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修行最大的误会

40.修行最大的误会

00:00
16:30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05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在此集提到“后五百岁”就是现在的末法时代,此时去甚遥远,经典只剩下文字了,文字充满对待,在对待重障的时代,有人能信解受持,超脱对待,此人则为第一希有。为什么呢?因为他能离一切相,离相了就是实相。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这是《金刚经》的名言,离相是否就成佛了?修行成佛到底需要经过哪些过程?且听本集《金刚经》中最容易产生误会的名句。

我们再接着往下看。“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这个经典,我们一再强调了,不是这一部纸经,不是这个文字,不是这个诵念的声音,都不是!是里面所陈述的超脱对待的性理心法,才是这个经典的所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我了解这个经义,并且我依照如来佛的这个说明,这个义理,然后来行持。

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若当来世,就是未来的世代,这个未来的世代里面——后五百岁,我们前面讲过了,如来说我道三千年,前一千年为顿法,第二千年为渐法,第三千年为末法,后五百岁就是第三千年的后面的五百年,也就是两千五百年到三千年之间。如果我们换算一下时间,各位就可以了解就是现在,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这个末法时期,第三千年为末法,这个末法就是离正法已经非常非常的遥远。

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如果在后五百岁的时候,这样的乱世里面,有这样的众生,就单单只是看到这样的经句,竟然也能够往内深深地观照,了解到如来佛两千五百年前所讲的性理之谜。

是人为即第一希有。”为什么讲“第一希有”?可见得它容不容易理解?在后五百岁的乱世里面,在对待重重重障的世代里面,要了解一个超脱对待的性理心法,这样的人还多见吗?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为什么“是人即为第一希有”?我们再看六祖所说的这一段话:“世尊在世说法的时候,亦有无量众生不能信解受持。”世尊在世就把印度的所有的人度光了吗?并没有!他在世的时候度的其实不多。然后他涅槃之后,他的徒弟一直弘扬这个佛法,那度的人应该比他在世的时候那多得多!所以他说,也有无量的众生还不能够信解受持,何必独言后五百岁。为什么世尊在世的时候那一段不去谈,为什么要谈后五百岁?

盖佛在之日,虽有中下根不信(及怀疑),即往问佛(佛即随宜为说),无不契悟”佛就是标准答案嘛,对不对?他是有经验走过这条路的人,不论你信不信,只要你愿意问,你总是可以问到一个标准答案,对不对?“佛灭后,后五百岁”,就是现在,末法。“渐至末法,去圣遥远但存言教”,只剩下字了。“人若有疑,无处咨决”,你有没有发现,问这个禅师这样说,问那个禅师这样说,然后我们最后就得到一个答案叫做什么?各人所见不同!你要了解,佛在世的时候,问下去永远一个答案、永远一个真相。各位,我们现在问下去,各人所见不同,请问,里面有几个真知?过去有个逢甲大学的学生跟我说,说他很羡慕战国时代。我说何以见得?他说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每一家的言论都可以有大鸣大放的空间。我说那请问您,百家争鸣跟邪说四起哪里不同?各位,你仔细想想看,哪里不同?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对同一个真相起了百家不同的说法,各位,到底有几家是对的?那里面只可能只有一家,甚至是零,你相不相信?所以,对于这样甚深的经典,百家争鸣到底好不好?唯有往身中去观照,你才能够知道到底是对还是错!若是你少了这一招,你永远都不能解开这个性理之谜,到底谁是对、谁是错!你以为你可以透过去拼图,这边拼一点,那边拼一点,然后拼成一个完整图案吗?九十九家的错、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是对的,也可能那一个都不是对,你意图从里面拼出一个对的图像,拼的出来吗?那你只有增加迷惑。你还是得回到圣人所留下来的话,说“人若有疑,无处咨决”啊!这个没有地方问。真的,各人所见不同,到哪里问都是这个答案。

愚迷抱执,(不悟无生),着相驰求,轮迴诸有”,搜求诸多法门为能事,我常常在说禅修游牧民族啊,沦于各人所见不同的这种迷惘,这是不是大家的通病?这是大家的通病!但是,也实在是在末法时期没有出路可走的、没有办法、不得不的选择,但我们知道这是对于众生来讲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故“于此时中,得闻深经,信心清敬(清心敬信),悟无生理,甚为希有”这样希不希有啊?因此他非常希有。绝对不是做做好事、帮助别人、捐捐钱,就可以了解的,那是差很远的,他有更深的东西,不然他就不必这样写,说“甚为希有”。可见末法时期能够悟实相的人非常少。今人奔于道场,除行善、环保或造作尚玄、搜求多法为能事以外,于性理实相无以进寸步,时机末法之故也!这就是末法的效应,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啦!

何以故?”此人为什么他第一希有呢?为什么他能够信解受持呢?因为“此人无我相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这四相。但没有这四相,不表示只有没有这四相,是表示没有任何相的攀附。“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这是错误的知见。“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非相是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认识。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这是《金刚经》的名句,刚刚我们有稍微点到。离相,不是身离了,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心离了相。非心离,而是心气皆自在,叫离相。那这个定义,你一定要得清楚!常常有这样的修为的人,练心啊,如如不动,不起一念,然后你拿一个东西问他:“这漂亮吗?”说世上的事没有所谓漂不漂亮。你说这好吃吗?说个人见解不同,没有好吃不好吃。各位,这种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比枯木死灰还令人讨厌,对吧?有的,有漂亮!不是靠你人来离相、不是靠话来离相,是心!心怎么离相?好恶不能捆绑你的当下就是离相。好恶如何不捆绑你?气,在身中微微动荡的时候,不被拖着走,不会久久不能自已,凭的是哪一招?实相里面有无限的安乐!实相里面,有无限的自在跟畅然!为什么?气,聚散离合本自畅然,气的起起伏伏本自无相、本无意义!你只要返观觉照到这一点,心、气都可以得到自在。我们现在心跟气不能自在,你的心不能自在,不是你的心不愿意自在,各位,有人不愿意自在吗?没有!每个人都愿意自在,可是为什么你偏偏不自在?因为受制于什么?气!气一动,你就不自在。你回去看看对不对?我们就先不要争辩,你回去观察看看对不对?明天去办公室,同事褒奖了我一句什么,哎呀,浑身都不自在!我今天穿了一件昨天刚买的洋装来上班,偏偏这个人说了一句、那个人说一句,哎呀,真是讨厌!浑身都不自在!你并不是在这里不自在,你是在身中有个感受正在升起,那个感受令你不自在。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气。气本自在,气一动攀附知见,那个烦恼就来了。所以心、气皆自在,就是所谓的离相。离一切相不是身体逃开,不是嘴巴死鸭子嘴硬,不是这个,是心。心怎么离?观照气的自在。心气皆自在则周身造化之性就浮现了,所以离相就是明心。

明心之时,造化的性就开始显现,开始往前推进。我们的性显现,为三世诸佛成佛之基石,它的第一步。性的显现不是马上成佛。说见性成佛的意思,是简略的话。是说:性显现之后逐渐踏上正确的成佛之路,那还有很遥远的路。好比我现在调整我的方向,迈开步伐往高雄,当我往南部踏出第一步的时候,是往南部接近的第一步,并不是我就到高雄了。各位,这样了解吗?所以,见性成佛,并不是解释成:见性那一刹那你已经飞到三十三天外,你已经万法无边。那谁都不用骗谁啦!有的人就说心空的时候当下是佛。那我就问你学佛这么久心空了没?他说有时候有、有时候没。那我就问你,那是不是有时候成佛、有时候还又堕下来啊?没有啊!他一直都在这。这只是表示你走了第一步,不表示你已经到了究竟。所以说,明心之时是性的显现,性的显现,是成佛之路造化推开的第一步。不过造化怎么推开、造化推开要干嘛?不在《金刚经》的范围。所以我们现在就省下时间,因为讲下去洋洋洒洒,要讲到什么时候喔。

所以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也可以说,离一切相即明心,你也可以说离一切相即见性。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是更简略的说法,把中间的过程都给简略掉,因为讲经说法有的时候要说一个笼统的大概,说一个长远的方向,而不是细节的去分割,这样了解吗?说“明心就见性,见性就成佛”是稍微细节一点。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是讲说那一刹那,他的心跟当时成佛的人所持的那个心是没有两样的,不表示他就成佛了,这个我们要了解。

此句最重要、要注意的是这个“佛”这个字,非成“佛”之“佛”,乃觉悟佛心之正觉而已。正觉就是佛,佛这个字就是觉。正觉为启开成佛造化之初步尔,非真已成佛之涅槃。所以说“即名诸佛”这个“名”要框起来,名称上我们就暂时这样说吧,不是真实啊,不是究竟的!好像小狮子我们可以称牠狮子,可以吧?可以啊。简略说,这只狮子其实牠只是小狮子,牠也不能吃你,牠也不能够帮你抓动物,牠不行的,踏一脚牠就是死。众生也可以称佛,可是众生是不是佛?实际上不是。这个是为了缩短它的经义、精要处,所以,刻意把它给缩短来说的。

这一句,为让众生集中注意的焦点而刻意精简的话语,虽然揭示着修行的最重点,哪一个重点呢?就是离一切相,就是前面讲的实相,可是,却也造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什么误会?因自性造化出纯阳金刚法身,是需要时间跟火候的,他才能够成就。造化是需要时间!好像说,我们种一棵果树,种了苗种下去,一直长、长、长,长到成果实要不要时间?这是要时间的。离一切相,就像那个苗种下去,要到那个果子长出来,中间就是靠那个树一直造化、一直造化,怎么造化出来我们就不好说明,科学家也说不清!我们既然也说不清,我们就用造化两个字代表整个奥秘的过程。不好说了啦,真的!各位,你了解树怎么生出果子吗?你说不清,你相不相信?生过小孩的妈妈,我问你,你怎么生出小孩?怎么造化出来?精子卵子受精之后,你怎么把它造出小孩?她说哪有啊,我就吃饭而已!你说不清!你会做,你也说不清啦!更别说你做不出来的东西,对不对?用造化这两个字就代表了。所以,离了一切相之后造化才开始,中间还有很多奥妙。

当然很多丹经道书都有说,但那也只能够说个大概,我们就省略不说了。这一句话容易让末世初心的众生,误以为修行只剩下修个无相的心,而失去自我法身淬炼的那个造化功夫,那一项完全被遗漏掉了。“性”是为了造化,不然“性”要干嘛?如果你无相了就成佛了,那明心见性,那这个“性”这个字要干嘛?那你还有一个很大的工程你还没有做!所以我们现在的修行末世的众生都以为修行只有一个心,而不要管我们法身有没有成就,这是错误的!因此末世诸多修行的疑虑以及它的病状由此而生,这是《金刚经》始料所未及。就因为一句“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我们断定它心离相就成佛。但我们忽略了它是一个精简的语言,为了让你不丧失大方向而把中间过程故意拿掉,因为我们看不得繁复的字眼,所以,如来佛做这样的安排,而我们也产生这样的一个误解。

看《传心法要》(《修心诀》),学生问:“汝言顿悟渐修两门”,说顿法跟渐法两门,“千圣轨辙”,这是千圣万佛都必须走的共同道路。“悟既顿悟,何假渐修?”说我已经顿悟了,干嘛还要修?这样各位了解吗?就是很多人都是这个问题,我已经悟道了无相了,那还修什么?那已经是佛了。“修若渐修,何言顿悟?”这两个有矛盾。“顿渐二义,更为宣说,令绝余疑。”这是学生在问, 为什么说顿又说渐,这两个看起来是有矛盾,我如果顿悟了我又何必渐修,所以如果我进入渐修我哪里有顿悟?不妨你帮我说说吧!师父说:“顿悟者,凡夫迷时,四大为身”,就是水火风土在里面一股气啊,就是在里面,妄造了我们的身心。“妄想为心···一念回光,见自本性···无漏智性”,就是看到实相。“本自具足即与诸佛,分毫不殊”就是观照实相,哪一个佛来观也是这样而已!“故云顿悟”“渐修者,顿悟本性,与佛无殊;无始习气,难卒顿除”,虽然我知道实相,可是你把持的时间却很短暂。为什么?因为当气血一上来的时候,习气还是一样攀附。“故依悟而修,渐熏成,长养圣胎这就是法身,它有一个时间来淬炼。“久久成圣故云渐修也。”所以,顿悟跟渐修要不要同时进行?要的!你有一天你了解了解、一直研究、一直观照,有一天真的我了解了身中实相是什么,可是跟时时刻刻地把持是两码子事,已经了解了,然后要进入时时刻刻的实相来观照,这个部分要不要用一点功夫?那就是所谓渐修。所以,这个不是离一切相就叫做佛!忽然有一刹那,你离一切相上了天堂,下一刹那再忽然再跌下来吗?不是,就是还是在地上,你还是在渐渐地修持。

所以 “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它只是一个鼓励性的说法。但它有一点无可疑义的,就是“离一切相”的同时,与当时的任何佛“离一切相”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69375orjm

    这几集讲得都非常的好,非常的透彻。尤其是”一时的见性,不等于成佛,只代表开启了成佛之路,成佛不仅仅是有心的实相,同时还有法身的锤炼"这句。破解了我对佛的浅见。 很有收获,感恩讲师!!!

  • 芳枝

    对于这样甚深的经典,唯有往身中去观照,你才能够知道到底是对还是错!少了这一招,你永远都解不开性理之谜!非常感恩遇到黄庭禅!遇到明师的引领!!!

  • 兰子_0h

    心气皆自在,则周身造化之性就浮现了; 所以离相就是明心,造化的心就开始显现。

  • 大提琴手

    《金刚经》全文都是贯穿一个主轴,让我们学习起来有法可依。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安心DS

    听闻讲师言教,才是甚深经典!

  • 听友386325220

    好好好,太好了呢!

  • 1306113qntc

    感恩讲师.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 笨笨的素素

    听完这集尤其觉得幸福,感恩,珍惜!

  • 静_z9u

    听了这一课感觉路还有那么长,自己第一步都还没做好,真是着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