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推荐】吴晓波: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商业案例?

【新课推荐】吴晓波: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商业案例?

00:00
09:00

点击上方按钮,免费订阅,立即收听100期+吴晓波解读课程


研究中国企业史30年,我用故事的方式把心得讲给你听。大家好,我是吴晓波,今天我们开讲《中国商业经典案例100讲》。


很多同学都读过我的两本《大败局》——描写了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企业史上最著名的19个失败案例。


不过这一次,我们将从理论的角度对失败案例进行梳理,从周期、战略、营销、资本和政商关系五个知识模块来为大家一一解读。

 

在这个课程中,我又增加了一百多个新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新近发生的企业成败案例,这样同学们学习的时候就更有切身的感受了。


我长期做企业史研究和公司案例研究,这是我的两个学术方向。

 

在案例研究中,大多数人研究的是成功的案例。

 

我2004年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访问学者,那时候福特基金会要我去做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调研,当时还不叫民营企业,而是乡镇企业(2003年、2004年)。


商学院派了一个中国籍助理给我,他叫王勇,是帮商学院做案例写作的,现在还在商学院。我请他帮忙去找哈佛商学院里有关失败的案例,不管是中国的、美国的,乃至全世界失败的案例。他去库里看了一下,第二天跑来跟我说:很少有研究失败的,研究的都是关于成功的一些案例。

 

所以,在案例研究中,很少有人从失败的角度去研究企业。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写完《大败局Ⅰ》了,我出版《大败局Ⅰ》是在2000年1月,一晃已经二十年。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在1998年,那时候中国正在上映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电影票房很高,但也是在1998年,发生了东亚金融危机。

 

从1978年开始,中国有了个体工商户,又称乡镇企业,后来叫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倒闭的景象是在1998年,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南德集团倒掉了、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郑州亚细亚倒掉了、做保健品的三株口服液倒掉了、中国第二大高科技公司珠海巨人集团倒掉了……当时倒了一堆公司。


因为宏观经济有一个长期的外向型发展突然发生了紧缩,香港出现了一次货币战争,内地则出现了信贷紧缩,然后大规模的媒体报道造成老百姓觉得天要变了,发生大事了,不敢消费了。


所以,信贷一紧缩、国际形势一萎缩、需求一降低,那些在高速扩张的公司要么发生了资金断链的问题,要么发生了渠道的问题,就开始大规模崩塌。

 

我1990年参加工作,那时候已经工作八年了,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中国企业界的泰坦尼克号现象》,讲述二十年来第一次发生民营企业倒闭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上海有一张报纸叫作《报刊文摘》,发行量很大,有几百万份,它用了大半版刊发那篇文章,很多报纸都转载了。 


后来出版社找到我,说:“吴先生,这篇文章很火,你能不能把你写的这些东西弄成一本书?”于是我花了两年时间去做。

 

有些公司我很熟,有些公司我不熟,就一家一家去做调研。有些创始人会接待我,有些不接待我,就只能找到跟他最近的人,比如公司的副总裁、曾经报道过他的记者、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找他们做这个调研。

 

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直到2000年出版了这本《大败局Ⅰ》,我被称为财经作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本书出版之后发行量很大,媒体就采访我:“你是谁呢?”因为这不算是新闻记者的作品,也不是报告文学,完全是个非虚构的财经写作,所以就叫我财经作家。


 为什么看二十年前的失败案例?


《大败局Ⅰ》这本书已经二十年了,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的财经类、管理类里书籍里还排在前十位,甚至三五位,这是我挺骄傲的一件事情。二十年前的中国作者比如余华、路遥,他们的虚构类书籍还在排行榜里,也有经典的,但在非虚构类的或者财经类里,二十年到今天还在排行榜前十的几乎就没有了。


这本书现在每年还能给我带来四十多万的版税,每年还能卖出十多万册。现在买书的应该都是年轻人,有些可能是创业者,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学管理、学经济的大学生。


为什么他们还要去看二十年前这些前辈失败的案例?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失败跟常识相关,成功难以复制


商业并不是一件特别深奥的事情,相当于我做的东西卖给你,然后我能够持续地做东西,你持续地买我东西,那我就有钱赚了,你的生活或者工作会有部分得到改变——大概是这样的供需。


在很多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失败部分都是跟一些常识或者一些人性所违背的东西有关,而这个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是很长期的一件事情。


比如我们要讲诚信、不能欺骗人;比如我们要保证家里有点余粮;比如产品不能有质量性的错误;比如每一次交易中能够尽可能地赚更多的钱,同时也觉得挺高兴的……


二十年前的很多失败在今天来看,我们仍然能够学习,但是二十年前所获得的成功的东西,在今天可能已经陈旧了,所以说成功很难被复制。


如果今天让马云老师回到1999年,重新跑一遍阿里巴巴,不一定跑得回来。你现在把马云老师的路重新走一遍,也走不通。但是这个过程中他犯过的很多失败、很多错误,可能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第二,失败对所有经商者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我碰到很多年轻人说:吴老师,我要创业,你给我什么忠告? 

 

我给他第一个忠告是:你是要“死”的。你能赚多少钱,我不知道,但你一定会“死”的。因为100个人冲出去,98个、97个会挂掉。不挂掉的,五年后又会挂掉一批,十年后又会挂掉一批,二十年后又会挂掉一批。


失败是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大家会对《大败局Ⅰ》这本书感兴趣,而问题是——中国是现今全世界创业最热烈的国家,每天有1万家企业创业,一年新增的创业企业360万家,其中97%在18个月里就死掉了。


所以,中国是一个创业最多的国家,但又是创业失败率非常高的国家。


从公司的存续时间来看,跟美国、日本比,公司存活最长的是日本,他们有一些制度安排,比如终身雇佣制,比如日本对产品精细化的偏执追求,这种岛国精神和商业文明使公司相对来讲比较保守。所以,日本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存续时间可以达到将近23个月,而美国是17个月,中国只有7个月。


思考题:中国企业的续存时间与其他国家相比,活得最短,你认为有那几方面的原因?快在评论区说说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吃蟹黄堡

    一、市场因素。市场不完善,像一片环境恶劣的海域,有暴风、礁石和暗涌。大船都努力求生,小船更难以自保,不是被海浪所吞噬,就是被大船撞碎。 二、政府因素。政策制度不成熟,一定程度上缺乏稳定性、预见性、科学性,有时候不但不能为企业保驾护航,反而会为企业灭亡添上一把火。 三、自身因素。一方面企业缺乏市场调研,战略不明、定位不准,很可能是一拍脑壳的成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经验、能力、资源。 总而言之,一个莽撞的新手划着一个简陋的木筏在暴风雨笼罩的海域航行,大概率会喂了鲨鱼

    加州珍姐 回复 @大吃蟹黄堡: 你的评论很有代表性,欢迎帮我也评论一下,让更多人了解美国股市必赚秘诀。谢谢!

  • 18753092bwq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的定位有问题,就是刚刚决定创业之初的动机有问题,很多企业都是想赚钱而不是实现更大的价值,比如持续服务社会的意识、比如小而精的做事风格等。 2、容易跟风,差异化布局和全局思考不够,眼光看的太近。 3、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甚至很多企业创立之初一直都最后都处于负债之中,不能合理经营,容易摊子铺的快,但收不回来。 4、投机性思维,很多企业甚至大企业不能坚持专研,好比鸠摩智一样偷学很多武功但却打不过肖峰的降龙十八掌。 5、不投机、相信价值投资的人少,这个具体反应在股票市场,国家需要一个大池子实现牛逼企业的价值进而良性循环,这一块相信最近几年会有改观。

    加州珍姐 回复 @18753092bwq: 你的评论很有代表性,欢迎帮我也评论一下,让更多人了解美国股市必赚秘诀。谢谢!

  • 止一斋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觉得有下面一些原因:原始积累后思维膨胀,寻求盲目扩张,人才贮备不足,放松了质量和管理,资金链跟不上,寻求赚快钱不注重研发,老板素质所限又不能有效引进高管,产权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等等。

  • 珠江一浩

    賺快钱的心态,想賺一笔就溜,从来没有做百年老店的打算,就算想,劣币驱逐良币环境也不允许。

    加州珍姐 回复 @珠江一浩: 你的评论很有代表性,欢迎帮我也评论一下,让更多人了解美国股市必赚秘诀。谢谢!

  • 听友91533213

    中国企业存续时间短,第一是因为中国是多创业的国家,大部分同质化。第二,对产品口碑精细化的要求。第三,制度及规范的制定不同。

    加州珍姐 回复 @听友91533213: 你的评论很有代表性,欢迎帮我也评论一下,让更多人了解美国股市必赚秘诀。谢谢!

  • 徐伟_nu

    中国做企业要求的是速度而不是质量。稍稍有点成就,就迅速扩张欲速则不达,最后导致企业垮掉。

    加州珍姐 回复 @徐伟_nu: 你的评论很有代表性,欢迎帮我也评论一下,让更多人了解美国股市必赚秘诀。谢谢!

  • 吕清珞

    1.市场经济,加上物价上涨,急于心快,2不了解市场3.没有做好规划

  • 杨丹平Zoe

    太急于赚快钱了,不能踏踏实实做精做细

  • 梦幻游神

    创业不能盲目,也要学习

  • 余力学文张金辉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