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第一讲 | 《史记》伟大在何处?

《史记》第一讲 | 《史记》伟大在何处?

00:00
14:37

喜马拉雅的听友,你好,我是马彪,从这期节目开始,我就用十五讲的时间为大家讲解《史记》这部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您可能会问,我最初是怎样开始读史记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师大历史系读书的时候,班主任正好是《史记》专家杨燕起老师,他当时正在撰写一部叫作《历代名家评<史记>》的书,同时给我们开了一门《史记》研读课,那时候我才只好还有《史记》学这样一门学科存在。杨老师是南方人,有时候会把“史记”发音为“死记”,所以我就记得他总是让我们背诵原文,像《六国年表序》《三代世表序》等,还有《报任安书》。无论如何,在我的印象中,我就是这样被杨老师“逼着死记硬背”而进入《史记》殿堂的。


另一位必须提及的重量级大家是我们历史系的白寿彝先生。我留系任教不久,就在教研室晁福林主任的带领下,几个老师编写了一部中国古代史教材,好像现在还在使用。白先生见了我们编的书后很满意,邀请我们几位作者去他家做客,当时他正在主编十二卷二十二册的《中国通史》,他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的思想,并且指出,《史记》的变通思想直接来自《易经》。现在我还觉得,大家就是大家,经白先生点拨,我才懂得了原来《史记》是要和《易经》一起读的,史学和经学是要一起学的,史学和经学本来就是不分家的。


我到日本的大学教中国古代史也有二十多年了,在与学生一起读《史记》的时候,我仍然不忘前辈们当年的教诲。当然,在长期的积累之后,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史记》的一些理解,并且很愿意在此与听众们分享。


面对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的《史记》,不少听友一定会问,到底应该怎么读啊?我的建议是您不妨从两点做起,一是先了解《史记》全书的篇章结构,二是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先来聊一聊第一点。我们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作者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最终形成一家的学说。


《史记》居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上古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年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对史料进行精选之后,独创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五种体例结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体”。按照今人对学科的划分,我认为可以把“五体”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作为人文科学来理解。


本纪是《史记》的主干,本纪中记载的人物都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代表者


司马迁在全书第一篇的《五帝本纪》就开宗明义地点明我们中国历史起于黄帝,而且黄帝之后有着唐尧、虞舜的系统。接下来司马迁又写了《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等,清楚地概括了从上古到汉朝的通史。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就出自本纪,比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出自《夏本纪》,指鹿为马出自《秦始皇本纪》。


再说世家。世家主要记载那些辅佐王者的股肱之臣,以及那些做出过不亚于股肱之臣贡献的人物。司马迁认为他们聚在君王周围,就像三十辐条一起聚成一个车毂的关系,一同推动着历史车轮的运转,所以叫作“三十世家”。


司马迁认为,“大一统”天下的开创、延续,都是历代天子、皇帝在周围“社稷之臣”的辅助之下实现的,这些历史人物的功德是应该载入史册作为后世楷模。所以他不仅写了《陈杞世家》《晋世家》《楚世家》等等,还写了《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另外还有七十列传。在司马迁的笔下,中国通史就像一棵参天古树,明君、功臣作为主干、分支,各类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就是叶子。七十列传,就是记载这些叶子,用他的话来说,是扶持正义,不错过时代需求,有功名于天下的人。按照这样的标准,他为游侠、刺客、医生、卜者、商人立了传,而不收录那些虽然担任要职却碌碌无为的人。


所以说,无论本纪、世家还是列传,都以人物传记为线索,也就是人本主义的历史描述。作为学科来说,它包括了史学、哲学、文学等,属于我们今天说的人文科学这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但是八书的内容显然与此不同。像《天官书》和《历书》是天文学,《河渠书》是地理学,《律书》是数学,《礼书》类似于今天的社会学,《乐书》是音乐舞蹈学,还有《平准书》讲经济学,等等。它们属于今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学


另外作者对那些看似零散、难以归类的史料也没有放弃,而是把这些史料归纳为十个表。“表”就是表明的意思,它的最大特点是能把大事小情都用简短的篇幅,以国别的纵轴和时间的横轴清晰明了地表达。表的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思考,那些琐碎史料之间的因果,比如《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等等


就是通过这种独创的篇章结构,作者不仅完整而合理地将近三千年间中国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古今之变给予了规律性描述,而且还为后世修史提供了优秀的典范,史书难能可贵。


下面谈谈第二点,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我想这还得从他生活的时代说起。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强盛的时代,比如唐朝的开元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而司马迁生活在经济繁荣的汉武帝时期。按照司马迁的描述,战后后期以来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呢?他认为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说当时的人们都在追逐利禄。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是没有问题的,但你要回到历史中、回到两千多年前,与那个时代以往延续了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的血统论、世卿世禄制度相比的话,那确实是一个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大有作为的、积极向上的大好时代。在只认血统、不认能力的周朝,你再有本事也没用,但是现在时代改变了,就连皇帝和大臣都出身于平民百姓,他们的地位都是自己忙出来的,我想,这就是盛世的真正原因。


然而盛世就没有弊病吗?有,只不过不是人人都能意识到的。在今天看来,当时所谓生逢其时的人们真的很幸福吗?这也未必,我们在《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从司马迁的记载可以知道,中国地大物博,风土物产有很大差异,这就带来了商业物流的发达,百姓因此得到便利,商人由此获得利润。但腰缠万贯的商人们幸福吗?


《货殖列传》通过春秋以来著名商人的事迹,描述了汉代经济繁荣的历史形成。司马迁还为当时的商人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素封”。说他们是富比封侯却没有受人尊重身份的老百姓。他们所从事的商业是“贱行”“恶业”。我们知道,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禁止乘车、骑马,不许他们以及子孙当官,还加倍征税,你说他们真的能感到幸福吗?你经营丝绸店铺,自己不能穿丝绸,你可以贩卖车马,但是你不能乘车、骑马,你说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司马迁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天下”,牟利的佼佼者是那些著名的商人,他们绝不缺钱,可惜没有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不幸福!


司马迁不是指责商人,而是在探寻造成如此盛世之弊的深层次原因,写出了那个时代不仅使人民之间相互争夺利益,而且官府也和人民争夺利益,指出这是财政之中最下等的政策。我认为这就是盛世之中只有史家最清醒的明显的例子。而这就是司马迁写《史记》时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理。


在盛世之忧外,司马迁还有浓厚的庶民情结。


时代的巨变必然反映在历史记述之中,《史记》中就处处体现着庶民地位的提升,比如刘邦从庶民变成了皇帝,韩信、萧何等人变成了“布衣将相”。


为了了解庶民社会的真实变化,司马迁还创立了实地考察的创作方法,他深入乡野村头,考察真实的民情,这一方法应该说同时反映了他重视民间史料重要性的庶民立场


司马迁的百姓情结还表现在他重视民间传说史料的真实性,着重记述人民创造历史的功德,而这一切又与他所处的古代社会晚期人民地位上升的时代性质互为因果关系


《史记》中到处显现的庶民情结是最打动寻常百姓的心的。同时,《史记》里新颖和严谨的文章结构又是作者思想和感情得以充分表达的基础。司马迁是史学家不是评论家,很多对历史事实的评价,他不是直接议论,而是把想法隐藏在叙述结构的安排之中。


总之,我们现在读《史记》,只要能够理解作者的盛世之忧和庶民情结,以及全书那包罗人间万象的篇章结构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是一部思想深邃、贴近百姓生活、语感又丰富多彩的好书!


下次节目,我们就从《太史公自序》入手,了解一下司马家族的故事,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是罗衣

    这么高大上的课程,文稿里出现错别字不太好吧?

  • 远方_dy9

    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不禁怀疑起其他的内容,还可以全盘接受吗?

  • 云雀牡丹

    股肱之臣读音是 gǔ gōng zhī chén

  • 雷厉风行121

    老师讲的真好!我们现在也正处于,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大有作为,积极向上的大好时代!让人民群众过的体面,活的有尊严,就是大好盛世!

  • 兰花草666

    免费听的吗?

  • 1787376cvyj

    这么多中华3700年(易中天语)历史经典作品,作为一个中国人,幸之大运!倭是羡慕嫉妒恨吧!掠夺了多少中国古物?!

  • eikoo9802

    股肱?!

  • 搜题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