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斜杠青年王珞丹,论跨界没有人比她步子更大|Madam神侃娱乐圈

围剿白日梦3854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和围剿白日梦联合出品。闹钟只能叫你起床,我负责叫醒梦想。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madam神侃娱乐圈,我是madam九。如果问娱乐圈最会跨界的女艺人是谁,madam心里有一个答案,不知道和大家的一不一样。王珞丹作为演员的王珞丹这两年感觉越来越会玩儿了,弹手风琴,玩儿滑板,在三里屯表演,快闪上跨界歌王,唱歌,那些看起来和演员身份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都被他尝试了一遍。最近一向会玩儿的王珞丹又闷声干了件大事儿,他跑去采访建筑师了。

看着演员和建筑师这两个完全不沾边的职业,看着他们同框时,这微妙的破次元壁既视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眼睛的网友应该有发现,最近很多明星都在参与明星制片人微计划,他们通过制作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生活。纷纷暴露了自己隐藏的斜杠青年属性,在与粉丝进行更多互动的同时,也传递着自己的生活态度。但在他们这种,王珞丹的单行道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非常不同的领域建筑。毕竟在许多人眼里,包括madam自己,建筑这个领域其实是相当小众,甚至有些高冷的,他们总觉得自带一股非专业人士请勿靠近的气场。所以,王珞丹到底为什么挑上了这么一块硬骨头呢?王珞丹给出的答案是,记录这个时代的建造者,换一个角度阅读这个时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虽然建筑师们的确各有自己的专业性,但他们并不是难以沟通的学术派。

在王珞丹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能体验到一个从建筑看世界的新奇角度,以及那些就存在于生活当中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平时表达和思考。比如,在建筑师华黎眼中,所有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生长,如果遇不到好的制片人,他就会停止生长。王珞丹和华丽把建筑的完成比喻成表演,作品的制作就像仅靠建筑师的设计灵感无法完成好的建筑一样。仅凭演员的一己之力,同样很难拍出一部好的作品。这两位理想主义者和现实死磕的过程,难以避免的遗憾,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很多人都不能平靠全力以赴就把事情做成。但也许就像王珞丹说的那样,终其一生,我们想要的作品只是自己问心无愧就不负理想。

在从建筑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释然。演员和建筑师其实是我们日常中不太可能会接触到的行业。如果说王珞丹和建筑师们的共鸣让观众觉得新奇有趣,那么几期节目看下来,madam还是有个非常惊喜的发现。他们的对话中能让普罗大众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认可他们传递的态度与方式,就是单行道给人的意外之喜了。比如,让麦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建筑师董工,他设计的海边图书馆一度成为网红建筑,甚至被称为最孤独的图书馆。然而,事实上,董工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说法,那些被人为强加给建筑的孤独感,对董工而言不过是平常的独处与享受。喜欢独处的人往往会被认为不合群,甚至被旁观者解读为孤独。

在海边建图书馆的董工如此,喜欢宅在家里搭乐高的王珞丹如此。生活中每个喜欢独处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很高兴。单行道说出了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喜欢独处的我们的心声。正如王珞丹所说,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只有精神独立的人,才能安静地享受旁人眼中的孤独。带行道所记录的建筑师们的态度和坚持,很多时候都是发人深省的,能够给人启发的。第五期的嘉宾老师袁峰,它是少数坚持技术可以改变建筑的建筑师。他用改性塑料做成建材,用机器智能打印墙面,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效率。

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变革总会遇到阻力,探索都会受到质疑,以原风为代表的技术迭代也是如此。但正如王珞丹所说,少数人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未来的路上,若是不坚持下去,我们何时才能找到新的边界呢?探霸几期单行道不得不说,王珞丹是非常有想法的,有打破舒适区,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有分享观点,引起共鸣的情绪,更有独立思考,清醒审视的认知。作为表达者,倾听者,也作为观众与建筑师的沟通者,他把自己的职能放到了最大。就连一向严苛的豆瓣网友也给这个系列节目打出7点5分的高分,大家的评论也都非常正向,有说节目有温度,有深度,能让人体会到建筑魅力的,有调侃原来每个建筑师都是有故事的男同学的。有说节目氛围很好,王珞丹做出这种尝试很难得的。

总之一句话,节目有内涵,王珞丹有勇气。王珞丹第一次尝试做制片人,就能有这样的完成度,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了。作为建筑领域的外行,他显然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看他在节目中与建筑师们侃侃而谈,很多问题都能直接问到点子上,获得建筑师的肯定。而他的敏锐观察力也是一个加分项。

第三期里,在东滩湿地宣教中心,他能一眼看破建筑师张斌的设计,小心机猜出木栈道之间的缝隙是为芦苇钻出来做准备。等到芦苇长高,钻进这些缝隙,就会和木栈道以及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第四期里,在阿那亚礼堂和广西康社,他也会注意到光影对建筑物不同时刻的影响,理解建筑师董工关于永恒和变化的思辨。看到现在的成片效果,你大概不会想到,其实在最初工作室的小伙伴都给王珞丹泼冷水,大家都不想它冒险尝试跨度太大的领域。就连建筑师们在一开始接受采访时都搞不清王珞丹想做什么,但王珞丹本人以及他的团队执行力却丝毫不弱。从节目的前期准备到录制采访以及后期剪辑的整个过程,大家都勤勤恳恳,全力以赴,没有人掉链子。在节目的花絮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单位单行道做准备的日常,脸上敷着面膜,跟工作室的小伙伴一起剪辑节目是常有的事儿。

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单行到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让大家认识到银幕之外之后一个更加敢想敢做。更有态度的王珞丹。然而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出道以来的王珞丹始终都是如此,早年奋斗中敢爱敢恨的米来让他一战成名。后来的钱小燕儿也让他巩固了一大波粉丝。他明知在演几个同类型的角色就可以稳坐小妞的头把交椅,但王珞丹还是选择了毅然转身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电影破风里,他为了演好一名专业的运动员,硬是把瘦弱的自己练出了一身肌肉。电影我的战争里,战火纷飞的家国爱恨,都被他诠释得倔强而动人。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他变成冷静专业的医学博士江晓琪看着身穿白大褂的王珞丹,你真的相信他就是那个角色,就是那位医生?他不断尝试新的角色,打破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形象,拓宽自己的演绎维度,多年如此,从不偷懒。

这样的突破在受访建筑师身上也能找到相似性。在龙美术馆采访建筑师柳亦春那期,我们知道柳亦春有了龙美这一代表作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避免重复,去尝试更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两个人处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对各自代表作的态度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拒绝重复,追逐自由。大概因为王珞丹和柳亦春都不会给自己设限,也不害怕挑战,都会去努力尝试更多的可能性,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人才能相谈甚欢。作为演员,王珞丹勇于撕下自己身上的角色标签。作为艺人,王珞丹也始终在挖掘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他会去玩儿滑板,会尝试极限运动,会去挑战跨界歌王,大胆探索打破自己的边界这次的单行道也是如此。王珞丹说要去采访建筑师,在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支持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坚持,并且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他不是一时冲动而已。

他还把单行道的整体色调设置为黑白,也跟现代的综艺节目大多追求华丽视觉的理念背道而驰。这个决定当初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王珞丹仍然坚持,因为他想要探究去掉彩色之后将留下什么。从成片也能看出,这样的呈现不仅无损建筑的整体风貌,还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平和质感。真的很奇妙。madam很羡慕王珞丹这份果敢,他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想到了就会去做。

他坚定地走在路上,同时也会用自己不断的探索去尝试,寻找和享受更广阔的世界。王珞丹曾说,滑板让我感到自由,瞬间有放飞的感觉。但无论是极限运动还是演戏,都需要极其专注。从这里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他热衷跨界的原因,因为演员是一份需要不断体验的职业,他不断地去尝试,新的可能,都在为他的表演蓄积能量。新的体验在丰富他对角色的认知,新的角色也在丰富他的生活。王珞丹说,对我来说,全是一个角色,是进入他的生活。

在角色的世界里,我学习漫画,学习骑摩托车。当所有镜头结束,他脱离开我,而我却获得了他的能量。对于演员来说,不断尝试是他们的必修课,而对于限于生活的我们,感知更多的领域,了解更大的世界也是必不可少的课题。我们总归是要在不断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过程里找到自己生活的真谛,这大概也是单行道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之一。不论身处哪个领域,希望每一个看过单行道以及看过这篇文章的你,都能像王珞丹一样坚定勇敢,一路前行。好啦,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也欢迎收听的小耳朵留言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围剿白日梦,我是主播宁九,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