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安提戈涅》——制度的宿命与重生(下)

第二讲:《安提戈涅》——制度的宿命与重生(下)

00:00
43:30

我们就开始,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法律与文学的系列讲座。大家看到,我刚才在爱与恨的解读里面说,她的妹妹说我不跟你干,我不敢。安提戈涅就骂她,然后她的妹妹说你干你的,但我可以保持沉默,我为你保密,我觉得这已经可以了,结果安提戈涅说你要保持沉默,不向大众宣布,那我就更加恨你,大家听出什么苗头?安提戈涅说这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希望告密的,她在犯罪之前就希望她的犯罪被发现。这就是文本细读。



安提戈涅


最后我们再来看,他最后被判刑以后,然后被关在石墓里面,就是被判刑没有用石头砸死,实际上克瑞翁相当于退了一步,给他关在坟墓里面,每天也给它吃的,实际上让她慢慢地终老,这已经可以了。但是安提戈涅当时很郁闷,她说我究竟犯了哪一条神律呢?我这不幸的人为什么要仰仗神明?为什么要求神的保佑?既然我这虔敬的行为得了不虔敬之名,你看这时候已经完全是在骂神了。骂神非常像《窦娥冤》里面窦娥的话: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安提戈涅也是在抱怨了。



《窦娥冤》


所以这时候我想说的是安提戈涅,她真正要挑战的其实并不是克瑞翁的禁葬令,而是在禁葬令背后更大的天条、神圣的法律。但是我们现在疑惑就来了,安提戈涅不是口口声声说,克瑞翁制定的法律是因为不符合神圣的天条我才要违反你的吗?换言之,我认为天条是正当的,我只服从天条,安提戈涅是不是这样说过?当然这样说过了,在这段话里面就这样说过。这段话是整个戏剧当中最经典的一段审判法庭上的的辩论。


我们先来看这法庭上的辩论,我给大家读一下:克瑞翁就问她,你低着头望着地,承不承认这件事是你做的?安提戈涅说,我就承认是我做的,我不否认。克瑞翁又说,告诉我,你知不知道有禁葬的命令,安提戈涅说,我当然知道,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公布了的!


克瑞翁又说,你真敢违背命令吗?安提戈涅现在就说最经典的了,我敢!因为向我宣布这法令的不是宙斯,那和下界神祗同住的正义之神,也没有为凡人制定这样的法律。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的律条,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不会因为害怕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至在神面前受到惩罚,我知道我是会死的,怎么会不知道?即使你没有颁布那条命令,如果我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像我这样在无穷无尽的灾难当中过日子的人死了岂不是得到好处了吗?所以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我哥哥在死后得不到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可是像这样我倒安心了。如果在你看来我做的是傻事,也许我可以说那说我傻的人倒是真正的傻子!

 

整个话有点像法庭最后的陈词,铿锵有力,尤其是第二段,我所违背的...,永久的...,我说信奉的...。最后肯定是在法庭上,这些陈词都是荡气回肠的。但是现在我们就来看整个判决有什么问题?

 

我们先来看克瑞翁的态度。大家发现克瑞翁一旦发现是自己的外甥女安提戈涅违背他的法律,克瑞翁于心不忍,或者克瑞翁已经知道我颁布这个命令有点麻烦,把我惹上麻烦了。所以在审判的时候克瑞翁一直在让步,一直在给安提戈涅台阶。先是问,你承不承认这件事?如果安提戈涅说我不承认,也就是说可以,你可能是冲动或者怎么样,可以。然后如果说你不知道有禁葬令,即使你是做了,但是如果你是不知道,你就去做了,好,我也可以这个理由放你一马。然后你真敢违背法律吗?如果你说我不敢,我不过是喝酒醉了,那时候我后悔死了,克瑞翁也会放她一马。


克瑞翁在步步地给安提戈涅台阶,而且是三级台阶,只要安提戈涅随便满足其中一条,克瑞翁都可以马上找到宣判她的理由。你想你也得给国王面子,不能说法律我都规定出来,你说不行,对我就要特殊,那国王今后管谁呀?谁都管不动,没有权威了。但是安提戈涅处处在挑战克瑞翁,这个疑问我就不否认,我当然知道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公布的,连续的三个反问。你说克瑞翁在大庭广众之下,堂堂的法官,面子往哪儿搁?然后第三个,你真敢违背,我就敢!然后后面就直接否定克瑞翁了。

 

安提戈涅后面这一长串话,大家看到,在三个方面跟克瑞翁过不去。


第一个方面是从规则的正当性,认为克瑞翁你所制定的规则不正当,因为我有更正当的东西来推翻你。规则上你是不正当的。


从道德上你是不高尚的,克瑞翁问她,你敢不敢,我就敢!你看,我是有道德底气的,我是正义的化身,所以我比你更有道德。你很猥琐。你扳不倒我,你就给我判死刑不就完了,我但求速死,她是希望速死的一个心态。规则的正当性否认了克瑞翁,道德的高尚性否认了克瑞翁。


第三,从智力的优越感否认了克瑞翁。我做的不是傻事!说我傻的人才是sb,才是傻子,为什么这样说?说明你智商太低了。


你想一个堂堂的皇帝被人骂智商低,简直是没有比这更掉面子的事情。智商低、人品差、制定的规则没权威,你说他赶紧回家去。对克瑞翁,这也是一个羞辱。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出安提戈涅就是高级碰瓷,就是故意去碰瓷,让克瑞翁把她干掉。


至于说在这个里面,之所以后面大家会有疑问,安提戈涅不是援引了很多神圣的法律吗?说我是依照神圣的法律反对你的吗?记住我最先分析的,她所引用的神圣的法律都是托词,是借口。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干坏事都是会以自由平等的名义去干的,在这段话里面,安提戈涅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她说,我如果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这话就是违反神谕的,你这个人的命的长短该活多长,神给你决定的,没有神的允许,你不能自己剥夺自己的生命。她说我在应该活的岁月之前死去那是好事,这不赤裸裸的自相矛盾吗?而且我们刚才分析的那几句话,宙斯所颁布的这些命令,哪一个诅咒我没有受到惩罚?最后她被判刑以后,她对宙斯的诅咒,你何等的不公平,我凭什么还要尊崇你信奉你?


诸如此类,其实从文本里面还有非常多的一些细节来证明,安提戈涅其实她真正的、最愤愤不平的、最讨厌的是神力,而不是克瑞翁。我们从人的常识、常理也可以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或者反对某种东西,一定是因为这个东西给他带来了最大的伤害。我们来纵观从俄狄浦斯到安提戈涅,谁对安提戈涅的伤害最大,是克瑞翁吗?不是的,克瑞翁也是受伤害者,克瑞翁也是家庭的一员,他的妹妹最后跟自己的儿子上床,你说对克瑞翁这么爱面子的,这么注重家庭伦理的人,我待会分析克瑞翁非常注重家庭伦理,哪像我们所想象的他不注重家庭伦理?



俄狄浦斯


所以说对于克瑞翁来说,实在是很无辜的,很痛苦的,克瑞翁也没有害过安提戈涅。事实上就是最后家庭悲剧发生以后,还不是克瑞翁在收拾烂摊子。所以说安提戈涅真正恨的是谁?显然是诅咒他的父亲杀父娶母,然后导致她的哥哥自相残杀,然后把悲剧继续传到她身上的,让她不堪重负的宙斯天神。所以从这个场景我们也可以判断,安提戈涅真正反对的就是,她认为她最信奉的神圣的法律本身。

 

现在问题是在于,而且我现在马上分析到安提戈涅,她跟克瑞翁之间的关系,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安提戈涅是不是骨子里面看不上克瑞翁?当然是完全看不上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看不上的对手,值不值得跟他挑战,不值得,犯不上,我骨子里面我就看不上你,我哪怕给你打败了,能不能证明我的光荣?不能!


所以我们现在看安提戈涅的真实的动机是什么?安提戈涅的真实动机就是“老子”受够了,“老娘”受够了,一辈子的诅咒,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要重新回到我的自由和尊严。


大家知道俄狄浦斯家族他们是流淌着高贵的血液,整个俄狄浦斯家族,包括克瑞翁,包括安提戈涅,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傲慢,就是高傲,就是不服气。安提戈涅一辈子生活在屈辱之下,现在终于好不容易等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克瑞翁颁布了禁葬令,安提戈涅绝对是笑死了,我终于可以成就自己了,生得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安提戈涅所追求的。


我生得伟大,我是不管什么杀父娶母,我是高贵血统。我这蝇营狗苟一生,我今天终于可以绽放出最大的美丽,我死了,我挑战天条而死,哪怕我挑战失败了,我是挑战神谕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最后的辉煌,所以安提戈涅她真正的动机就是重新恢复整个家族的荣耀。这是她的动机,她才这样干。


所以说,正因为我们这样一分析才发现克瑞翁不值一提,克瑞翁只不过是实现她自己光荣与梦想的一个必然的工具。克瑞翁一点都不重要,但是克瑞翁非常的必要。不重要,但是很必要。不重要,就是不值一提;很必要,就是离开克瑞翁,我就不能实现我崇高的犯罪欲望了,这是她的必要性。


所以说对于安提戈涅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言,她又离不开自己所看不上的克瑞翁。只有通过这种犯罪,只有通过克瑞翁跟她之间激烈的对抗,克瑞翁才会以这样的形式与她默契地配合。她需要克瑞翁在世俗的社会当中给她最后的援手。如果没有克瑞翁及其发布的命令,如果克瑞翁不判处她死刑,安提戈涅就没有成就自己的机会了。 


我们现在来一个思想实验,来个假定。假设克瑞翁在发现安提戈涅是挑战他命令的人以后,克瑞翁立马就幡然醒悟。然后克瑞翁就亲自走下台来给安提戈涅松绑,我的好外甥女,你真了不起。我颁发这禁葬令就是要激起你的血性来考验一下你是不是爱你的哥哥。好,我现在答应你的要求,我把你背叛的哥哥用城邦最高的礼遇厚葬,然后对你进行嘉奖。如果克瑞翁是这种态度,现在大家想一想,安提戈涅会怎么想?


安提戈涅那一颗绝对是极为的尴尬和失落,我这精心准备要挑战一方,结果碰到棉花上了,对方都满足我的要求了,我这白玩,我这游戏没办法玩了。所以安提戈涅她一定是希望克瑞翁把她干掉的,轰轰烈烈地干掉的。


但是问题在于其实安提戈涅后面也有懊悔,就说克瑞翁还是没有满足安提戈涅要求,克瑞翁最后还是退了一步,让她在石墓当中自己慢慢地死去。这个惩罚,如果我们是阴谋论的看法是比较居心叵测的,比较阴毒的。为什么?因为安提戈涅要实现光荣和梦想、实现辉煌,她必须有一个高度的仪式化的东西,就像我们生得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同志一样,她要大义凛然地在所有的村民面前和日本兵面前走到铡刀底下,让铡刀给她砍下来,血淋淋的头分开那一刻才是刘胡兰最伟大的时候。


就是说,真正的伟大和光荣,它需要一些形式化和仪式感的东西。而克瑞翁让她到一个偏僻的郊外的山洞里面,你一个人去过一生,别人都不知道她生死,都不关心了,安提戈涅觉得这哪叫光荣梦想?抑郁而终,而且日子太难熬了。短期内的突然的这种巨大的苦难我们都能承受,但是长期的一点一点的煎熬,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下去。所以安提戈涅最后还是比较后悔的。这是我们所说的安提戈涅的动机。


我刚才分析的克瑞翁是她实现的必要的工具,而且克瑞翁其实也成为了安提戈涅的一个拦阻者。克瑞翁这样的工具其实也成为了安提戈涅的绊脚石,你不要认为克瑞翁真的就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克瑞翁他也有他的价值观,他也有他的正义观,他也有他的主体性,他也有他的面子和尊严。所以克瑞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当时的分析,我觉得克瑞翁他和所谓的神力之间,也有一个无意的合谋。


克瑞翁在跟安提戈涅辩论的时候,其实克瑞翁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克瑞翁说我凭什么要安葬背叛的兄弟波吕涅克斯?你知道吗?这个波吕涅克斯带着这些外邦人杀到我们本邦,他想干什么?他想烧毁本邦的这些圣殿,他想烧毁我们祖宗传留下来的这些祭祀的地方,凭什么安葬他?所以说你们可以发现克瑞翁的理由,我待会马上分析,也是伦理性的理由。所以克瑞翁其实也是很强悍的。



波吕涅克斯


我们知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吗?我们后面会讲卡夫卡的法的门前,就是一个农夫到法的门前,碰见一个小小的最底层的守门人,但是就是这个守门人给他拦住了一生。你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在制度的末梢,充当制度打手的这样的角色,这些打手的角色制度可以轻而易举换,他不称职我马上换了,马上当替罪羊,但是我马上可以顶一批来,永远在这里站着。你要突破我很难。你的对手是最高的宙斯、最高的统治者,但是你根本因为这些小鬼的阻挡你就接触不了。


所以安提戈涅就是这样,他跟克瑞翁之间最后把一种挑战神圣命运的冲突,不得不转化为正义与正义之间的冲突。两个人的人间正义的冲突,悲剧呀!所以说很多时候都是人算不如天算。我说了,其实我刚才说的小鬼难缠、制度打手,就是说悲剧也是我们今天观察法治现状的很好的样本,这个就不敢深入了。


我们现在来同情的理解一下,克瑞翁他的制度逻辑,我们先把克瑞翁的这话给大家念一下。他说,一个人若没有执过政、立过法,没有受过这种考验,我们就无法知道他的品德魄力和智慧。任何一个掌握着全邦大权的人,倘若不坚持最好的政策,由于有所畏惧,把自己的嘴闭起来,我就认为他是最卑鄙不过的人。如果有人把他的朋友放在祖国之上,这种人我瞧不起。


至于我自己,请无所不见的宙斯作证,要是我看见任何祸害不是安乐逼近了人民,我一定发出警告,我绝不把城邦的敌人当做自己的朋友,我知道唯有城邦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要等我们在这只船上平稳航行的时候,才有可能结交朋友。克瑞翁这话就有点像总统的就职演说,说的特别漂亮,非常好,对于整个城邦他的所谓的所有的承诺,他都包含在这里面。


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段话,然后整体来分析一下克瑞翁他行动的逻辑,我也是总结了这么几点。第一点是我认为克瑞翁他所有正义的逻辑,制度的逻辑、行动的逻辑都与他的经历和性格有关系。我前面提出的一些理由,可能与这三部戏剧当中的前面两部有关系,就是之前有《俄狄浦斯》,还有《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其实在《俄狄浦斯》那部戏剧里面,克瑞翁和俄狄浦斯之间就已经有冲突了。


我们看第一个理由就是,克瑞翁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政治地位的合法性而感到焦虑。因为俄狄浦斯其实一直都认为克瑞翁是在觊觎他的王位,甚至指责克瑞翁和先知瑞西阿斯合谋要篡夺他的王位。



瑞西阿斯


而在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战死以后,克瑞翁虽然继承了王位,但是他毕竟更像僭主身份,所谓的僭主,就是不是以那么名正言顺的手段获得王位的。所以克瑞翁在获得王位以后,就是在《安提戈涅》这部戏剧里面,他专门召开了长老会议,长老会议相当于当时的民主机构的代表。他就郑重声明,他说既然两个王子在同一天死于相互造成的命运,彼此残杀,沾染着弟兄的血,那我现在就接受这王位,掌握着所有的权力,因为我是死者的至亲。


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什么要在人民代表会议面前强调这一点,说明他有极大的不安全感。而且克瑞翁在戏剧当中也有一段话,他说城邦里早有人对我口出怨言,不能忍受这禁葬令,偷偷地摇头,不肯老老实实地引颈受轭,服从我的权力。他还反复强调,凡是城邦所任命的人,人们对他必须事事顺从,不管事情大小公正与不公正,背叛是最大的祸害,它使城邦遭受毁灭,使家庭遭受破坏等等,克瑞翁说很多话,你都可以看出他权力的焦虑感。


第二,克瑞翁其实他本身也是一个常人,他希望拥有常人的幸福和平安。克瑞翁从来不是完全忽视家庭价值的,他不过是被家族的伦理的败坏伤得太深。家族伦理在他们那个时代,当然我前面说过是完全以男权为主导的。所以说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克瑞翁他被卷入到这样的不幸当中,让他收拾残局的时候,他才会有不适感。


另外我们要注意克瑞翁也很好面子,我们知道爱好面子其实是传统的以家族伦理为指导的一种秩序和社会的重要的观念。我们看包括在农村,在熟人社会,凡是以强调家族伦理的,特别强调面子观念,因为面子是他在整个熟人、亲戚、别人面前活着的重要的东西。所以当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事情暴露,刺瞎自己的双眼以后,克瑞翁当时是希望家丑不要外扬,命令随从赶紧把俄狄浦斯带到宫里面去,不要让他出来丢人现眼,这是当时克瑞翁的第一反应。


所以克瑞翁作为安提戈涅的母亲的弟弟,家中发生了如此大的丑闻,对他来说当然是无法忍受的。反过来,一旦他的家庭遭到破坏,一旦他重新执掌了城邦的大权,他就会从一个极端进入另外一个极端,以僵硬的实在法的规则作为他脆弱的内心的保护伞。


第三,克瑞翁的政治伦理也使他必须做出如此行动。这就是我们刚才所念的那段话,城邦的船舶要经过多少波浪的颠簸才能够使它平静下来。对于克瑞翁来说,城邦的安全和利益高于一切。在他的心目当中,天下只有一种终极的善,就是城邦共同体的善,其他所有的价值都是为这一种善服务的。


所以他宁愿维持表面的、单一的和谐和稳定。问题在于当他把城邦比作一只航船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地方,古希腊不仅克瑞翁,很多人都把城邦比作一艘航船,我们不是还在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吗?但是你要知道船并不是最高的目标,船仅仅是工具,船的良好状态,它的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船上的船员的活着,并不仅仅或者就只是为了船本身而活着。


就像我们说人的心脏对于维持人的身体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心脏的安全非常重要,但是你不能说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心脏的安全,显然不是,人活着的目的都在别的方面。所以克瑞翁他的这样单一的东西,他的正义观已经出现了扭曲。他认为在城邦的要求之外,并不存在任何其他的公正和虔诚。


但问题在于他的儿子立刻就反驳他说:即使你判定了安提戈涅的行为对全体城邦的安全是威胁,但是为什么全体城邦的人民都支持安提戈涅?因为他的儿子给他带来了市民们背后的议论。这也说明这些市民们其实作为一个城邦的集合体,他们跟克瑞翁的看法其实是不一样的。他们市民也喜欢安全,也希望安全,但是市民为什么会同情安提戈涅?为什么会认为克瑞翁做得太过分了?说明克瑞翁他把城邦比作船,认为这个船就是唯一的价值本身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偏差。


此外克瑞翁在刚才那段话当中,他提出政治就是区分敌友,他对正义和道德的复杂性做了简单粗暴的裁剪和划分。他说好人不愿意和坏人平等享受同样的葬礼,仇人决不会成为朋友,甚至死后也不会。所以,我们看到克瑞翁的判断世界的眼光是二元化的眼光,就是好与坏、可敬与可鄙、正义与非正义、敌或友、虔敬或不虔敬等等。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二元范畴之间本身也是冲突的。比如说友爱与不友爱,一个友爱的人可能会提出非正义的要求,我们是为了友谊,我可以不顾正义。同样你可以选择正义,但你选择正义,可能导致你的不虔诚。你对家族不虔诚,大义灭亲就是选择正义,但是对家庭不虔诚。同样你对荣誉的追求,你可能会伤害正义和友爱这样的感情。所以说你不能说这种二元对立就完全是正确的,不同的对立范畴之间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更何况克瑞翁,他本来也是波吕涅克斯的近亲,他作为他的舅舅,他也有传统义务收葬尸体,但是他完全以城邦的标准来进行行动。


斯鲍姆的分析,克瑞翁在做出这种行动的时候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的城邦的标准使他丧失了同情心和怜悯心。



斯鲍姆


克瑞翁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在作出选择的时候,他的内心并没有痛苦和挣扎,他好像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他非常安稳地活在自己的价值判断里面。只要对城邦好,忠诚的、有利的就是好,对城邦不忠诚、不有利的就是坏。为了维护城邦,我哪怕让我的亲戚受到极度的惩罚,我也不痛苦,我心安理得。


我们知道真正的人的伦理性的光辉,就体现在人是有伦理交战的,是有天人交战的。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觉得不需要天人交战,我就代表了正义,我不会因为我的正义的行事风格受到任何的良心的拷问,我要说这样的正义太可怕了。人一旦具有了分别善恶的能力,人就可能把这样的善演变为恶。人一旦想成为裁断一切的上帝,人就很有可能成为了魔鬼。这是我对克瑞翁的简单判断,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克瑞翁其实也认为自己是在服从神圣的法律,包括我刚才分析的他对家庭的价值观,其实他是重视的,不过就是被伤透心了。我刚才已经念过的,他认为波吕涅克斯回来是要烧杀抢掠,他说你要烧毁神殿,天神能允许他的尸体厚葬吗?家族的伦理能容许这样的人受到礼遇吗?断乎不可。这是第四点。


然后第五点就是我刚才说就,他的悲剧,综合起来就在于太傲慢与偏见。人因为自己的这种傲慢反而会带来了太多的偏见,这是克瑞翁的制度逻辑。我们现在对克瑞翁其实也进行了同情的理解,这也是我刚才说过的,但是我们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回答刚才我在说的黑格尔的一个问题。



黑格尔


确实我们现在已经承认了,克瑞翁也值得同情,安提戈涅也值得同情,但是到底谁对?就像一个笑话,说法官在法庭上,当控方的律师说完,法官说你说的太有道理了;该辩方的律师发言,辩方律师发言后,法官又频频点头,说,你说的太有道理了;控辩双方问,到底谁有道理,法官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这就没办法断案了。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其实到最后我还是要说,安提戈涅比克瑞翁更有道义、更有价值,就是从正义的排序。我在最后有一段排比的话,我给大家念一下,我为什么认为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的冲突当中,安提戈涅更有价值?

 

我想说的是,确实像黑格尔所说,他们俩之间的冲突是伦理性的悲剧冲突,但是也要清楚,正义虽然是局部的,但正义不完全是相对的。至少在这个案例当中,安提戈涅在道义上还是比克瑞翁更加地高尚。


理由如此:安提戈涅比克瑞翁更关心个体性,安提戈涅显得更真诚。安提戈涅的选择比克瑞翁更具复杂性,安提戈涅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更小,安提戈涅的情感诉求比克瑞翁的政治主张也更普遍更持久。而克瑞翁反过来说,克瑞翁的关心表面上更宏大,其实他的正义更多的是托词。在维护城邦安全的后面,克瑞翁忧虑自身地位的安全,因此他就显得比较分裂,甚至虚伪。


克瑞翁的价值观更加的苍白和单一,可以说缺乏灵魂。克瑞翁作为城邦的统治者,他的判断和抉择涉及的范围更广,容易对更多人造成伤害,克瑞翁更加的绝情。所以诸如此类,我想说,其实安提戈涅在道义、道德的排序上面,我们如果是一个法官进行综合性的正义的权衡,应该要偏向于安提戈涅,更同情安提戈涅,要作出更有利于安提戈涅的判决,这才是更为公正的判决。


现在我想说的是克瑞翁和安提戈涅其实他们俩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在思考正义问题的时候拿出来说一说。我们看到在安提戈涅和克瑞翁最初颁发禁葬令和挑战禁葬令的过程当中,他们都因为秉持了自己的正义原则,大家都是高度的自信。人世间的悲剧就是自以为是和自以为义。我认为我掌握了正义,我认为我代表了真,这时候反而会导致高度自信。但是当悲剧发生后,安提戈涅后悔了,克瑞翁其实也懊悔了。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两个人的后悔还是不一样的,程度也不一样。


安提戈涅的后悔是因为她所要实现的光荣打折了,打折扣了。而克瑞翁的后悔是最终发现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控制之外,所以他说我的心乱得很。我读到克瑞翁说我的心里乱得很的时候,我也特别地揪心,同情地理解。而安提戈涅她的光荣虽然打折了,但是无损于他行动的价值。但是克瑞翁还是有点不一样。克瑞翁完全是趋于外在的压力,他内心到底有多大的反悔程度说不清楚。


我们知道最后克瑞翁导致了他的妻子自杀、他的儿子先自杀,儿子先自杀以后,克瑞翁当时说:“天神啊!你已经把我杀死了!”结果刚说完这话,报信的人就来告诉他,你的妻子也自杀了。他说:“天神啊!你为什么要第二次杀死我?”这有点像我们刚才说精神分析的解读,有文本依据,精神分析解读说要第二次杀死对方,对吧?


但是我想重点强调的是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的懊悔,懊悔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在实现正义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一种懊悔或者后悔的感觉,我觉得正义是很难实现的,但我们可以把后悔说很多词儿,比如说忏悔也可以说,因为懊悔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当他们从自信走向懊悔的时候,我认为正义是有希望的。

 

我们再来一个思想实验,再来一个假定,假定在这场斗争当中,克瑞翁或者安提戈涅一方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压倒性的胜利,胜利的一方会懊悔吗?不会懊悔。我都胜利了,我懊什么悔?胜利的一方不懊悔,这对正义是好事吗?显然不是好事。因为我胜利了,我就认为我的正义取得了胜利,我和我的正义合二为一,不是好事。


当一个人他的偏颇的正义取得胜利,他就认为他的偏颇的正义代表了全部的正义,胜利者往往也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的真理。天呐!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鲁斯鲍姆说过,正义就是斗争,没有冲突的人类生活,比起充满冲突的人类的生活,无论在价值上还是在美学上都要逊色得多。任何值得追求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联,从而难免产生摩擦和苦难,只不过尽量不要扩展冲突和紧张的范围。


因此最后我要说正义的另外一个原则,除了懊悔之外,还有不要过度。我记得这也是德尔菲神庙的一个重要的箴言,德尔菲神庙刻了很多的箴言,比如说:认识你自己,比如说:凡事不要过度。



德尔菲神庙


在安提戈涅整部戏剧发展到最后,歌队的声音响起了,歌队唱了一句话,人的过度行为会引起灾难。所以说正义有时候是要把握好正义的边界。民众的声音这一块我就不讲了。过度会引起灾难谨慎的人最有福。千万不要犯不敬神的罪。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这个教训使人老来时小心谨慎。这是我要说的整个克瑞翁。


我把最后两段话我念一下,没在PPT上。《安提戈涅》它是一部关于实践理性的悲剧。什么叫做实践理性?这其实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动物是没有理性的,只有人有理性。因为人有理性,所以人有公共生活,人会成为城邦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

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有两种,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就是过一种沉思和冥想的哲学的爱智求真的生活。实践理性就是你的伦理选择,这种实践理性不是我会造一个杯子,我会开车,这不是实践理性,这是奴隶和工匠的技艺。实践理性是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如何进行伦理的选择和判断,如何把一个事情做好,如何把一个事情做好而且也不会有太多的代价。这些都是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


所以《安提戈涅》整体上来说也是一部关于实践理性的悲剧。在实践理性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整部戏剧当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命运,也可以说安提戈涅反映、反驳的就是命运本身。命运一共出现了十九次以上。我统计过,还不包括与之相关的一些类似的语词,比如说厄运等等这样的语词。但是这部戏剧里面也出现了很多的词,这些词包括要审慎,要会推理,要有知识,要有洞察力这样的字眼。其实这些字眼都是代表了人的理性逻各斯,代表了人掌控世界的工具和能力,但是在这些字眼的背后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变动不羁的命运的深渊!

 

对于不可言说的,我们要保持沉默,对于不可挑战的我们要保持静默,这也许也是人与世界相处的重要的智慧。其实社会制度和文化是之前就存在的,这些东西并不只是压迫着我们,而且也会支持和培育我们的需求和感受。当我们发现现实的正义没有及时地实现,我们的态度也许并不是诅咒或者绝望,而是学习和调整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或者反思正义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说这样的话并不是迎合,而是更深层次的盼望。因为圣经里说过: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仍然需要行动,行动是证明人的伟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行动的目标不是为了改变外在的东西,而是要在行动当中发现自我,改变自我,创造自我和完善自我。亚里斯多德说过,人的幸福与不幸都体现在行动之中,生活的目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品质,但他们的幸福与否却取决于他们的行动。亚里士多德极为精确地看到了人的主体性与命运的关系。


俄狄浦斯也曾经告诉安提戈涅,使我一生有光彩的是行动而不是话语。正是在这样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安提戈涅采取了激烈的对抗命运的行动。试想如果在安提戈涅的生命当中没有这一次孤注一掷的行动,她的一生注定是黯淡无光,没啥好说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行动的成功或失败,行动带来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其实都并不重要。好,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月云天_4o

    人世间的悲剧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义。

  • 孤独的漫步者_x0

    很正直的令人尊敬的老师

  • 融融秋日

  • 杨飞飞飞

    打卡学习

  • MH童哥

    经典值得细细品味,感谢老师多角度的讲解,回头再重新看看书。

  • 汉穆拉比sir

    太深奥了!听不懂

  • 娜么幸福_qp

    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