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守初心不改为民本色
 66

未来讲堂|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守初心不改为民本色

00:00
07:10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甘祖昌、龚全珍夫妇相濡以沫33载。他们不仅是夫唱妇随的革命伴侣,更是肝胆相照的亲密战友。

  1905年,甘祖昌生于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1927年入党,第二年他就加入了工农红军。入伍后的甘祖昌进入井冈山子弹厂,跟着毛主席参加了长征。延安时期,他担任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的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为了革命事业,甘祖昌将生死置之度外。1951年1月,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期间,他下部队检查工作,必经的一座桥梁被国民党残余部队破坏后用雪伪装起来,汽车经过桥中间时突然翻了下去。甘祖昌身受重伤,最终抢救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于是,司令员王震强行安排甘祖昌到庐山疗养,路过老家时,甘祖昌对母亲说:“我身体不好,等过两年领导批准了,我就回来当农民。”

  1957年,甘祖昌向军委打报告,请求到农村去当农民。于是,将军甘祖昌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萍乡市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当回了农民。而她的妻子龚全珍也毅然转业,跟随丈夫回到了贫困山村。

  回乡的龚全珍一刻也停不下来,她步行了20多公里山路来到县文教局,毛遂自荐去教书。县文教局的负责人听说她是西北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喜出望外道:“坊楼乡新办的九都中学确实急缺老师,就是条件太差,离你家又远,不知道你愿不愿去?将军支持不支持?”

  龚全珍信心百倍地回答:“放心吧,他自己都辞官务农了,怎么会不让我去?祖昌爱党爱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可以学。”

  龚全珍这一学就学了几十年。她所在的九都中学只有3位老师,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连间像样的宿舍都找不到,但龚全珍没有退缩,第二天就背着铺盖卷去上班。1961年,县文教局调她去南陂小学当校长。在南陂小学,她吃住在学校,一干就是13年。后来,龚全珍又被上级调整到离家更近的甘家小学当校长,她还是老作风,全心全意扑在教育上。

  此时此刻,革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的甘祖昌,带领坊楼乡的群众开沟排水、兴建水库。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他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他一共参与建起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沿背河上要架设一座公路桥,国家拨了3万元,甘祖昌精打细算,仅用1.2万元就按质量标准建好,省出的钱又支援其他地方建设了11座小型水泥桥。

  甘祖昌回乡29年,一直坚持和疾病作斗争。1985年,他的旧病复发;1986年,因病辞世。

  为了不拖累子女,与甘祖昌相濡以沫几十载的龚全珍住进了琴亭镇幸福院。她继承丈夫遗志,靠着微薄的工资,捐资建了8个教室,捐助学生上百人,捐赠图书近万册,用实际行动传承甘祖昌艰苦奋斗、扶危济困、建设美好家乡的信念。2013年,龚全珍发起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如今,该基金会已为众多困难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向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致敬。他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思考题

  同学们,坚守初心几十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想一想,你从甘祖昌爷爷、龚全珍奶奶的身上能够学习到哪些宝贵的品质呢?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冯亮

  河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新闻播音组组长,《河北新闻联播》主播,2019年当选为台“资深播音员”。同时担任河北省第十二届青联常委,河北省军分区征兵形象大使等。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