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012老北京传统满族服饰有什么特点-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1332

十二012老北京传统满族服饰有什么特点-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00:00
14:04

民族化、实用化、多元化满族的服饰直接由女真人的服饰习俗演化而来,又在人主中原后吸收了汉族服饰的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满族服饰。在满族服饰中,最能体现其民族色彩的是袍、褂、坎肩、帽、鞋等服饰种类。
—、袍袍,是满族服饰的基本元素之一。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穿,是满族人的常服。 袍的基本特征是圆口领、窄袖、左衽、衣摆四面开衩、有扣袢、束腰带。男子穿的袍,通常被称为箭衣,其特征是长且下摆肥大。
在清朝人关之前,男袍的窄袖上还有袖头,犹如马蹄的形状,因此又被称为马蹄袖。清朝人住中原后,马蹄袖只作“掸袖”,为行礼而用。袍因季节的不一样有薄厚之分,还有皮、棉、单、夹、纱的区别。 二、褂内穿袍,外着褂,是清代满族的主要礼服。
满族人在穿袍的时候,通常会在袍的外面套上褂。褂因穿衣人的身份不一样而有不一样的种类。一般情况下,官员所穿的褂子被称为补褂,这种褂比较长,通常过膝,袖子也很长,通常过肘。宗室的褂通常开四衩,而一般官吏士庶的褂则开双衩。
另外,官员的褂还有表示级别的“补子”,那些无“补子”的褂被称为常褂。 在满族人的褂子中,最有名的当属马褂。今天北京恐怕很少见到马褂了,但是总还是能在商店里见到对襟的小棉袄吧,它的样式就很像昔日满族人穿的马褂。
马褂最大的特点是长仅及腰,袖长及肘,袖口平齐宽大。在清朝初年,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穿用,但渐渐地传到民间,成为老百姓的最爱。马褂分纱、单、夹三种,分别由熟、洋绉或绸缎、圆花、寿字、花枝等隐花缎子或大绒制成,有大襟、对襟、缺襟等多种形式。
襟马褂多作为礼服,大襟马褂多作为常服,缺襟马褂多作为行装。在后来,马褂通常被皇帝用来赏赐有功的臣子。被皇帝用来赏赐的马褂被称为“黄马褂”,对被赏赐人来说,是极高的荣誉。
三、坎肩看过一些清朝年间的老照片或者清朝电视剧的人,可能会常常看到满族妇女喜欢在袍外加罩一件小衣服,这种小衣服通常衣长及腰,两侧开禊,多在领、襟、衣摆外镶饰花边,这种小衣服被称为坎肩。 坎肩,又叫背心、马甲、披袄、搭护等,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化而来的。
坎肩分为对襟、搶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有棉有夹,或丝或布,还有皮的。在清朝的初期,坎肩的肩部比较窄小,一般被穿在里边,但在晚清时期,因为穿衣风格的开放化,坎肩渐渐地被穿在袍、衫之外,而且男女都能穿。
在清朝的时候,坎肩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还有人专门为其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诗云:“更衣斟酌十分难,亲制轻纨抵半端。取便最宜春起草,护娇偏称晚妆残。浑疑断袖留遗爱,却喜专房免忍寒。
曾与三郎换汤饼,重提旧事泪阑干。”坎肩因其轻便、简单、保暖,而成为满族妇女最爱的服饰之一。 四、帽旧时满族人无论长幼一年四季都戴帽子,而且其帽子的种类和样式也非常多。满族的帽子主要有礼帽和便帽之分。
礼帽被俗称为“大帽子”,是出门会客或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所戴的帽子,通常为有一定身份地位之人的主要服饰之一,而且它还会因气温的不一样而作不一样的改变,有暖帽和凉帽之分。 暖帽通常在秋冬时节穿戴,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
北京不如东北那么冷,一般只镶青呢子或青绒就行了,但也有人镶貂皮、獭皮、狍皮、灰鼠皮的。暖帽顶的中间,装有用红色丝绦编制成的帽纬,满族人称它为“红缨子”。凉帽通常在春夏时节穿戴,形状犹如倒置的漏斗,是以麦秸、竹或藤为材料编成的。
凉帽的顶上通常不装“红缨子”。便帽被俗称为“小帽子”,有四喜帽、耳朵帽、帽头儿等几种类型。便帽的顶部有一个丝绒结成的彩团样装饰物,叫“算盘结”,有时帽顶上也有挂上一缕一尺多长的红丝穗的;帽檐靠下的地方要钉上一个“帽正”,以区别帽子前后和确定帽子戴得正斜,帽正的质地根据主人财力而定,有珍珠、宝石、烧蓝、小银片或料器等。
四喜帽又被称为“四块瓦”,有四个毛皮耳,皮耳缝以貂等皮毛,是富家子弟的主要服饰之一。而耳朵帽就是通常所说的毡帽,有左右两耳,上缝制毛皮,它通常在寒冷的冬季穿用,主要的使用者是贫穷的百姓。
帽头儿又被称为“小帽”和“瓜皮帽”,是以六瓣缝合而成的半圆形小帽,该帽在制作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帽饰的特征。 帽头儿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戴。满族的帽饰习俗对清代官服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顶戴、花翎”是清代特有的标志品级的方法。
五、鞋关于鞋,满族有“女履旗鞋男穿靴”的说法。满族的女子通常会穿旗鞋,而男子通常会穿靴子。旗鞋被分为平底鞋和高底鞋。高底鞋鞋底中间高出数寸,主要有马蹄底鞋和花盆底鞋之分。 满族女子穿鞋非常忌讳鞋面没有绣花,因此旗鞋的表面通常会绣上一些花。
与女子喜穿旗鞋不一样,满族男子喜欢穿“靴”。一般的男子会穿尖头靴,因为穿这种靴子方便他们进行骑射活动。他们除喜欢穿尖头靴之外,还喜欢穿一种被称为“卡萨靴”的靴,这种靴又被俗称为“爬山虎”,主要的特征是“薄底短筒”,走起路来非常方便。
除尖头靴和卡萨靴之外,还有缄靴、革靴。满族最具特色的鞋当属用兽皮和家畜皮制成的軌鞴鞋了。在满族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由此可见乌拉草的珍贵。
軏鞑鞋的主要填充物就是这种珍贵的乌拉草,有了乌拉草的辄鞴鞋轻便暖和,便于雪地行走。当年努尔哈赤及诸将就“足纳鹿皮兀剌靴,或黄色、或黑色”。 在过去,满族人穿鞋一般都是自家做,很少花钱买,但軏截鞋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只有少数技艺熟练的皮匠才会制作这种鞋子,因此需要花钱购买或用农副产品交换。
而卖軏鞺鞋的规矩也很特别。因为这种鞋在穿的时候要往里面填充乌拉草,因此和其他种类的鞋子比起来又长又宽,只有大、中、小之分,没有具体尺码的“鞋号”,卖家在售卖的时候通常按重量以旧制的两为单位计价,一般重为八两到一斤。
然而,在满族人人主中原后,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经济条件的发达,軏鞑鞋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满族人开始改穿布鞋,或夹或棉,随季而用。
满族人的服饰,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实用性,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具备强烈的多元性,正因为其民族性和多元性而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服饰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旗袍和坎肩,更是至今都被广大妇女同胞所穿用,尤其是旗袍,成为中华服饰界的奇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钟爱。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