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五百罗汉图》:中国茶“东游记”

第五讲:《 五百罗汉图》:中国茶“东游记”

00:00
10:18

去年年底我去了京都的大德寺,在著名的瑞峰院的枯山水前,我晒了很久的太阳。


日本大德寺瑞峰院枯山水前的一朵茶花


大德寺是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日本的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尤以枯山水和茶道闻名,然而我今天节目要说的却是它收藏的南宋画作《五百罗汉图》和其中关于茶的两幅图《备茶图》和《吃茶图》。


《五百罗汉图》局部 日本大德寺藏


《五百罗汉图》在中国宋代绘画中地位不一般,他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组画,是由南宋的民家画家周季常和林庭珪画的。对于这两个人画史上没有太多的资料,只说是活动于淳熙、绍熙、庆元年间的民间画工,画佛像为主。我们知道,“五百罗汉”是佛教绘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据史料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中元节,宁波东钱湖青山顶有十六罗汉显现,与同时期在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显现的传说惊人相似,罗汉信仰在此地兴起。到南宋义绍在东钱湖惠安院做住持时,为了纪念唐朝时罗汉显现的神迹,他就邀请周季常、林庭珪两位画师历时10年绘制了《五百罗汉图》,作品最初被供奉在惠安院内。据传《五百罗汉图》由100幅组成,其中有6幅早已遗失,剩下94幅,82幅收藏在之前我去的日本大德寺,另有10幅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2幅在弗利尔美术馆。这一整套《五百罗汉图》描绘了佛教历史事件、佛教典故或者当时寺院僧人的集体生活场景,“被视为一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备茶图》和《吃茶图》就为我们描绘了僧人备茶吃茶的日常。还记得我们节目的第一期介绍的《萧翼赚兰亭》也是发生在寺院里,第二期我们讲过唐朝的《茶酒论》,其中有一句说茶“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这句话其实透露的信息非常的丰富,佛教的发展与兴盛也是饮茶之风扩散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就提到过:“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学禅要打坐,晚间过午不食,茶既可以解渴又可以提神,所以特别受到僧人的欢迎,饮茶风尚也就传播的更广了。


那《五百罗汉图》中为我们描绘的饮茶情景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备茶图》。


《五百罗汉图》之吃茶准备(备茶)


《备茶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茶的过程。


我们看到在这幅图里,左上有个穿蓝色一幅的人在取山泉水,泉水自山石上倾泻而出,他左手拿着一个水舀在接水,右手拿着一个高颈汤瓶。旁边一个僧人在注视着他,而另外几个僧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画面的左下方,那里有个小鬼在碾茶,我们又看到了非常熟悉的茶碾的身影了。



在茶碾的左边有一套碎茶的工具,有点像我们今天捣蒜用的工具,这个工具叫“茶槌”,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中,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木待制”。


南宋 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它一般为木制,它的作用是把茶饼捣碎,再放进茶碾中碾成末。在茶碾的右边盘子里,有扫茶末用的扫帚、铲茶叶末的铲子、还有放茶叶末的茶罐,其实还少一样,就是筛茶叶末的筛子。


在碾茶的小鬼前方,画面的右边,还有一个小鬼,他拿着火筴在生炭火,风炉上炭火渐红,旁边放着一个碳笼。我们可以留意这幅图上风炉的形制和陆羽茶经上的描述做一个对照。火已经慢慢起来了,小鬼望向取水的人,可能在想水怎么还不来呀。画面中的五个僧人都在注视着备茶的三位,非常期待。这是《备茶图》。



《五百罗汉图》之吃茶图


那么《吃茶图》又是怎样的场景呢?画面中四位僧人手捧着四个黑色茶盏放在红色茶托内,茶童正在为其中一位的茶盏中打茶。只见他左手执壶,右手拿着茶筅在盏中击拂。





我们留意看茶童拿茶筅的姿势和僧人捧茶盏的姿势都非常写实和准确,僧人饮茶的表情也非常的庄严肃穆。黑色的茶盏让人不禁联想到宋代流行的建盏。



宋 黑秞茶具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蔵曜変天目


我们前面说了,茶之所以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慢慢的,茶从实用的层面变得越来越与禅宗在精神上趋同相和。唐代禅宗大兴,径山寺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百丈清规》,开始把茶融入禅门清规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一套以茶待客的礼仪,后人称之为“茶宴”。茶宴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从发茶榜、击茶鼓到最后谢茶退堂,有十多道程序。径山茶宴对日本茶道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南宋时,日本的荣西禅师把吃茶法和茶种带去了日本,另一位日本高僧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到径山寺学习求法,归国时把径山寺茶宴等一套仪轨引入日本。最后由著名的大德寺,也就是收藏《五百罗汉图》这家寺院,由他当时的住持一休和尚将道传给了其中一个弟子珠光,珠光在茶道中融入了日本独特的审美和情趣,并将其发扬光大,珠光由此成为了日本茶道的创始人。这也许就是《五百罗汉图》上的一盏茶中可以告诉我们的事。


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的铃木大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禅与茶道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努力使事物单纯化。在去除不必要的繁杂这一点上,禅是通过直觉地把握终极存在而实现的;而茶道则是通过在茶室内品茶为代表的生活方式而实现的。至今,人们还在日常的一杯茶种寻找着为生活做减法的智慧,有人称为禅的智慧。所以,无论你是否理解赵州禅师那一句“吃茶去”背后的意义,但都不妨碍我们从一碗茶中,体验生命的百种滋味,也许妙趣横生、也许苦尽甘来、也许平淡无奇、也许生出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圆钰_pa

    听了两遍。娓娓道来,如小溪清流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圆钰_pa: 谢谢亲爱的

  • 一颗白沙粒

    非常喜欢明华的这部音频,第五讲里…名僧大德说成了名德大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