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讲:他在洪水到来之前找到了答案
 35.25万

试听180《资本论》第二讲:他在洪水到来之前找到了答案

00:00
14:59

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开讲《资本论》。

 

一、“剩余价值”的发现

 

《资本论》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理论作品,或者说是一本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作品,那么它的起点和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一样的。

马克思认为说,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关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劳动。亚当·斯密也说,劳动、土地和资本是经济学的三个基本性要素。

那么劳动就变了有两件事情,第一叫做直接劳动,第二叫做间接劳动。

比如说有一个工厂,我们是生产机床的,那么就会出现两类人。第一类人是在一线,用自己的双手去把这些机床给生产出来。

那么还有一类是谁?还有一类是购买了土地和购买了设备的那些人,我们把他叫做“资本家”,或者现在也可以叫做“企业家”。那么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也在参与劳动,无非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双手去参与这个机床的生产,而是通过资本和管理的方式参与了生产。

那么当一个机床被生产出来以后,摆在你面前,那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了,那么机床所产生的价值是由那些用双手去劳动的那些工人所创造的,还是那些用资本投入来参与了这些经济行为的人所创造的?谁创造的价值更多一点呢?

马克思把这个价值分为两类,第一类叫第一价值,就是通过劳动来产生的价值;第二类马克思叫做剩余价值,认为说,你看你这些资本家,其实你没有双手、没有汗水来参与这个机床的生产,但是你成为了这个机床所产生的利润的最大的获益者,是剩余价值。那么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什么呢?那就有剥削。

他在《资本论》中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他说,如果我们在一起去从事一个共同的劳动,他认为七个人以下叫做合作劳动。就是当一个组织是七个人以内的话,那么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用双手参与了这个商品的生产的过程。那么,当第八个人产生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剩余价值。

所以在苏联和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定义什么叫做剥削的时候,曾经有个理论叫做“七下八上”,就是七个人以内叫做“合作劳动”,七个人以上到第八个人发生的时候叫做“资本家”。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七下八上的一个论断是举了一个案例,但是你知道吗?到了后世它居然被教条化了。

比如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第一个资本家是谁呢?是一个炒瓜子的文盲,是在安徽芜湖,一个做傻子瓜子的人叫做年广久。他在芜湖的一条街上炒瓜子,因为他的瓜子质量非常好,所以很多人去购买。购买了以后,他一个人炒不过来了,他要雇员对不对?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到第八个人的时候,被发现了,然后北京的报纸就开始讨论说,你看,不得了了,在安徽芜湖出现了一个人叫做年广久,他炒瓜子竟然雇工到八个以上,所以什么呢?产生了剥削,产生了剩余价值。

所以你看,可笑吧?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企业家是一个炒瓜子的文盲,他之所以能够引起全国的关注,是因为他瓜子质量实在炒都太好了,所以雇工超过了八个人。

这就是慢慢马克思主义或者《资本论》中的某一些结论和一些推导被教条化所产生的一些可笑的一个结果。

那么问题是在于,当剩余价值产生的时候,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为产生了剩余价值。

那么你接下来会问一个问题说,一个产品摆在我们面前,它有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如果间接劳动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产生剥削以后该怎么办?那只能干一件事情,就是把间接劳动所可能产生的剩余价值,让那些参与直接劳动的那些蓝领工人们能够成为它的分享者。那么,直接劳动的从事者怎么能够参与到那些间接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呢?那就必须把间接劳动所产生价值那部分的利润把它公有化。

所以你看,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是私人资本的存在,天然地出现了一个非道德化的一个论断。所以为什么会有公有制企业,为什么会有国有企业,它整个一个推导就是对劳动价值、直接劳动、间接劳动所推导的一个结果。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面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国家呢?就是那些消灭了私人资本的国家,因为只有把私人资本消灭了,才能够杜绝剩余价值,只有杜绝了剩余价值,才能够杜绝剥削。所以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工厂的一个主人翁,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必须让这个国家所有的企业必须都国有化。

这就是后世对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上的一个必然推导的一个结果。

 

二、资本主义运营的最后一个秘密

 

那么在《资本论》中,其实马克思更多的研究的是当剩余价值,当资本主义通过以剥削的方式崛起以后,那么这个经济组织、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第一点,马克思认为说,技术进步是资本家通过机器代替工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你看,技术进步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那么一方面随着资本供给增加,利润率会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率会提高,工资会下降,工人阶级的状况会进一步地恶化。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的获益者是资本家,而工人是用双手和汗水来创造的那些价值的人,但他们并没有成为这个价值的最大的获益者,反而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技术进步的发生,他们的生存状况会持续地恶化。

那么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不断激化以后,那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一定会干一件事情,就是全球化。就是把这些剥削关系慢慢能够延伸到其他的非资本主义的国家中,使它资本主义化,然后在这样不断地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得剥削由一个国家变成一个全球化的景象,在这个过程中,那么资本主义就必然地会走向帝国主义。

那么,当这成为了一个必然可能发生的一个结论以后,那些用双手来真正地生产了产品的工人,他们在这个抗争过程中,第一,必须要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第二,工人阶级在这样的过程中,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失去的是锁链,而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那么,在哪些国家最可能发生这样的针对资本主义的暴力革命呢?那么肯定是那些剥削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从这样的理论推导的话,那么这个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法国或者德国。但是在马克思去世的几十年后,暴力革命真的如期而至了,但是有意思是它并没有发生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法国、德国,而是发生在欧洲大陆那个最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列宁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所谓的苏联。

马克思通过《资本论》生动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营的最后的一个秘密,你可以不赞同他的理论,但是他确实展示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所以在后来出现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欧洲地区最终分成为两个流派。

第一个流派就是崇尚暴力革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翻现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另外一条道路叫做议会革命,就是我不再通过暴力,而是通过议会的讨论和参与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来通过掌握政权,由此来实践我们的社会公平的一个理想。

所以在今天的北欧,很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他们在早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议会革命的一个实验者,而苏联所实践的就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一个全新的一个政治体制来进行变革。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成为了全球很多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种选择方式。

 

三、马克思后的三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那么其实在不同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呈现上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来看,存在着三种模式。

第一种就是苏联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国家的螺丝钉,然后这个国家没有一家私营企业,每一个人通过劳动从国家那里获得自己的收入,同时国家掌握所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计划统治的方式来安排每一个经济行为,这个叫做“命令型的计划经济”。

到后来苏联经济走入崩溃,是因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

那么同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还有第二条道路当时有人把它称为叫修正主义道路,也就是东欧以波兰东德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所实行的叫做市场社会主义

在市场社会主义的体制中也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就私营企业的不允许存在是苏联和东欧经济模型的一个前提。但是市场社会主义认为什么?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交换价值。

你比如说有一个矿场,矿场他把铁矿挖掘出来以后卖给了一家钢铁公司。当这个铁矿被卖给钢铁公司的时候,那么里面就存在着直接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所以要把它计算出来才能够卖给一个钢铁公司。钢铁公司把它轧成了一个钢板,把这个钢板卖给了一家自行车企业。当它卖给自行车企业的时候,那么这个钢板中就存在着钢铁公司工人的劳动的价值,这需要被计算。然后当自行车厂的企业的工人把它生产出一辆自行车,然后拜托给一家经销公司的时候,这家自行车工厂的工人的劳动价值是需要被计算。然后当这个全国性的经销公司又把这辆自行车卖给省、市各级的供销社或者商店的时候,同时它也存在劳动价值。所以从铁矿厂到钢铁公司、到自行车厂、到全国的分销渠道,你看,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投入劳动,那么市场社会主义认为说这个劳动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

这是市场社会主义,但是你看我们今天中国,中国叫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你看,我们告别了命令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我们也没有走东欧式的市场社会主义体制,我们走的是什么呢?我们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有一个重要的一个改革,这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我们开始允许像年广久这样的私人资本的出现

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但是到2019年,我们今天讲这个课的时候,中国有2700万家私营企业和6000万的个体工商户,加在一起8、9千万人。

你知道在1978年以前,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没有一家私营企业,但在今天中国已经出现了八九千万的这样的以私人资本为主的经济性组织,它可能是很大的是一家私营企业,甚至叫世界500强企业,它可能是很小的一个夫妻店,它都有一个基础,就是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是对《资本论》的一次又一次的优化和迭代的过程,这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最大的一个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础,一个叫做辩证法,一个叫做历史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认为说,一切价值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时间。理论和实践相比,实践永远在推动着理论的变化。那么当一个主义最终成为一个先验性的不可更改的绝对真理的时候,马克思认为这件事情就非常地危险。所以恩格斯在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曾经说,他至少听马克思有五次跟他说,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这句话的背后实际上我认为也是马克思的伟大所在,他认为说,一个人的一个思想一定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一个局限,那么他的理论要能够不断地往前走,他就不断地需要后人的实践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成功和可能性。

关于《资本论》的解读就讲到这里了。

我是吴晓波,下一本书,我们再见!


用户评论
  • ShenYi_nx

    马爷的理论本身就很多漏洞,还被歪嘴和尚歪曲了

    金宇琨 回复 @ShenYi_nx: 不是漏洞,只是时代在发展而已。可能你不理解时代发展这几个字的意思

  • 404NotFound___

    为什么国有企业的利润不分给大家?为什么私有企业华为把利润和所有员工分享?

    一花中仙子 回复 @404NotFound___: 核酸免费,隔离免费,精准扶贫。免了农业税。都能算是利润再分配吧,其中的一种吧。

  • 听友192296345

    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吗?

  • 金宇琨

    听了吴先生的评论,感觉他并没有看过资本论。资本论的核心是论述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的规律,其中牵涉到了大量理论和实际问题。七上八下的故事根本不是资本论的核心,连细微末节都算不上。资本论有很多值得讲的东西,吴先生却只讲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不过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了。但你是帮大家读书啊,本来篇幅就小,你还不讲核心内容,只能说明你没看过。

    猫人沃尔特 回复 @金宇琨: 那你来讲一讲

  • 404NotFound___

    国有企业?呵呵,最搞笑的笑话。

    倩倩静听听 回复 @404NotFound___: 国有企业不是中国的特殊产物。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只不过人家的国有企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还叫企业吗?

  • 黑龙舞兮兮云飞扬

    只考虑剩余价值,没有考虑企业家投入资本所需要承担的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如果

  • 毛毛牛bj

    “恩格斯在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曾经说,他至少听马克思有五次跟他说,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先验的,也不是绝对真理,后人要在实践中推动理论的前进。马克思只是指明了方向。当代的或以后的人,都有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永远的。

    听友107274579 回复 @毛毛牛bj: 你咋还信了呢。

  • 上古白玦_qh

    吴老师讲得很好,也容易懂。只是听完有些疑惑的地方。 1.剩余价值的产生如果说是间接劳动造成,那么间接劳动也是劳动(人家可能付出的是脑力或者背后其他的东西),只是没有直接劳动那么明显,消灭剩余价值的话,岂不是对有些人不公平,没人愿意做时代的先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终还是要靠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来推动,马克思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2.资本家和工人矛盾不断激化,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全球化,而不是在本国内发生暴力革命?

  • havefun2008

    讲得太浅了

    77183025 回复 @havefun2008: 讲太深容易被和谐

  • thinkcrime

    这次讲解让我对马克思理论资本论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劳动有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这和我们往常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可大相径庭。马克思理论被严重歪曲。

    Chris_iya 回复 @thinkcrime: 是讲的人歪曲了还是听的人歪曲了?我感觉主讲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抵触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