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行课堂英语五年级

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收获的好处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1-15 00:53
思想碰撞 pong
如何落实随文识字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1个回答2024-01-24 12:22
研究发现大多数正常健康的孩子很厌恶字典,比如说小孩在阅读的时候,这个词语不认识,老师就鼓励他,小朋友去查字典,或者开始讲这个词语是怎么回事,阅读就中断了。阅读的时候,孩子是很快乐的,尤其是投入进去后,就跟着文章的线索走,想知道接下来是什么,结果被中断了,自然就很烦。根据现在的统计研究,如果是一页纸的文章,生字超过5个就基本不适合你阅读。如果我们阅读文章设计的好,大概就是每页三四个生词,而且不应该影响他阅读,他大概能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等阅读结束以后,在开始“识字”,由于有了前面的猜测,后面的“识字”过程就是确认或者校正了。因此, “随文识字”就是把“识字”放到阅读的背景中,“随着文来识字”,而不是“遇到生字,随时中断阅读来识字”。而且,后者的做法会导致一个误解,就是孩子们会因此认为“识字”这个事情更为突出,是目的,完整阅读反而不重要了。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1个回答2024-01-15 12:15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但是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新课改的教学效率不高。“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现象使一些教师产生了新的困惑。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话不愿意说,有问题不合作,有方法不交流的现象已是教师一块心病。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结果学生还是不领情。学生没有交流,师生没了互动,一节课就这样草草了之。最终是苦了教师,害了学生。“‘解铃还需系铃人’学生在课堂不愿意合作,不交流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他们极度不配合的行为,我有什么办法”很多教师这样埋怨说。不错,“解铃还需系铃人”新课程的改革明确规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不愿说话,应该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包括的很多方面,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机智、调控能力等各方面。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愿说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的几点:一、 创设情景,使学生敢说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畏惧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1、 微笑进课堂。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积极 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讲一些笑话,谜语以及数学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的良好态势。2、 组织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小组讨论,因为讨论能让主体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无拘无束的,所以他们往往能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就会及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3、 适时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是不完整的,有时还可能是错误的,但不管学生说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与肯定和激励。这种肯定和激励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包括用心的微笑、诚恳颔首、赞许的目光、温馨的提示、信任的期待等。这些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解疑。二、 引导点拨,使学生会说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往往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甚至会出现偏差。教师就应该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进行思考。1、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点拨,让学生说准确。新知识往往由久知识延伸和发展而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适当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准确地说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将非常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把这个长方形逐渐变成平行四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图形?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帮助学生用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有效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机构中去。2、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点拨,让学生说到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地思考与交流,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体验。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并提问:“怎样剪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就可以了。这时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呢?”学生争着发言,认为只有沿着高剪才能剪出直角、拼成长方形。最后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条高剪下后都能拼成长方形。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转化的思想。3、 在揭示规律或概括结论时点拨,让学生说连贯。在教学中,学生揭示数学规律或概括教学结论时,通常需要教师的点拨,把规律或结论说完整。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对算式的观察,学生已分别得出了“在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和在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时,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两条规律。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条规律合在一起说,并逐步要求学生说得完整、连贯。学生在这一过程体会了数学结论的简练。三、 延迟评价,让学生说精彩所谓的延迟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对于错的评判,而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形成共识。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使“最精彩的话”从学生的口中说出。例如:讨论梯形的概念时,学生纷纷发言:“梯形是一个四边形”,“有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两条边平行,另外两条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等等。教师不应马上评判对错,而应该说:“看看谁能说得更简洁、更准确”,“两条边平行,两条边不平行,这两句话能否用一句话来表达” ?学生又一次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很快说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体会了“只有”的含义。四、 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讲台还给学生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课堂空间,学生就能给教师意想不到的可能。“凡是学生自己能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坚决不要讲,可讲可不讲的一般不讲,非讲不可的一定要精讲,务必要讲到点子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将学习的时间,说话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多思、多说,千万不能让自己的话语霸权埋没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三尺讲台,同样是学生的舞台。五、 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学生能大胆的发言,以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但往往达不到预设效果。很多学生摄于教师的威严,草草应付了之。教师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在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又一个的平等交流的平台。1、 积极参与学生的自发活动。学生中常常有他们的一些自发活动,如篮球赛,生日派对,圣诞晚会等。只要合理,无论学生邀请或是自己得知,条件允许都尽可能参加,并成为其中普通的一员。这些活动能使师生融为一体,大为感动学生,把老师当作最亲的人。此时他们愿意与你交往,成为好朋友,从而无拘无束,无所不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2、培养多种爱好,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不是追星族,但要了解学生追星是谁,有什么特点和作品;教师不一定会踢足球和打篮球,但要知道一些球星;教师不玩电子游戏,但要知道一些游戏的名字和特点……这样与学生沟通起来才会如鱼得水,你会变成学生的偶像。学生以为你对他们是了解的,你是好学的,从而成为追师族。亲其师而信其道,沟通和教育的目的才容易达到。 总之,学生是活泼开朗、可爱的一个群体,无拘无束是他们的基本特征。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1个回答2024-01-15 07:45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但是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新课改的教学效率不高。“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现象使一些教师产生了新的困惑。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话不愿意说,有问题不合作,有方法不交流的现象已是教师一块心病。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结果学生还是不领情。学生没有交流,师生没了互动,一节课就这样草草了之。最终是苦了教师,害了学生。“‘解铃还需系铃人’学生在课堂不愿意合作,不交流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他们极度不配合的行为,我有什么办法”很多教师这样埋怨说。不错,“解铃还需系铃人”新课程的改革明确规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不愿说话,应该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包括的很多方面,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机智、调控能力等各方面。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愿说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的几点:一、 创设情景,使学生敢说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畏惧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1、 微笑进课堂。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积极 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讲一些笑话,谜语以及数学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的良好态势。2、 组织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小组讨论,因为讨论能让主体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无拘无束的,所以他们往往能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就会及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3、 适时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是不完整的,有时还可能是错误的,但不管学生说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与肯定和激励。这种肯定和激励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包括用心的微笑、诚恳颔首、赞许的目光、温馨的提示、信任的期待等。这些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解疑。二、 引导点拨,使学生会说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往往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甚至会出现偏差。教师就应该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进行思考。1、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点拨,让学生说准确。新知识往往由久知识延伸和发展而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适当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准确地说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将非常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把这个长方形逐渐变成平行四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图形?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帮助学生用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有效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机构中去。2、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点拨,让学生说到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地思考与交流,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体验。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并提问:“怎样剪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就可以了。这时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呢?”学生争着发言,认为只有沿着高剪才能剪出直角、拼成长方形。最后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条高剪下后都能拼成长方形。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转化的思想。3、 在揭示规律或概括结论时点拨,让学生说连贯。在教学中,学生揭示数学规律或概括教学结论时,通常需要教师的点拨,把规律或结论说完整。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对算式的观察,学生已分别得出了“在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和在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时,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两条规律。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条规律合在一起说,并逐步要求学生说得完整、连贯。学生在这一过程体会了数学结论的简练。三、 延迟评价,让学生说精彩所谓的延迟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对于错的评判,而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形成共识。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使“最精彩的话”从学生的口中说出。例如:讨论梯形的概念时,学生纷纷发言:“梯形是一个四边形”,“有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两条边平行,另外两条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等等。教师不应马上评判对错,而应该说:“看看谁能说得更简洁、更准确”,“两条边平行,两条边不平行,这两句话能否用一句话来表达” ?学生又一次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很快说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体会了“只有”的含义。四、 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讲台还给学生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课堂空间,学生就能给教师意想不到的可能。“凡是学生自己能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坚决不要讲,可讲可不讲的一般不讲,非讲不可的一定要精讲,务必要讲到点子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将学习的时间,说话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多思、多说,千万不能让自己的话语霸权埋没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三尺讲台,同样是学生的舞台。五、 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学生能大胆的发言,以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但往往达不到预设效果。很多学生摄于教师的威严,草草应付了之。教师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在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又一个的平等交流的平台。1、 积极参与学生的自发活动。学生中常常有他们的一些自发活动,如篮球赛,生日派对,圣诞晚会等。只要合理,无论学生邀请或是自己得知,条件允许都尽可能参加,并成为其中普通的一员。这些活动能使师生融为一体,大为感动学生,把老师当作最亲的人。此时他们愿意与你交往,成为好朋友,从而无拘无束,无所不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2、培养多种爱好,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不是追星族,但要了解学生追星是谁,有什么特点和作品;教师不一定会踢足球和打篮球,但要知道一些球星;教师不玩电子游戏,但要知道一些游戏的名字和特点……这样与学生沟通起来才会如鱼得水,你会变成学生的偶像。学生以为你对他们是了解的,你是好学的,从而成为追师族。亲其师而信其道,沟通和教育的目的才容易达到。 总之,学生是活泼开朗、可爱的一个群体,无拘无束是他们的基本特征。
家长进课堂讲什么 家长课堂之教子有方 小学家长进课堂教案
1个回答2024-02-20 20:16
有效的随机教育常常是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或综合体现。它虽然不像专门的教育活动那样历时较久、层层展开,但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强化和内化起到不可或缺的、欲专门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的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样一定能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东方网络课堂畅学卡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5 14:03
该卡可以用以按节扣费的方式任选新东方官网上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个回答2024-02-13 05:55
 1、老师要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要给学生亲善、和蔼之感。且莫过于严肃,让学生觉得教师严厉,不好接近。交流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赞赏学生,以便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力。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节课,杜老师设计的学生的活动有活力,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人人都参与,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指的是?
1个回答2022-09-21 18:26
我没有查到一些权威的解释,好像目前说法还没有统一,根据我查到的结果,大致如下:
第一课堂: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
第三课堂:实践教学;
第四课堂:网络课堂。
说的不对,请勿拍砖,欢迎交流。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1个回答2023-02-03 06:52
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氛围轻松愉悦,这样的课堂是好课堂。
好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该是活跃的。和老师的互动应该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