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讲:【思想】谈心性:不用扬鞭自奋蹄(尽上.10、42、44)
 53

试听90第172讲:【思想】谈心性:不用扬鞭自奋蹄(尽上.10、42、44)

00:00
08:16

接着看《尽心上》的第十章。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说,真正有志向的人,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那些希望周文王复生,能活在圣明君主的时代,等着有好领导、好环境、好氛围才奋发振作,有所作为的人,都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真正的英雄豪杰,有抱负、有才智之士,即使没有周文王再世,没有好领导、好环境、好氛围,也一样自强不息,奋进不止,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不放松成就自己造福他人的努力,不放弃修己安人安天下的追求。


实际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十四年,车辙马迹遍及中国的孔子,和往来于齐、宋、邹、鲁之间,到处宣扬自己仁政王道思想的孟子,正是这样“虽无文王犹兴”的圣哲。他们生于乱世,却贡献了熠熠生辉的思想,成就了震古烁今的伟大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生于盛世还是乱世,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始终有自己的追求,是否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


也如孟子在《尽心上》的第四十二章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说,如果天下有道,政治清明,社会环境好,能顺利施展自己的抱负,那就“以道殉身”,让道随我而行,为我所用,因为我而得以推行于天下;相反,如果天下无道,政治黑暗,社会氛围很差,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那就“以身殉道”,我自己可以受委屈、做牺牲,但也要去宣扬这个道,维护这个道,坚守这个道。这个道,就个人来说,就是仁义之道;就天下而言,就是仁政王道。


孟子说,无论“以身殉道”,还是“以道殉身”,都是贤德之人理所当然的选择。但是,却绝没有“以道殉人”的可能。什么是“以道殉人”呢?就是牺牲道,来迁就、迎合那些人君王侯。道,是绝不可以拿来做这种交易的。


可以做帝王之师,苦口婆心,劝说王侯将相遵道而行,而绝不可牺牲原则,做王侯将相惟命是从的附庸、奴才,这是原始儒家所反复强调的信条,也是孔子孟子身体力行、始终如初的风骨。


做事,没有原则是不行的,做人,没有风骨是不行的。也如同孟子在《尽心上》的第四十四章中所说的: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说,对于不可以停止的事情,却停止了,这么做的人是很糟糕的,因为今后再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可能半途而废的;同样的,对于应该厚待的人却非常刻薄,恩将仇报,以怨报德,这样的人也非常糟糕,因为今后再没有什么人是他不会刻薄对待的。


反过来说,孟子是在提醒我们,做事不要随意半途而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人不要刻薄寡恩,要厚道,要善待他人,要知恩图报。


孟子还提醒我们,做人做事,劲儿要匀着使,要慎终如始,计划定得不要太激进,不能三分钟热乎,因为“其进锐者,其退速”,那些往前冲非常迅猛的人,常常往后退也快。我们学习、进步,还是要靠日积月累之功,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肯坐冷板凳,肯下笨功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暴十寒。


如同明代著名宰相张居正所说:“若志意太高,功夫太骤,其始非不勇猛精锐,其气过激则易衰。力已竭而难继,奋发未几,而怠惰随之,其退必速矣,岂能望其成功于终乎?


意思是,我们平时做事,如果目标太大、心气太足、立意太高,而用功用力太猛、太频繁,一开始没有不勇猛无比,劲头儿十足的,但这样一来,会心气过激,容易很快衰减下来。一旦猛劲儿用尽了,后面就会难以为继,奋发图强还没过多久,消极怠惰的情绪就上来了,灰心后退起来,速度也一定很快,这样还能指望最终获得成功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引以为戒。


下一讲,我们谈谈仁民爱物。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