港的资本市场。反正总之,香港没事,随着中央出手,香港的局面会走向好转,我们静候结果就是了。现在是国家上升期,没必要自己吓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多说一句,关于前面提到的离岸金融中心,还有很多八卦内情也值得讲一讲,不过长度实在是超了,就留到下期来讲,那我们周末再见。


如果你喜欢本集内容,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更多朋友。


编辑|何海东   审核|朱小静

用户评论
  • 大脑袋大脸猫

    是金子永远发光!!我对这集的理解:1,美国对香港的制裁是“高举轻放”:技术出口主要来自大陆,已经限制过了,加关税,因为“原产地原则”实际数额很小;2,大家猜想的切断SWIFT和打击离岸金融中心地位,内伤都太大;打击汇率,中方弹药充足不怕;3;限制技术交流,影响自己发展,倒逼中方自力更生;给中概股挑刺,会导致优质中国公司回流,中长期动摇美股对其他国家优质企业的吸引力,进而动摇美元环流,美国的国本。

  • 小维S

    讲的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