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创造力,你该如何守护它?
 8

试听18026-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创造力,你该如何守护它?

00:00
11:44

大家好,我是邹丽娜。


前面我们用两节课讲了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让孩子爱上运动的方法。这节课开始呢,我也会分两节课,谈谈一项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孩子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创造力。


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过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长大之后怎么能延续保持这种天赋。儿童时期,是最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阶段,但这种天赋,会随着成长而衰减,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就先来聊聊,怎样守护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如何消失的?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和小伙伴在家里玩“搬家游戏”,我把小金鱼的家搬到了接满水的玻璃杯里。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就火了,大声呵斥我说:“玻璃杯是干嘛用的?那是喝水的,是让你养鱼的吗?”


当时的我就很困惑,为什么玻璃杯不能养鱼呢?鱼缸不也是玻璃做的吗?看到爸爸生气的样子,我没敢问出口,但这个问题留在我心里,困扰了我很多年。多年以后,我在同事家里,看到她将几束漂亮的鲜花,插进细长的玻璃杯中,尽管搭配自然,别致灵动,但我仍忍不住傻傻地问她,水杯也可以当做插花瓶吗?她很自然说,只要好看,为什么不可以呢?


压在我心底多年的疑问,在这一刻有了答案。玻璃杯,可以喝水,也可以当花瓶,自然也可以当小鱼缸。这些答案,其实你不用告诉孩子,他们天生就知道。如果你继续问他们,玻璃杯都有什么用,他们一定还能说出几个甚至几十个答案。而成人的脑子里,恰恰没有这么多答案。

我们的父辈,大都是因为物质匮乏,知识匮乏,才会去限制物品的用途。“面是吃的,小孩怎么能玩面团?”“你的向日葵,颜色画错了。”“玩具不能那样玩,拆坏了怎么办!”等等。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样说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英国著名教育家肯·罗宾逊曾说:孩子们在三四岁时,创造力可以达到天才级别;进入小学阶段,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还拥有天才级的创造力;到了青春期,仅剩下五分之一;此后越来越少,最终所剩无几。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成年之后,创造力对成人来说就不重要了呢?

 

创造力的重要性


脑神经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适应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这两大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力。创造力还是其他类型智力、能力的基础。创造力强的孩子,常常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发现那些同龄孩子难以发现的事物,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积累速度,都会大大超出同龄孩子。这些都会使他们在群体中格外拔尖。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托伦斯做过一个跟踪实验。他对400多名孩子进行了创造力测试,然后持续跟踪数十年,记录他们取得的成就。结果发现,那些在测试中得分越高的孩子,日后越有机会成为企业家、发明家、大学教授、外交官等等。托伦斯教授得出结论:创造力与个人成就成正比,创造力预测指标的准确度,比IQ预测要高出3倍。


创造力如此重要,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很多孩子,越长大,越没创造力。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呢?下面,我给大家三点建议。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和工具


我有个朋友,家里孩子5岁,在朋友嘴里,他家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王。每次买来新玩具,不出5分钟,就被娃拆得七零八落,朋友特别生气,所以总是呵斥孩子,但却发现作用不大,小家伙的破坏天赋太强,不但拆玩具,还拆家里的其他物品。朋友就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买玩具本来就是为了给孩子玩呀,拆玩具也是玩,而且还更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拆玩具的过程,能全方位调动孩子手、眼、脑同时活动,能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忌讳的就是家长来一句:“你再弄坏,以后就不给你买了!”我不主张妈妈们这样做,非但不主张,还鼓励妈妈们加入孩子的破坏活动。


你可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问问孩子:“你是在研究玩具吗?这里面是什么呀?”“这个东西妈妈都不会拆,你能把它拆下来,挺棒的,如果还能安装好,那就更棒了!”


如果孩子不能将玩具装好,妈妈可以帮帮忙,和孩子一起装;如果孩子可以简单地拼搭到一起,即便恢复不了原样,也别忘了及时给他点个赞。鼓励孩子多做探索。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拆装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玩具里为什么会放音乐?”“皮球里没气了,为什么就跳不高了?”提出问题后,再带着孩子一起从“破坏”中找找答案。


让孩子的“破坏力”变成创造力,你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工具。比如,孩子爱拆卸,可以买一些拼接组装类型的玩具给孩子玩;孩子爱乱涂乱画,可以给孩子买个画板画笔;孩子爱做手工,可以给孩子买点橡皮泥,买把儿童剪刀,甚至和孩子一起揉揉面团。让孩子通过使用工具,来释放自己的想法和能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方法二:孩子自由,减少干预


有不少家长会代替孩子做选择,或者干预孩子做事的过程。比如,孩子想买一个玩具,家长会说,这个玩具不好玩,买另外一个吧;孩子画了一只兔子,家长会说,你这个兔子画得不对,它应该长两只长耳朵。我相信你有一套完整的理由,来证明你说的对,但要想让孩子真正徜徉在创造力的海洋中,你就得让他画自己想画的、玩自己想玩的。在守护孩子创造力这件事情上,你要尊重孩子的创造性过程,让孩子拥有自主权。


怎样才算尊重创造性过程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反例。孩子画了一个小猪佩奇,拿给妈妈看。妈妈立马发现了“问题”:“佩奇的尾巴怎么这么长?”孩子似乎觉得自己”犯错”了,说:“那我给它改短一点好了。”妈妈在一边提醒:“你要认真观察,别画错了。”孩子改完了,妈妈又说:“佩奇经常跟乔治在一起,你为什么不画一个乔治?”孩子画好了乔治,妈妈觉得还不完美:“乔治的小恐龙很可爱,画上去会显得很有趣。我来帮你吧。”本来是孩子在画画,结果却变成了妈妈在画画。


妈妈这样一直在旁边指导,孩子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创作,很快他就会觉得画画没劲,不想再画了。还是这个例子,懂得呵护孩子创造力的妈妈会怎样说呢?她会一边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一边启发孩子思考:“佩奇的尾巴看上去很长,是做什么用的?”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随意画了个长尾巴,妈妈这么一问,孩子开始动脑筋:“长尾巴可以赶走蚊子。哦,对了,我忘了画上蚊子!”妈妈再鼓励一番:“哇,你好有创意啊!这幅画可以送我吗,我要贴在床头。”孩子欣然答应,尝到了创作的甜头,他可能还想接着再画一幅。


面对孩子的作品,你可以客观地表达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你也可以启发他的思路,但请尽量避免使用“好”“坏”去评价他的“作品”和“创意”。请记住,孩子是主导,你只起助推的作用。


方法三:让孩子有无聊的时间


美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彼得·史比尔,创作了绘本《超级无聊的一天》:


十几岁的兄弟俩无聊极了,问妈妈该干什么?妈妈说:“你们自己想办法”。他俩看到仓库里的螺旋桨时,来了灵感,拆了爸爸的汽车发动机、弟弟婴儿车的轮子、窗帘、院子围栏、晾衣绳、电线,制作了一架可以上天的飞机,两兄弟的创造力简直爆棚了。


我们回味一下,这里面妈妈的那句话尤其关键。如果她没有让兄弟俩自己想办法,而是告诉他们,去弹琴吧,去写作吧,又或者直接给他们报上了培训班。那也就没有孩子迸发创造力的时刻了。


无聊是创造力之母。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发明家在无聊时刻思考出来的。《心理学的世界》一书的作者桑迪·曼说,无聊的本质是“寻找神经刺激未果”,而“如果找不到,我们的大脑就会创造出这样的东西。”意思就是说,当大脑没有明确的事情要做的时候,它就会思考,就会自己找乐子,来填补空白时间。孩子也需要这样的无聊时间,来刺激想象和创造。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萌萌哒的小视频,一个两岁的小朋友,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在家太无聊了,结果想出了拿手机拍视频的主意。他自己拿着手机,一一介绍家里的玩具、他喜欢的人,边拍边说,竟然独自拍出了一段完整的vlog。配上奶声奶气,吐字不清的发音,效果还很不错,网友纷纷点赞。


当小朋友不得不开动脑筋找乐子的时候,他萌发的创造力可能会超越大人的想象。而那些时间被填得太满、没机会感到无聊的孩子则很难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小结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几个关键点:首先,你要认识到,孩子的创造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减。其次,不要限制物品的用途,也不要限制孩子玩玩具的方式,拆玩具一样是玩,而且是更能体现创造力的玩。


最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我给出了三个建议:一要给孩子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和工具;二要给孩子自由,减少干预;三要让孩子拥有一些无聊的时间等。我知道很多父母还有个特别大的疑惑,“我本身不是个创造力很丰富的人,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啊?”下节课,我们就来聚焦下这个话题。


最更好的父母,从了解孩子的大脑开始。我们下期见!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