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2021年的两个核心配置逻辑
 295

试听180【策略】2021年的两个核心配置逻辑

00:00
10:24

财富指北社群助教微信:zhibei789


图表1:三个创业板指数:牛市前期无差别vs牛市后期大分化


image.png

备注:本文节选自指北会员社群每日内参,数据excel已上传到会员社群


去年底策略会的时候,我们跟大家讲牛市还没有结束,但一定记得牛市处于后期,而且会逐步进入后期的后期。对投资者来说,可以继续飞行,但一定要适当的调整飞行的姿态。当时很多朋友还不太理解这个牛市后期的意思,但过去半年尤其是年初这三周下来,基本上应该体会的很清楚了。


从年初到现在,整个全A指数上涨4%,核心股指也都是明显上涨的,上证指数涨4%,创业板指涨11%,沪深300涨6.5%。这说明牛市后期依然有不错的机会,但另一方面,牛市后期的结构分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全市场4100多只个股只有1/3是上涨的,2/3都是下跌的,这和牛市前期基本上颠倒过来了,2019-2020年的牛市前期是2/3上涨、1/3下跌。如果不能根据风格的切换及时调整配置的姿势,很有可能就是看着热闹的市场独自吞下亏钱的苦果,这就是为什么牛市后期很多人没有赚到钱的原因。


就像我们在年度策略里讲的,2021年肯定和2019-2020年的市场不一样,不会简单的重复牛市前期的故事,核心是两个铁打的事实:第一,现在的市场估值水位90%+,远高于2019,明显高于2020,虽然估值高不意味着牛市就会结束,但一定会改变牛市的风格和节奏。第二,前两年的市场是顺风,2021年是逆风,也就是说2021年的流动性环境没法跟前两年相提并论,前两年是降息,今年不加息就不错了。


沿着这两个基本面的变化,我们再结合近期市场给大家梳理一下牛市后期的两条核心配置逻辑:


第一个逻辑是公司层面的龙头、价值、大盘逻辑。从估值到价值,远离估值弹性大的小票妖股,转向基本面靠谱的大票龙头。有人说,龙头不是啥时候都好吗?并不是这样。牛市前期流动性是顺风,这个时候比谁轻快,体量小的有优势,基本面不好也没关系,估值一样能把股价拉上去,反而是大的龙头股显得太笨重,一般涨幅会落后于其他公司;牛市后期流动性是逆风,这个时候比的是谁稳重,体量大、业绩基本面好的龙头公司优势才能体现出来。


这个特征是不分行业的全局性变化,从去年底到现在,这个变化越来越明显。各个维度上的龙头价值股都在跑赢,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过去两个月上证50和沪深300分别涨了15%和16%,而中证500和全A指数分别涨了6%和9%,这就是我们说的越窄的指数越好。


大家可能会说创业板也涨的很好啊,创业板不也是小票和成长风格吗?这是一个误解,现在的创业板和过去的创业板已经不一样了,马上突破900家公司,早已不是小盘股的天下,而越来越有主板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牛市后期创业板表现比上一轮2016-17年的牛市后期表现更好的原因。


给大家讲一个数据就明白了,创业板指近两月涨了24%,大幅跑赢市场,但创业板综指只涨了5%,创业板指就是大家常看的那个指数,选取的是创业板的100家核心公司,创业板综指就是所有的创业板公司。整个创业板近900家公司里近两个月只有不到180家是上涨的,甚至是创业板指的100家公司里也只有一半是上涨的,真正涨的好的其实就是创业板里的大盘价值股,指数的上涨基本来自于几个龙头大盘股的上涨,比如最大的市值马上到1万亿的宁德时代涨了近70%,市值7000多亿的金龙鱼涨了200%,市值3000多亿的东方财富涨了60%,市值2000多亿的亿纬锂能涨了100%,这几个核心龙头直接导致了创业板指的大涨,基本和小票成长没有一点关系。


又比如,之前我们讲过一个判断,牛市前期白酒里是茅台涨不过小酒,但牛市后期一定是茅台比小酒跑得更好,背后也是同样的从估值驱动的小票逻辑到业绩驱动的大票逻辑。进入2021年以来,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最近看到有人说买白酒也能被坑,这很正常,本来白酒就不是全行业都好,大部分是跟着龙头在牛市前期蹭热度,牛市后期拼业绩的时候会越来越虚,2021年这三周下来,白酒股里只有五只还保持了上涨,而其中主要就是龙头大盘股,也就是茅五泸这三家最稳健的价值龙头,这几个龙头在牛市前期的白酒盛宴中根本排不上号,以前领涨的都是一些小酒,比如目前市值不到300亿的迎驾贡酒过去两年涨了10倍,市值200亿的金徽酒涨了5倍,市值不到400亿的口子窖涨了3.5倍,市值100亿还在亏损的金种子酒涨了3.6倍,这些从去年底以来逐步被打回原形,尤其是进入2021之后,基本全是下跌的,其中跌的最惨的皇台酒业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已经跌了27%,金种子酒跌了20%。


图表2:牛市前期、牛市后期两个阶段各风格板块涨幅对比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财富指北


第二个逻辑是行业层面的风格轮动逻辑,牛市前期偏逆周期的科技成长+跨周期的消费,牛市后期一开始适合顺周期的周期+消费,再往后更适合配消费+顺周期的金融周期。在牛市前期,经济衰退期叠加流动性极度宽松,整个市场风格更偏科技和成长,他们往往能够依靠估值提升取得超额收益。典型的是2020年上半年,流动性极度宽松,五大风格中涨的最好的自然是成长板块,涨了20.4%,其次是消费,涨了19%,而周期板块还跌了0.3%。但去年下半年逐步进入牛市后期,经济复苏期叠加流动性边际趋紧成为主基调,顺周期的周期板块崛起,从7月市场高点到现在都涨了17.2%,是各个风格中最好的,其次是消费,涨了11.2%,而逆周期、高估值的成长板块明显跑输,只涨了4.1%。这种轮动和上一轮周期完全一致,2014-2015年牛市前期涨的好的也是科技成长,但到了2016-2017年就转向了周期和金融,消费作为跨周期板块依然是贯穿牛市前后期,表现都很好,这一轮也不例外。


那么问题来了,再往后看的话,市场会如何轮动?如果把这一轮经济复苏的牛市后期和上一轮2016-2017年类比的话,现在应该更像是2016和2017之间,逐步的会转向2017年的经济复苏后期的逻辑。


从历史经验来看,顺周期牛市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就是经济刚起来、通胀还不高、流动性还不紧的时候,先跑起来的是周期板块以及消费板块,比如2016年跑得最好的就是周期,涨了26.3%,消费紧跟其后,涨了25.5%。相比之下,成长这阶段只涨了12.9%。


到了第二阶段,经济已经确认复苏了一段时间,通胀逐渐走高,流动性出现实质收紧迹象,这个阶段前期涨的较多的周期板块就显得有点后劲不足,主要是这些行业长期基本面较差,市场给的空间不大,涨不到天上去。而顺周期中相对迟钝的金融股开始跑赢,2017年周期跌了1.1%,但金融涨了14%,甚至超过了最坚挺的消费,消费涨了12.6%,但确定的是,成长依然跑得最不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去年到现在基本类似2016年的顺周期第一阶段,目前应该还没有结束,但后面会逐步过渡到第二阶段。风格上来说,目前还是消费+周期,但后期可能会逐步转向消费+金融周期。此外,医药作为兼具消费股和科技股属性的一个版块,总体上来讲也有跨周期的属性,但医药板块太大,不能统一而论,大部分有风险,机会只是结构性的,这个在之前的医药专题内参里我们曾经详细讲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回听。而科技股也是一样,只能寻找一些非常核心的赛道上的机会,机会是结构性的,并不是全局性的。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