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思考和行动——《哈姆莱特》的复仇悲剧(下)

第三讲:思考和行动——《哈姆莱特》的复仇悲剧(下)

00:00
52:24

我们就开始,所以说哈姆雷特他其实在整个这段话上反映的,不一定是伦理拷问的问题,实际上是边沁意义上的复仇的、效果的计算的问题。记住它不是道德问题,是计算问题,甚至它的计算标准比一般的复仇标准更全面、更长远,我们知道什么叫做同态复仇。同态复仇是什么?以眼还眼,已牙还牙。哈姆雷特比同态复仇还进了一步,叫什么?以魂还魂。


所以说,你不能说他这个计算是有问题的。他这个计算更牛逼,其实就有点像我们上次讲《安提戈涅》说的,克瑞翁我不仅要肉体上杀死你,我还要在灵魂上杀死你。所以说在这个意义上,你觉得哈姆雷特厉害吗?我觉得很厉害。甚至他比雷欧提斯还狠毒,他不仅要杀对方肉体,他要杀对方灵魂,要彻彻底底把对方诅咒到阿鼻地狱,就要诅咒到最深处十八层地狱里面,这是哈姆雷特的用意,当然是,我觉得我们不要从纯粹的道德去理解他这一段话。


但是我们看雷欧提斯一听说自己父亲被杀了,很快冲动就回来,说我要在教堂里面割了他的喉咙,雷欧提斯的话我马上引用一下,雷欧提斯说:“他怎么会死,我可不能受人家的愚弄,‘忠心’到地狱去吧,让最黑暗的魔鬼把一切誓言抓了去。什么良心,什么礼貌,都给我滚下无底的深渊去,我要向永劫挑战,我的立场已经坚决,今生怎样,来生怎样,我一概不顾,只要痛痛快快地为我的父亲复仇。 ”雷欧提斯的话听起来是很畅快的,但是简单粗暴。


哈姆雷特的复仇是什么?把仇敌送入地狱,让对方永劫不复。在戏剧当中还有别的话,哈姆雷特说:“我要探视到他的灵魂的深处,我要发掘国王内心的奥秘。”这种话是非常狠的。后面我们会讲另外一部西方的作品叫《红字》,很多人都看过的。《红字》那个复仇者,他的妻子跟人tongjian,他就要探讨牧师,他说我要探讨牧师的灵魂深处,结果把牧师简直折磨的不得了。所以说哈姆雷特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他的复仇比雷欧提斯更算计、更彻底,甚至更狠毒,这是我的解读第三段。




我回到前面,第三段是什么?就是他看到了,在茫茫的旷野上,结果就看到了同样是意气风发的未来的竞争对手、政治竞争对手、小福丁布拉斯,然后哈姆雷特当时有很多的感慨,他说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要干我干的事,可是我还在犹豫这个事怎么干。我没有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反观对方为了弹丸的一块不毛之地,就抱着血肉之躯去向命运和死亡、危险挑战。


真正的伟大并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容易遭受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秆之危也要慷慨力争。这是哈姆雷特他后面的所谓的叫做自惭形秽,这些很多人读起来是觉得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我想说的是哈姆雷特说这话的背景是,他因为误杀了波洛涅斯,国王就找了借口给他要放逐英国,对他来说未来是渺茫的命运,到底能不能复仇?弃国千里,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在这个时候,哈姆雷特恰好是遇到了自己同年龄的、新一代的领袖----福丁布拉斯,给他的刺激确实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要分清楚哈姆雷特的后悔,到底是针对自己的行动迟缓,还是针对别的?我觉得不是针对行动迟缓,他最羡慕福丁布拉斯的是什么?为了尊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所以他在这个时候,他因为他有贵族的高傲的血统,为了尊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我告诉大家,哈姆雷特真的不为了尊严吗?哈姆雷特其实在这一段感叹当中,他最大的感叹是什么?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复仇的精心计算,其实在之前我说哈姆雷特是有负责的、精心计算的,它的精心计算往往会因为一个意外,而前功尽弃。比如他误杀了波洛涅斯,波洛捏斯被误杀是整个故事的最大的转折点。


再说明确一点,哈姆雷特在误杀波洛涅斯的时候,是不是没有任何犹豫?他很冲动、很鲁莽,结果是不是一样的糟糕?我们说一个城邦,一个民族,一个复仇行动,他的成功与否要理性地规划,但是也需要机会,需要运气。哈姆雷特后面在放逐回来以后,浴火重生回到了丹麦,当时他又总结了一句,他说:“有时候一时的鲁莽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的深谋远虑所不能成功的事情。”所以他说为了尊严,哪怕轻举妄动,在这段话里面,但是它真的羡慕轻举妄动吗?其实不是的,因为后面他的轻举妄动也导致了更大的错误。比如说他答应了跟对方比剑,正是轻举妄动,他就想抓住机会去复仇,其实是过于仓促的一个结果,导致更大的悲剧。


哈姆雷特的困境是考虑得太多是错,考虑得太少也是错,和我们上次讨论《安提戈涅》说:无知是一种错,你有知识也是一种错,都可能会造成酿成悲剧。所以哈姆雷特在这个时候,他还一直在思考,如何有达到运送正义的恰当的、中庸的方式。就在天命和人的理性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政治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政治如果纯粹靠人的理性玩儿不成,纯粹交给偶然和暴力也玩儿不成。


哈姆雷特其实他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待会儿要说为什么要纠结,这是关于哈姆雷特。我认为他不一定是思索者的悲剧,我们接下来进一步找证据。现在我就要回到说,哈姆雷特他的政治人本色。我想说我们不要因为哈姆雷特的前面这些一大段一大段的思考,就认为他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不是这回事,在现实的政治斗争当中,与其说是哈姆雷特其他的、以上的一些想法是玄思冥想,其实是他工于心计,我的看法是非常地旗帜鲜明。


从一开始哈姆雷特就在主导这场复仇大战,他洞察一切,却不得不审时度势,我们现在看第一点,其实在他父亲的幽灵告诉哈姆雷特真相之前,哈姆雷特的表现就已经非常的反常了。用书中的说法是他沉浸在过度的、长时期的悲伤当中。所以说篡位者他的叔父克劳迪斯对他说,他说哈姆雷特:“你不要再忧伤了,儿子为父亲尽孝道,服丧守制是必须的,但是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悖理的行为,表现出一种不肯安于天命的意志。”当然,哈姆雷特内心愤愤地说,父亲死了才两个月,不满母亲就嫁给这个丑陋的男人,但是我们想尽管服丧期未满,但是已经离他父亲死两个多月过去了,那么从国家的一个紧急状况危机,他叔父按照这个继承顺位法则,娶他母亲也是顺理成章的,就说儿子正常不应该那么耿耿于怀。我们先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解读哈姆雷特的心理伤害和偏见,但是仅仅从一个合适的王位继承人的角度,哈姆雷特的这种表现也是柔弱的、多余的和没有价值的,就没有好处。那么哈姆雷特跟他的父亲是不是真得那么亲密?我觉得也不一定。宫廷斗争出来的,子父之间哪有那么亲密,哈姆雷特他而且很早年轻就在维登堡留学,他至少不可能发展成恋父情结,父亲的死真得那么重要吗?不一定的。                                       




此外,哈姆雷特并非天真无邪,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他对克劳狄斯,我们可以想象确实有偏见、有不信任,但是我认为他对克劳狄斯愤怒的主因是从人性的角度,他看清了对方的邪恶,以及他的母亲和叔叔tongjian的实情。所以说其实在霍拉旭告诉告诉他父亲的幽灵出现之前,霍拉旭是他的好朋友,其实哈姆雷特的第一反应是让对方保密,而且哈姆雷特当时立刻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妙,我担心这后面有惊人的轨迹。而且当他遇到他父亲的guihun以后,他父亲其实还没说出全部真相,哈姆雷特当时就叫道,果然我的预感是真的是我的叔父吗!所以说其实是在他的父亲的guihun告诉哈姆雷特真相之前,哈姆雷特其实已经预感到是他叔父杀死了他的父亲。但是我们知道哈姆雷特要复仇,仅仅靠guihun不行的,从理性的司法的角度,guihun的出现或者托梦的方式,并不能构成可靠的、可以采信的司法证据。


所以在我看来,希冀中他父亲guihun的出现,毋宁说是一个隐喻,是哈姆雷特内心判断的投射。哈姆雷特它具有非常敏锐的直觉,其实他早已通过他的自由心证或许,然后断定父亲是他叔父所杀。他父亲的幽灵告诉了他很多的被毒杀的细节,但是我想这些细节多半是哈姆雷特带着他的一种疑惑,两个月来不断地调查各种蛛丝马迹的证据所得出来的推测。你想这两个月哈姆雷特他父亲蹊跷的去世,他能不去调查吗?他能不到花园里面去采撷一下,有没有毒药的这些痕迹等等可能,所以说父亲的幽灵guihun,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戏剧化的效果,但是这个隐喻很有意思。




此后我们再看,哈姆雷特就开始导演装疯卖傻,与情人断交,跟监视他的使臣斗法,借戏剧表演揭穿真相,伪造国书,借刀杀人,在流放路上的惊心动魄的考验,临死之前立下了政治遗嘱。当然还包括哈姆雷特旁边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说明他识人有眼光,叫霍拉旭。这个人真的是一代的辅佐,有点像什么?是张居正,像这样的一个角色,所有这些我觉得大家都能看出来,哈姆雷特他具备一个优秀的政治统治者的基本的素质,这是哈姆雷特,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幼稚。


但是以上的所有的分析,遇到的最大的疑问,在座都会这样问过,为了达成复仇的目标,为什么哈姆雷特不采取更隐蔽的方式,做好准备,一出手便致命一击,他为什么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知道真相并想要复仇的意志?尤其是他的装疯卖傻以及编假戏剧,是不是会弄巧成拙,导致叔父的警惕? 从而让它遭到破坏。对于这样的一个疑惑,我觉得我们需要进行的,是一个处境化的分析,怎么处境化的分析?


哈姆雷特其实他对自身的处境,他是有清醒的判断的。我们先来看在这个故事一开头,就是第一部的第二场,当时继任的国王克劳狄斯做了两件大事,非常大的事,第一件大事,他听说挪威王子在招兵买马,准备入侵丹麦,赶紧写了一封信,叫人去送给挪威现在的老国王,就挪威小王子的叔叔,然后就让老国王要遵守承诺,说当时老哈姆雷特和老福丁布拉斯是一个决斗,你要遵守契约,后面老国王就把小福丁布拉斯拉去骂了一顿,最后小福丁布拉斯就答应,我不再侵略丹麦了,我要改道去侵略波兰,这是相当于新国王上任以后的第一件政绩,取得了外交和平的成功,是不是?


第二个大事是当着群臣的面,然后老国王公开宣布说:哈姆雷特,等我死了以后,今后你就会继承丹麦的王位。这是国王做的两件事情。但是我告诉大家,这两件事情做得非常糟糕,不漂亮,为什么不漂亮?第一件事情我们看外交努力,表面上来看新国王好像很有政治智慧,其实是非常的幼稚的。为什么你们想挪威王子答应不袭击丹麦的土地,最后他又请求,我现在不袭击丹麦,我要袭击波兰,但是我要借道丹麦,借道丹麦一路侦查,等我打完波兰以后回来,怎么办?我随便就把丹麦就收回来了吗,是不是?结果国王就轻信了,他还真以为自己化解了危机,外交上哪有这种承诺,我前面说过的就是实力,你只能是重新加强你的国防,加强你的武备,但是外交和平以后,新的国王就花天酒地了,跟自己新婚的妻子就鸣炮了,就这样哈姆雷特当然是觉得从他的一个对国家的一个责任来说,他肯定看不上老公,新国王是不是?


第二点,新国王说,今后你是要继承王位的,你们相信吗?反正我不信,我相信哈姆雷特也不会相信。实际上事后的证明,而且当时说完承诺,新国王就给哈姆雷特说,你现在就不用去维登堡了,你就在国内,哈姆雷特说要出去,为什么不让哈姆雷特出去?很简单,害怕你自己在那里什么,就招兵买马是吧?做大做强养肥,让你回头我就干不过你了。我把你就是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总会找到借口把你干掉的,所以说他是空口承诺,好,关于哈姆雷特导演的戏剧。这个事不用多说的,从司法认定来说,他需要切实的证据来证明是叔父所杀的,所以通过这个导演相当于是一个心理大战,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战。




我回到刚才的问题,很多人疑问哈姆雷特有必要装疯吗?关于哈姆雷特在这部戏剧里面的装疯也是很多研究者的一个主题,我觉得他的装疯也是一个重要的一个心理战。尽管因为他的装疯,国王立刻地警惕起来,国王也许之前是不是不怀疑他。但是我通读了文本,我发现从文本当中找不到证据去证明哈姆雷特在装疯之前,国王是信任他的,你找不到这样的证据。其实更大的可能是在哈姆雷特装疯之前,国王已经在观察哈姆雷特的一举一动,就等待合适的时机,所以从斗争的策略来看,哈姆雷特把一切的公开化,就是要克劳迪斯知道,哈姆雷特是知道克劳狄斯做了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我让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那就是这个意思,这种心理战是特别的微妙的,完全可以让克劳狄斯很心虚。当然这种心理上,他的装疯也可以说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排解压力。因为哈姆雷特我们可以想见,他承受的这种压力的巨大,疯癫是排解压力的一个最好的一个方式。


另外一个我们再来看克劳迪斯,克劳迪斯很阴险,克劳狄斯之所以没有早早对哈姆雷特下手,他自己有原因的交代。第一个原因是我为了我深爱的王后,我是不否认克劳狄斯和王后之间的真爱的,我不否认从文本里面你可以看出来,包括哈姆雷特和王后之间一番激烈的争吵以后,其实王后一回到克劳迪斯那里,你会看到她说的这些话还是向着克劳狄斯的。尽管她也深爱他的儿子,这些我们都不能否认。但是所以说克劳狄斯这时候他知道就是投鼠忌器,可能目前我也不可能太过早动手,还在动荡,我必须要一切稳定,方方面面抚平以后,我才去动手,做充分的准备。


第二点,更最重要的是国王自己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顾虑,一般民众对他都有很大的好感,他们盲目地崇拜,像一道使树木变成石块的魔泉一样,会把他戴的镣铐当作光荣,我的箭太轻、太没有力了,遇到这样的狂风,一定不能射中目标,反而给吹了回来。可以看出来,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年轻的王子,就像挪威的王子福丁布拉斯一样,其实是寄托着整个国家对于红二代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使命,是不是对于克克劳狄斯这样的人,所有的人都认为克劳迪斯可能仅仅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你也当不了多少年,你马上死了以后,红二代会上台的,整个国家的希望大家肯定都是寄托在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在民众看来,是深负众望,深得民心的。克劳狄斯这时候他绝对不敢轻易动手,他想动手,但是他一定要考虑周全,要万无一失,否则克劳狄斯会反受其害。


所以正是基于这个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后面的这些旁证。克劳狄斯在抓住哈姆雷特误杀了波洛涅斯的性命以后,克劳狄斯的做法是怎么办的?借刀杀人对不对?包括到最后克劳狄斯是要干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没有亲自动手,也是借刀杀人,他是借让雷欧提斯跟哈姆雷特比剑,让雷欧提斯杀死哈姆雷特。这是克劳迪斯一贯做法,阴险嘛,相当的阴毒,很阴险的。是不是?所以克劳狄斯你说他真有动手的机会,他能不动手吗?也说明我们看到哈姆雷特的这样一个力量和政治方式,所以说只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对哈姆雷特来说,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一切公开化,越公开越表明自己的脆弱,越能唤起民众的同情,越能维护自己的安全。而且只要公开了,只要我哈姆雷特有个三长两短 ,不管是不是你克劳狄斯干的,大家都会认为是你克劳狄斯干的,这个也是塔西佗陷阱。


而且哈姆雷特他有他的一个政治原则,是我马上要讲哈姆雷特的新政治科学,它的政治原则是什么呢?我要光明磊落、名正言顺地进行复仇,我要把克劳狄斯送入地狱,这是哈姆雷特的一个复仇方式。在他看来,善和正义必须是以可见的、合乎天道的方式去实现,你不能说这种方式好像是天真的,不是的。我们今天现代的一个政治的民主政治运作原则,不也是按这样的一种方式吗?所以很多人说哈姆雷特意味着现代性政治的曙光,完全可能,是吧?


好,下面还有另外一个旁证。当时,雷欧提斯和他的父亲都劝他的妹妹奥菲利亚,不要跟哈姆雷特来往。他的父亲的理由是,你要矜持一点,你要抬高你的身份和要价,你不能现在就答应了,最后你嫁过去就不行了,觉得你太容易了,你哈姆雷特是王子,但是这老父亲,是一个忠臣、三朝元老。我觉得他老父亲是最糊涂蛋的,政治判断你相当的差。反而是这位新的哈姆雷特的朋友跟他同龄人的雷欧提斯,他告诉他的妹妹,不要跟哈姆雷特谈恋爱的理由很有意思,大家看,他是说哈姆雷特有这样的高位,他的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也要被他的血统所支配,他不能像一般的宿命一样为自己作出选择,因为他的决定足以影响到整个国本的安危。太厉害了是吧?雷欧提斯看得透,哈姆雷特首先是个王子,其次才是一个白马王子,他本来就是王子的,因此哈姆雷特首先是一个政治人,哈姆雷特考虑任何事情肯定是先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包括他的结婚、他的恋爱,雷欧提斯看得很透的。

所以,我觉得都是真正的竞争是在新一代之间展开的,老一代是个背景,整个哈姆雷特的背景。所以哈姆雷特,你们看整个竞争就是三位年轻人的竞争吗?雷欧提斯、哈姆雷特和挪威的小福丁布拉斯,特别好玩,越读越有味道,太好。


第三,我们下面讲他的新政治科学,这也是重点。讲好,我们说了很多哈姆雷特的悲剧,我们要抽丝剥茧。我们先来看,还是最开头所提到的就是哈姆雷特,看到福丁布拉斯的那段独白当中那一句话我还是再引用一遍。他,哈姆雷特看到了福丁布拉斯的意气风发,非常的感叹,他说:“瞧啊!这一支勇猛的大军,领队的是一个娇养的少年,王子勃勃的雄心振起了他的精神,使他蔑视不可知的结果,为了区区弹丸大小的一块不毛之地,拼着血肉之躯,去向命运、死亡和危险挑战,是吧?读这一段话的结果,可能大家第一印象是哈姆雷特,难道真得丧失了政治的激情,只能够自惭形秽了吗?是不是很自惭形秽,其实并非如此。就是哈姆雷特和福丁布拉斯所面临的处境不同,记住这句话:为了区区弹丸之地,就可以向一切挑战。我认为福丁布拉斯不可能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他也是红二代,他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的中兴者、复兴者!我的推测,或许福丁布拉斯他正因为是在国内的残酷的政治斗争当中,他已经感受到危机,所以他必须要通过一场对外的作战打垮政敌,获得民心,树立权威,这在政治史上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是吧?比如我们当时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也是这样吗?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树立自己的一个权威。福丁布拉斯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已经落后的英雄时代的尊严而慷慨力争。如果是那样,他就不是一个正成熟的政治家,他不会怎么冲动,尊严荣誉相比现实的政治安全和利益,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尊严和荣誉很重要,要作为一个幌子,我们往往其实发动战争一定是以正义的名义发动的。你想为战争是要花费成本和代价的,为了一个不毛之地大动干戈,牺牲几万人的性命,可能吗?书中说好像牺牲2万人的性命,为了不毛之地,怎么可能?福丁布拉斯如果敢于如此地大动干戈,那挪威肯定干不过丹麦。而且福丁布拉斯反过来说,他之所以敢于如此大动干戈,就说明他的成本一定会让他的政治对手去买单。所以福丁布拉斯也是非常有政治远见的人,这当然是我的推想、我的推测,文本里面没有这些,我刚才讲福丁布拉斯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但是我想我的推测有它的合理性。


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个,福丁布拉斯对哈姆雷特的惺惺相惜。福丁布拉斯后面,在哈姆雷特已经快死了,哈姆雷特立下遗嘱,因为哈姆雷特已经听说福丁布拉斯要进入丹麦的,所以他立下遗嘱说:今后丹麦的王子国王地位由福丁布拉斯继承,然后福丁布拉斯在继承了丹麦的王位以后,这样赞美哈姆雷特,他说要是他能够见登王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这是福丁布拉斯的话。我认为我们不能把这个话作为一个拿到好处以后的一个虚情假意的恭维,不是的。因为他们两个都是新一代的政治领袖,可谓是惺惺相惜。现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哈姆雷特真的能做好丹麦的国王吗?我相信福丁布拉斯做了一个正确的一个评价。虽然哈姆雷特没有机会了,他已经死了,但是可以说他为未来的丹麦的新型政治的一个转型和建立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哈姆雷特也比较倒霉,他在羽翼还没有丰满,就遭遇到复仇的世界。他运气不好,死于偶然。如果是在比剑的过程当中,他真把这个干掉,可能又是另外一份境界。


但是他的死亡,他对复仇的一个审视,其实也是对抗政治偶然的一个光辉行动。为什么?传统的宫廷政治就是充满了阴谋诡计、拉帮结派、破坏规矩、偶然无常,mousha与复仇不过是这样的宫廷政治的常规表演而已。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所有的宫廷斗争就是mousha和复仇,有什么好说的!而这种mousha和复仇,都是把一个政治的命运交给了一种偶然和无常。在今天的一个新兴的政治转型的时期,这样的一种宫廷政治逻辑,能够支撑起丹麦的政治和民族复兴的这样的兴旺吗?显然不可能。


在莎士比亚描写的丹麦当时是个边陲之地,处在现代欧洲的边缘,它在异教的世界和基督教的世界的中间。北边是挪威,挪威是英雄主义和海盗精神的一个发源地,然后南边是巴黎这样的高度文明的城市,哈姆雷特和他的好朋友基本都是在德国,在法国、在英国留学,因此哈姆雷特的心灵成为了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战场。在战场上不同的一个信仰,古典的价值和现代的价值狭路相逢,展开战争。


所以说对于哈姆雷特来说,他不可能对某一种纯粹的价值观保留一种执着的态度,他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进行思考,他不得不思考。你以为人是想思考的,人的思考也是被迫的。



换言之,哈姆雷特处在一个政治急剧转型的时期,他不得不担负起重大的使命。在书中有一句话,就是他的父亲的幽灵告诉他,你要为我报仇。哈姆雷特当时说了一句话: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这话听起来的时候,当时大家可能,很多分析者都认为,这话听起来就是哈姆雷特觉得我不适合复仇,为什么要我去复仇,是不是?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是仅仅把这番话当作哈姆雷特在哀叹自己不适合复仇的使命,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了。其实从这个话的直接给我们的语词来看,什么颠倒乾坤?什么混乱时代?一样的,都是政治复兴的使命。但遗憾的是,在最需要父亲在政治上帮自己打好基础、铺好路的时候,他的父亲却撒手而去,留下了孤苦伶仃,要面对巨大的政治风暴,要从颠倒混乱当中重振乾坤,建立新的秩序,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超乎寻常的压力。我就告诉大家,这话绝对不仅仅是针对复仇,其实是针对他的政治使命的。


因此最后我要得出一个石破惊天的一个结论,甚至我认为哈姆雷特根本就不关心复仇。他不仅在事实上不大关心,而且在政治大义上也不应该去关心。这个结论听起来有点石破惊天,但合乎情理。为什么?复仇是旧制度的产物,复仇的成功不仅不会意味着新制度的建立,而且还会强化落后的旧制度。当然哈姆雷特需要复仇,他需要复仇,是因为政治离不开亲情、伦理,政治也不能扭曲人间的真情,哈姆雷特需要复仇,也是因为复仇是对公众的一个交代,表明他的忠诚、能力和责任感,表明他的形象。但是所谓的责任,我们必须要区分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个人责任的正当,不一定能够证明国家责任的正当,政治的正义往往需要创造新人,需要移风易俗。


哈姆雷特必须思考,除了复仇,我们还能做什么?除了复仇,我们还有没有跟挪威竞争的本钱?当我们指责哈姆雷特的拖延,期待哈姆雷特要干净利落地复仇的时候,其实我们每一个读者和观众都过分地强化了复仇本身的价值。复仇真有这么重大的价值吗?政治正义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大快人心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甚至有些悲观的理性权衡、抉择取舍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说关于丹麦这个国家,哈姆雷特的视野很广阔,丹麦的各种文化制度的劣根性,他是忧心忡忡、深恶痛绝,比如说国王要庆典,哈姆雷特就说:我虽然从小就熟悉这样的一种酗酒的风俗,我却以为把它破坏了,倒比遵守它要体面一些。这一种酗酒、纵欲、纵乐的风俗使我们在东西各国都受到许多非议,他们称:“我们丹麦为酒徒醉汉,将xialiu的污名强加给我们头上,使我们各项伟大的成就都因此而大为减色。”哈姆雷特,你看他认为丹麦是一种监狱,这个是经典的台词,丹麦是一座监狱,其实他拒绝的不是丹麦这个祖国,他很爱祖国,很多人分析,说哈姆雷特是世界主义的王子,其实不是的。他仍然是爱他的祖国,只不过他认为:我不能因为恰巧出生在某地,就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那个地方。


他关于政治的思考是举向了政治的局限性,包括以前天经地义的复仇等等制度的局限性。所以说哈姆雷特他能够超越处境,但是哈姆雷特很艰难。有人评论说,哈姆雷特相当于是比尼采笔下的超人,要求它具有耶稣的心灵,同时要成为罗马的凯撒,这太难了,是吧?一方面要慈悲,一方面要当机立断。太难!太难!哈姆雷特的视野广阔,他对多样性的承认,反而使它分裂,无力去、没有力量去完成政治以及复仇的使命。


所以,哈姆雷特它是文艺复兴的产儿,却必须在野蛮的现实环境中做出决断。他视野开放,却必须面对狭隘,这就使他产生了悲剧,当时的世界还不足以满足哈姆雷特兼收并蓄的这么一种欲望。


下面来看哈姆雷特他的下面一个政治行动。这是哈姆雷特在临终前要推荐福丁布拉斯作为王,这是全剧当中,哈姆雷特最明显的一个政治行动。丹麦人一直在维护对挪威的优势而斗争。比如老哈姆雷特对挪威的决斗,然后丹麦也曾经准备武装防止挪威的入侵,等小福丁布拉斯设法夺回他父亲丧失的土地,丹麦的新国王克劳狄斯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去化解危机。当然克劳狄斯的做法是一厢情愿,但是哈姆雷特我们今天不能认为他是汉奸(丹奸),他把丹麦卖给邻国国王,其实哈姆雷特也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的体现。理由很简单,丹麦经过宫廷斗争这一番折腾奄奄一息,而挪威这时候是年轻气盛、实力大增,而且哈姆雷特已经要死了,无能为力,只能这样。但是我想说的是,哈姆雷特的这样的选择并非完全是无奈之举,他也有他的深谋远虑,而且他做的是正确的决定。


第一个决定,第一个理由就挪威和丹麦之间本身就是一个亲属关系。在欧洲,我们知道各个王族之间,我请你这个国家的国王来做我的国王很正常。当时英国,我们知道的,英国的光荣革命不就是干这个事情吗?是不是?大家不会认为是卖国的,非常直接,大家都是亲戚,王室之间全是亲戚。福丁布拉斯也说过,我本来也是在国内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的,他们是亲戚,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和考证的。


说第二个,哈姆雷特这样做显然是避免了生灵涂炭。你们可以想象小福丁布拉斯刚带着挪威的军队把波兰干了,然后回来,这个时候是非常厉害的,宜将剩勇追穷寇。那么他正是意气风发,军队正是处在一个巅峰的一个时期。丹麦怎么去对抗?你一对抗绝对是生灵涂炭。


第三,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哈姆雷特以暂时的失事换取到长期的自主。然后哈姆雷特也在这场政治斗争当中取得了真正的话语权,在政治斗争当中话语权非常重要。你福丁布拉斯再牛逼,今后人家提起这段故事,也是说我是哈姆雷特,你是哈姆雷特的继承人,是哈姆雷特主动让贤给你的。我们知道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在美国最高法院也有这样的事情,一场小的一个法律诉讼的一个失败来换取司法权最高权威的一个权利。就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这个不讲了。


哈姆雷特我们说他的遗嘱当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遗嘱,不仅是说我要把王位给福丁布拉斯,还有一个遗嘱是给他的好朋友霍拉旭所立的。因为霍拉旭是他的好朋友,哈姆雷特临死之前,霍拉旭也想喝毒酒自杀,哈姆雷特说:你千万不要自杀,你必须活着。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你要替我传述我的故事,让我向那些懵懂无知的世人报告这些事情发生的经过,他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背离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杀,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这一切都要切切实实地告诉他们。这是他对霍拉旭说的,记住这个遗嘱非常重要。


哈姆雷特不仅是关心自己身后的名誉,其实他更在意的是后面他一系列的排比,奸淫残杀、反常背理、命运诡诈、意外屠杀,借刀杀人、自害结局,这些东西都是今后的政治生活需要着力去清除的。哈姆雷特自己的悲剧说明了现代与传统搏斗,可能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么的大,而且这种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他虽然壮志未酬,但是哈姆雷特他的眼光超越了历史,他最终保留了现代性的希望,未来的政治仍然要恢复事实和价值的统一,要重建被建筑所颠覆的信仰和秩序。所以说哈姆雷特是什么?以道莅天下,必须这样,是吧?


最后我们来看,刚才讲那么多是讲作为政治人的哈姆雷特,大家也听出来他不幼稚,但是现在我们要看他的矛盾,它的另外一个自我在跟他的政治的自我在交战,就是作为哲人的哈姆雷特。


我认为哈姆雷特真正的悲剧其实是虚无主义的悲剧。不管哈姆雷特有多么重大的政治理由,但是他的思考和行动毕竟造成了不必要的悲剧,这个悲剧并不是源于他想的太多、犹豫不定,而是源于哈姆雷特身上政治人的身份和哲人身份的内在紧张。



柏拉图


我们前面说过,柏拉图说过,本来一个良善的一个政治统治,它是需要政治家成为哲人或者哲人成为政治家的,就是哲学王的统治。但是哲学和政治之间是有根本的冲突的。哲学需要探讨真理,政治却需要谎言。所以政治和哲学常常是势同水火,而到了哈姆雷特这里,更糟糕的是,哈姆雷特的哲学观,是虚无主义的哲学观。这种虚无主义的哲学观再也不是古典的柏拉图意义上的哲学观,虚无主义的哲学观是消解真理,而不是捍卫真理,是解构秩序,而不是建构秩序。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哈姆雷特,导致他虚无主义的一些现实的原因,我归纳了这么多现实原因,第一个,他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王子的位置,高处不胜寒,一个人身居高位,基本都会有虚无主义的情结。第二,父亲被杀的家庭变故。第三,国恨家仇的责任重负。第四,险恶的政治斗争的冲击。第五,恶人没有及时遭到报应带来的对信仰的怀疑。第六,复仇未遂及其壮志未酬的挫折感。第七,他的忧郁的气质和性情。以及第八,他的两位心爱的女人的beipan。


我特别强调他的忧郁的气质和性情。有时候一个人是虚无主义,往往是天生的。有些人生下来就很忧郁,因为忧郁是一种美,所以我经常说我是个忧郁的男人,这是关于忧郁的气质。


那哈姆雷特,我们现在来讲一讲他的两个女人的beipan,哪两个女人?一个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情人,我们先来看,他对他母亲的疯狂地指责,我觉得尽管很糟糕,我还是要念一下:“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颊,天地啊!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依偎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了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可是他一点也不像我的父亲,正像我一点也不像赫拉克勒斯一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仓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luanlun的衾被!


你看这里面有很多的话,我的一个概括,当然王后是很委屈的,王后哭着对他说,我究竟做了什么样的错事,竟让儿子这么肆无忌惮的对我摇唇鼓舌!哈姆雷特的谴责,充斥着守护贞洁的道德大棒,也充满着歧视理性的文化偏见,我们都能看到,但是其实道德和文化其实都是哈姆雷特的幌子。在道德和文化的背后,是哈姆雷特的本能的情感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是他最大的一个动机。恋母的情结,对父亲的高大形象的依恋,都因为mousha和beipan而落空,让哈姆雷特无所归依。他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世界失去了掌控,他的存在没有了根基。




我们来看他对奥菲利亚,当然哈姆雷特同样是非常刻薄,他的心里在流血,他嘴上却对奥菲利亚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他反复诅咒奥菲利亚,说:“你进修道院去吧!”他称奥菲利亚是装贞洁、卖弄风骚。哈姆雷特当然在那个时候,他没有办法告诉奥菲利亚的真相,只好假戏真,伤害对方。


而奥菲利亚,我们可以看出,奥菲利亚也是特别的单纯,很傻很天真。她一方面被表象所蒙蔽了,没有看出哈姆雷特的真实的处境。另一方面,奥菲利亚没有自主性,她盲目地听从她的父亲和哥哥的指使,确实不是主动地要出卖哈姆雷特,但她事实上确实听从了父亲的话,不接受哈姆雷特的来信,拒绝与哈姆雷特见面,当面要退回哈姆雷特的礼物,甚至还充当了国王和父亲用来试探哈姆雷特是否真正发疯的工具。你想哈姆雷特能不知道吗?我们可以想象哈姆雷特内心的那种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




我觉得我以上分析是哈姆雷特的一个虚无主义的现实原因,当然也与他的天生的气质有关系。对于具有哲人气质的哈姆雷特来说,人生观所受到的打击会迅速地转化为他对世界观的一种看法,就会形成他的一个世界观。事实上哈姆雷特对于人生的幻灭,在复仇之前就已经存在。在他母亲的婚礼上,哈姆雷特就自白,他说:“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溶解、消散,化成一片露水,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得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是不是有点像《金刚经》的“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呢?他写的是历史,在他看到那一个弄臣立刻哭了的时候,他立刻就联想到,如果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坟墓当中是否也会如此?所有的丰功伟绩不过是过眼云烟,所以他说:凯撒死了,他尊严的尸体也许会变成泥把墙来砌,啊!他从前是何等的英雄,现在只好替人遮风挡雨。有点像《红楼梦》的<好了歌>,是吧?然后面对这个世界的变化不定,他说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早已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注定了。所以不要害怕什么预兆,一个麻雀的死生都是命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过不了,随时准备就是了。所以说他认为一切都是命定的,所以一切也都是无常的。


他还说了非常多的关于虚无的话。他曾经说了一番话,我觉得这番话就要引用一下,他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都叫什么?男人不能使我发生兴趣,女人也不能使我发生兴趣。这是哈姆雷特的这番话,这番话你们会发现有一种内在的分裂,在前面一半部分它是一方的赞美,人类是多么的一个奇妙的一件宝物,但是紧接着他就哀叹人生的毫无价值,对人也丧失了一切的兴趣。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典型的哈姆雷特式的分裂,主体与世界的分裂。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曾经在《<形而上学是什么>后记》当中说:“在一切存在者中间,唯有人在为存在之调音所呼唤,经验到一切惊奇之惊奇,即‘存在者存在’这一实情。”有点拗口,但是海德格尔的意思很简单,他认为虚无主义就是存在的遗忘,是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根源于一种形而上学,就是人作为主体与世界发生了分离,这是海德格尔定义什么叫做虚无主义。尽管海德格尔所针对的形而上学和现代性的危机,与哈姆雷特所处的具体的处境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是我们从哈姆雷特的身上确实可以发现类似的一种分离,这是哈姆雷特他在寻找行动和意义的同时,却把本应该通过主体的参与,而赋予主体意义的行动本身客体化了、对象化了。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离开政治的参与,人要么是神,要么是野兽。”哈姆雷特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他对自己所遭遇的事件和面临的政治不够投入,不够专注。他总想超脱于包围他的世界,他认为卷入其中是没有意义的,复仇满足不了他的欲望,政治生活也不可能,一切都是虚无。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这是鲁迅的话。都是虚空的虚空,那还玩个屁。可是难道虚无主义的无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么?虚无主义者从情感和逻辑上都不可能满足于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如果满足于虚无主义就是最大的荒诞。



马克斯·韦伯


在我看来,可能有时候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妄中求真,尤其是当你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时候,责任高于热爱。马克斯·韦伯他曾经在20世纪初写过一个重要的演讲,也是他去世前的一个重要演讲,我建议大家都要看一看,叫《以政治为业》。在《以政治为业》的最后,马克斯·韦伯说了这样的话,其实是他对政治家的期许,这话太重要了,我经常会念这话,他说:“可能之事皆不可得,除非你执着地寻找这个世界上的不可能之事,必须使自己具有一颗强韧的心,以便使自己能够承受全部希望的破灭,必须在当下就做到这一点。一个人的确信,即使这个世界在他看来一路不堪,根本不值得他为之献身,他也仍然能够无怨无悔,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说他受到了政治的召唤。”这是韦伯的话。我觉得韦伯的话,要是哈姆雷特能听见多好,遗憾的是哈姆雷特没有听到这样的召唤。


我还是要引用上次我们女权读书会的一个看法:“一个人所经历的事件是他的遭遇,而一个人所采取的行动却是他的主动的选择。唯有通过行动,我们才能够创造意义。因为行动本身就是意义。的确,在政治家所需要的激情、责任感和判断力这三者之中,激情仍然是首要的要素。”可是哈姆雷特他丧失了激情,这是他的最大的悲剧。


好,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钢读童书

    高屋建瓴,豁然开朗。

  • 1305649fjys

    洞察力超群!

  • 小苇井绳_1m

    谌老师讲的太精彩了!

  • 18910195rjj

  • 方剑雄

    听哭了

  • 融融秋日

  • 杨飞飞飞

    打卡 今天学完这篇

  • 老马识途_xe

    精彩好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