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金箍棒的原型到底是什么?

第六回:金箍棒的原型到底是什么?

00:00
22:08


要点一:


孙悟空的四个得力助手:两个赤尻马猴、两个通背猿猴。

马猴就是猕猴。章太炎《新方言·释动物》:“弥猴,今人谓之马猴。”

通背猿猴就是通臂猿猴,古人认为这种猴子胳膊可以随意伸缩。


“马流”就是猴子。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北人谚语曰胡孙(即猢狲)为马流。”马流当源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如满语至今称猴子为monio。广东人管猴子还叫“马骝”,猴戏叫“马骝戏”。


崩芭二将军的“崩芭”,不知道意思,可能也来自元代以后少数民族语言的拟音,如蒙古语“小老虎”叫bambar,音“班巴尔”。“崩芭”或意即“虎将”。北师大李小龙老师认为“崩芭”是藏语猴子的意思。

要点二:

86版《西游记》,孙悟空在龙宫耍了各种兵器,其实是京剧里的“把子功”,而且为了表现孙悟空的类似杂耍

要点三:

金箍棒的原型“生金棍”,早在元杂剧里就有了,那时候就可以变大变小。百回本《西游记》的独创,在于它给了金箍棒一个身份:“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


古代的船上正好有一种现成的东西,就是船锚的前身。它的名字叫“碇石”,或“碇子”、“椗子”。拴这种碇子的绳子,叫碇绳或碇丝。它是可以测水深的。


如宋洪迈《夷坚志》测一个叫龙窝的深渊的深度:“以小绳数十丈矴(同“碇”字)坠入穴内。”又如刘弇《独游狼山记》:“今之山……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丝千寻莫能测。”定、碇、椗,应该是一个东西。


1975年福建泉州出土的宋元时期的碇石,全长232厘米,中段宽29厘米,正是一根棒子模样,重约400斤。  

这根木碇杆,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我们拿这根木碇杆和金箍棒做一个比较,就知道二者是多么的相似了。(下面的附图和各项数据,均见郭雍《泉州湾打捞到两具古代大船锚》,发表于《文物》19833月)

1、全长7.57米——金箍棒“二丈来长”,一丈约3.33米,两丈是6.66米。而1974年泉州湾出土另一条木碇,其长度正是6.6米!与金箍棒“长两丈”完全相合(按,明清一丈和今天的一丈差别不大)。况且《中山传信录》也说了:大的二丈七,小的二丈四。

2、首宽37厘米,尾宽32厘米——金箍棒未缩小时“斗来粗细”,这正是古代一只斗的直径。看图上的比例可以知道。

3、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这铁箍是加强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而安装的——金箍棒两头“两个金箍”。

4、椗材褐黑色,船工称之为“黑盐榈”,据判断应是铁力木——金箍棒中间是“一段乌铁”。“乌铁”当然不用上箍,“铁力木”再怎么铁也是木,又长期泡在水里,当然得上箍箍一下了。

话说,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木碇(或者泉州湾宋代海船所配木碇)的翻版啊!

要点四:

福建有一片海域,水底树立着一只明代的锚椗,经常造成船只事故。世代相传那里是禁区。那里流传着水底有一根“定海神针”,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了镇压风涛,扔在水里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葛奇鹏_Lx

    “爹爹我还是投不中”

    梅石野 回复 @葛奇鹏_Lx: Fhginvfhirirtuihihtufiugur

  • 一灯能破

    阅到底读理解,请回答,作者到底是李飞天还是李天飞

    高山湖_GZ 回复 @一灯能破: 我就经常口误“李~飞天”

  • 流杵革念

    李老哥,孙悟空是猿还是猴?

  • 小意达与花

    上回再讲炼内丹,还没讲到逐出师门啊

    梅石野 回复 @小意达与花: I’m

  • 有狸瓦舍

    果然是霸州人,京剧的文化熏陶

  • pepper_1

    说话用力有点过猛了

  • 听友219737173

    好,喜欢听

    梅石野 回复 @听友219737173: Ssssaws

  • 御剑寻欢

    谢谢

    梅石野 回复 @御剑寻欢: Wwsaqsswssawssaa

  • 我是戴冰

    哈哈,这个太搞笑了,李老师

    梅石野 回复 @我是戴冰: Aawsssxleoskskkssp

  • 莫迪001

    太墨迹

    梅石野 回复 @莫迪001: Sahjmsjndnijdcus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