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文化定义

最短的文化定义

00:00
15:06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今日文稿 

大家好。今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还昨天欠着的债,公布我为文化制定的定义。我的定义是这样的: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数一数,正好30个字,全世界最短,而且好像不能再短了。对于这个最短的文化定义,我需要做一番解释。我们还是回到前面讲起过的跨国婚姻的离异事件,我始终认为这样的事件触及了文化的深层本性,关系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远比几句古诗、几件文物更关系到文化的要害。


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例如,我知道一种跨国婚姻的最初的裂缝是怎么产生的。男方是中国人,女方是美国人,原是大学同学,在美国结婚,在美国过日子。女方很好,一点也不苛刻,但是实在不理解,丈夫为什么每年的清明节都必须回国回家来扫墓。她想,工作那么繁忙,又并非是长假期,路途那么遥远,何必年年如此。


但男方想的是,父母已经年迈,好像来日不多,弟妹众目睽睽,我不能不回来。这中间就触及了中国人的一个核心的精神价值,那就是亲情伦理;而且每年必须在那个时候回来,又变成了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这都是女方难以体会的了。


举了这个实例,让我们再读一下我的定义,就非常好懂了。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他们夫妻因文化差异而离异,也就可以理解了。由这个实例生发开去,大家想一想,哪一种文化不牵涉到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呢?


从根源上说,我们遥远的祖先,不管是择水而居,还是狩猎为生,开始都只是为了生活,但是当生活稳定成为习惯的时候,也就变成了生活方式,而方式就是文化。在一定的生活方式当中,人们逐渐地会处理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与家属的关系,与同伙的关系,那就出现了精神价值。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要问什么是中国文化?比较清楚的回答是,中国人形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例如,儒家伦理、诗词歌赋主要属于精神价值,八大菜系、中医中药主要属于生活方式,加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最佳组合。


在中国文化的大盘子里还分很多地域文化。譬如,什么是山西文化、什么是上海文化。同样,那就是山西人、上海人也形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进一步问什么是80后的文化、90后的文化,同样是指几个年龄层的人所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我发现倒是很多文化学者固守的文化,恰恰是把文化应有的生命幅度放弃了。他们往往是,对上不问鼎精神高度,对下又看不起衣食住行,在故作艰深的咬文嚼字当中,做着小文化、私文化。我的最短的文化定义,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出发。上精神之田,入生态之地,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文化。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本意上的文化解放。


文化的最终成果 

说到这里,我只是停留在这个定义的上半句,也就是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现在要讲下半句,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一定会结晶出一个东西来,这东西就是集体人格。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集体人格是指一批人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这种共同默契不必订立,而是深入到潜意识当中成为一种本能。


这个学术深度最先是大家熟悉的弗洛伊德创建的,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已经打下了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学生和对手荣格,明确地提出一切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他又说,对于人类各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集体人格。荣格以歌德为例,他说歌德创造的浮士德就是德意志民族集体人格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是由文化沉淀出来的,因此早就存在,歌德只是把它写出来罢了。所以荣格写了一句著名的话: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说到这里,你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艰深?那我们就不要跟着精神下去了,回到比较简明的叙述上来。荣格的意思是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作品,而是人,而且是群体性的人。这种群体性的人可以寻找一个象征体,譬如浮士德。说的更通俗一点,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一大堆书,而是一大批人。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按照上面的分开的说法,山西文化的最后成果是山西人的集体人格,上海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上海人的集体人格。


荣格关于集体人格的说法,被一个比他小六岁的中国人听到了,那就是鲁迅。鲁迅也希望为中国人寻找集体人格,那个时候他把它翻译成国民性,他找到了一个国民性的象征体那就是阿Q。除了阿Q之外,鲁迅还写了《孔乙己》、《药》、《故事新编》等等作品,都在寻找国民性,也就是寻找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这一点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他是一个真正懂得文化深意的中国现代作家,可能还是唯一。


大家一定会问鲁迅所寻找到的阿Q、孔乙己这样的国民性、这样的集体人格,都包含着很大的负面性质,确实这也就是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严厉解剖。因为按照荣格的理论,阿Q、孔乙己他们,正是由中国文化沉淀出来的结晶体。鲁迅明白,改造国民性,提升阿Q、孔乙己等人的集体人格,才是中国文化的出路。


那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了:中国文化的最大成果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中国人。如果中国人真的提升了,中国文化也就是真正的伟大、完成了使命。


人格的理想模型 

我在举世最短的文化定义中,包含进了三个关键词,那就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集体人格。这三个关键词是这样的,第三个关键词——集体人格,是前面两个关键词的成果。这么一说,这个定义虽然很短,内容却很丰富。


我的思路来自于近代,特别是受益于荣格这位瑞士的心理学家。但是我必须立刻说明,荣格的学说来自于他对于古代智慧的吸取和消化。例如在古代中国,很多智者已经明白文化的标志和成果都是集体人格,虽然他们没有这么表达,但意思很明白。他们比鲁迅乐观,因此很早就提出了集体人格方面的一系列理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儒家。他们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提出了很多主张,但千万主张背后却只有一个主张,那就是要大家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和小人是两种对立的集体人格,孔子把他们放在庞大的文化课题的起点和终点上,足见它与现代国际的文化观念遥相呼应。 


我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都把中国文化概括为君子之道,获得了听众的认同。君子确实是中国文化对集体人格的重大理想模型,类似的人格模型世界各民族都有,但是互相之间又很不相同。


例如,有的文化把先知作为人格理想的模型,有的文化把巨人当作人格理想的模型,有的文化把绅士当作人格理想的模型,有的文化把武士当作人格理想的模型,而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模型,则完全不同,是君子。这是中国文化的本性和秘密。


当然在中国文化当中,把君子作为人格理想模型的,是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与儒家相依相存的还有佛家和道家。佛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觉者,觉悟的觉;道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真人,真假的真。于是君子、觉者、真人互相呼应,又互相弥补,构成了中国集体人格的系统,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完整实现系统。


到这里,我把文化定义讲完了,由这个定义得出来的君子人格、觉者人格和真人人格,我以后会一一详细地讲述。由于今天的课程学术性比较强、听起来比较累,所以我要概括一下:


第一,必须再复习一遍我所议定的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第二,作为组成文化含义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早期时间顺序上,是生活方式在先,精神价值在后。但当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第三,这个文化定义的精华是集体人格,这个概念取自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人格这个概念出现,使文化找到了终极归集点,那就是人。


第四,中国最早以创作来实践荣格的观点的是鲁迅。他通过阿Q等形象对国民性的解释,就是对集体人格的探索,促进了文化的本义。


第五,其实儒家学者早就把中国文化的目标与人格理想相连,因而建立了君子之道,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君子理想互补共存的,还有佛家的觉者理想和道家的真人理想,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宏大内涵。


今天的概括就这五点。文化的定义解决了,我们也就越过了恩格斯所说的布满荆棘的沼泽地,接下来就可以在平坦的开阔地上,痛痛快快地来讲述中国文化了。


讲述中国文化,首先必须有全球视野,所以你明天即将听到的,是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文化。这个题目比较大,所以要讲很多天,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生石2000

    余老师的散文,与传统散文相比,打破了以往散文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模式,将散文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置身于民族文化背景中,将艺术欣赏与历史思考,民族文化与现实审思相结合,通过山水人物,以强烈的文化意识和反思去寻求中国文人的深刻内涵和真谛,他的文章给人以“沉重的沧桑感”。他将散文艺术融合于历史文化中,表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厚重感和沉重的沧桑感。读他的文章带领我们行走于历史的足迹中,领略着民族的耻辱,文明的衰落;欣赏着古代艺术家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喜悦,追寻着古代文人的经历过生命体验。

    芳与泽其杂糅兮 回复 @三生石2000: 比起你说的沉重的沧桑感,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浩荡和一种明朗的透彻。

  • 凌子2018

    精神价值,生活方式,集体人格!秋雨先生这个文化定义下的好,下的妙,一扫以前定义那种艰深晦涩,不知所云。让我们一下就领悟到文化的本质。教着有着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水平,高深的知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有趣,有意,有水平!庆幸自己及时加入了这个课程班。感谢余秋雨先生的付出!感谢喜马拉雅平台感谢,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

    东海明珠_09 回复 @凌子2018: 同感,向余老师致敬!感谢!能成为您不见面的学生,虽晚但还是庆幸!

  • 诗驿禅心

    七律 赠秋雨老师 镇日耕宣弄紫毫,追唐浸宋欲青霄。 半帘瘦影疏星落,十载寒窗铁砚凹。 学海扬波知水阔,书山临顶逊天高。 穷经待到无一字,累世功名皆可抛。

    听友215861490 回复 @诗驿禅心: 十载寒窗不太好吧,那是皓首穷经,秋雨老师是实地考察

  • 慈寂

    千年文化,盛世归来!在此文化几近衰亡之计,余秋雨老师年过七旬,不辞辛苦,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复兴奔走呼号!我辈国人当起而效法,力行君子之道,力推中华文化于当今全球视野!感恩余老师!

    花头鸭 回复 @慈寂: 君子之道,点穴之论。认同!

  • 姜先森_z1

    你很难想象199块钱就可以让这样顶级的文化人给你讲1年的课。

    没有吃的 回复 @姜先森_z1: 不好意思,会员可听

  • KeepLoving_Joe

    余老师对文化的定义,很容易理解。没有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做不出这么简单易懂的概括的。

    三皮_Md 回复 @KeepLoving_Joe: 同感

  • Flynn123

    这让我联想到心学的几个字概括就是“知行合一”,这个意思稍有延伸,知代表了“精神价值”,行代表了“生活方式”,最后合一结晶到“集体人格”上面来。感觉四个字更简洁的味道有没有?不过在余老师的定义上另个视角帮助理解而已

    逃之妖妖_w6 回复 @Flynn123: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己人格。明明说的是“集己人格”,是集整成一个自我的意思

  • 在路上84

    是《何谓文化》中:“文化 ,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 。它通过积累和引导 ,创建集体人格 。”的修改。

  • 华Liu

    秋雨老师将文化用三个关键词30个字作了定义。如果说辞海的定义及其它定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是纲目,秋雨老师给出的定义则是纲中之纲。重要的是博士和文盲都能听懂并理解的。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人!再说一句,对于那种“玄文化”“伪文化”“冗文化”……必须要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精神加以正原。

  • 笑天一_nv

    秋雨老师的每节课都要反复听上几遍。我不是文化人,只是依着血脉对中华传承着的文化维系一点朦胧的情节。是啊,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就像是空气,它并非只有社稷之臣诸子大家们的旷达恢宏,还有阿Q祥子们现实的小。老师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凝炼成的三十字精华让文化从缥缈变得实在。感谢秋雨老师古稀之年仍然不辞劳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辛勤耕作,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更多的血脉享受到中国文化的洗礼!向秋雨老师致敬!

    赤魂清仁 回复 @笑天一_nv: 讲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