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91中医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微课堂】91中医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00:00
07:43

【每日思考:中医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络脉从本经分出,走向足阳明胃经,进入腹腔,联络肠胃。脾气旺盛的人,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精力充沛。另外,脾主统血,脾经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关注的统血大经,对于女性来说,更是真正的健康守护神。


足太阴脾经分布在足大趾,内踝[huái],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是阴气盛的经脉。


其经脉循行为: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经气于此交于手少阴心经。

本经共42个穴位,左右各21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分别为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Jì]门、冲门、府舍[Fùshě]、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ǎi qì]、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主治病症有:

1、经络症:脾经不畅,大脚趾内侧,脚内侧,小腿,膝盖或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路线上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症。

2、脏腑症:脾经功能下降,则容易出现全身乏力或全身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脾气弱则肌肉松软、消瘦萎缩等。

3、亢进时症状:胁下胀痛、呕吐、关节疼痛。

4、衰弱时症状:消化不良、胃胀气、上腹部疼痛、呕吐、肢倦乏力、麻木、腿部静脉曲张、嗜睡、皮肤易损伤等。

巳时(9:00-11:00)为太阴脾经当令,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脾经,此时保养最好。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为隐白穴,荥穴为大都穴,输穴为太白穴,经穴为商丘穴,合穴为阴陵泉穴。


了解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珍康宁健康管理”微信公众号,或者在喜马拉雅平台,搜索订阅“珍康宁健康管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共同成长进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