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典小学生可以用吗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故事
1个回答2024-06-02 15:15

《咏雪》、《廉颇与蔺相如》、《陈太丘与友期》、《杨氏之子》、《周处》、《人琴俱亡》。

对不起啊,我只知道这些了!

成龙小时候有没有读过书?
1个回答2024-06-02 15:12
有,读到3年级就不读了
天有多高
1个回答2024-06-02 15:10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在人们日常交谈中不时会听到有人用“不知天高地厚”来形容某人胆大狂妄,不可预测。在科学技术相当发展的今天,“天高地厚”这个谜已经解开。人们已知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从地球表面往上看,天穹是无边无际的,但我们头顶的“蓝天”是有一定高度的。据报道,前苏联曾有3位科学家坐气球作了一次详细的观测。当他们从地面升到8.6公里高空时,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当升到10.8公里的高空时,天空呈暗蓝色;再升到13公里高空时,天空就变成暗紫色了;超过18公里高空时,由于空气稀薄,光不发生散射,天空已是一片黑暗。所以,名副其实的蓝天天高只有10公里。地有多厚?经过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的认识和科学探测,已知地球是一个南北两极半径稍短的椭球,赤道半径稍长,两者相差21公里,平均半径是6371公里。其球体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是由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除地表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沉积岩、风化土和海水外,主要是花岗岩一类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厚度,在地球全部结构中,只占极薄的一层,据新近的探测资料报道,它的平均厚度为17公里。当然,由于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些地方地壳就较厚,如我国西藏高原达到四五十公里;有些地方很薄,如在大洋深处,地壳只有几公里。人们所说的地厚应该说就指的是地壳这一层。科学家们了解的地幔则是约有2900公里厚、非常坚硬、有很大刚性的橄榄岩一类的物质。推测地幔以下的地核则是由温度很高的液态物质组成的。



目前,人类钻进不过八至十千米,还远没有突破地壳。
拼接画介绍?
1个回答2024-06-02 15:09

拼接画就是用不同或者相同材料制作不同图案形状,最后拼贴在一起完成作品

好听的古代星宿名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6-02 15:07

好听的古代星宿名如下:

温慧

“温”是古代客星的一种。所谓客星,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的统称。古代记载中的客星,主要是彗星、新星和超新星以及其他天象。慧星几乎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天体之一,古代将带尾巴的星称为“慧”,认为慧星经过某些星宫有“破军”之势。“温”对应人物的水属性,而“慧”则对应她的强悍性格。

摇光

摇光星也就是“破军星”北斗第七星,星象寓意:身体力行,求新求变,吃苦耐劳,勇于任事,不畏横暴,善恶分明,反应迅捷,坦白直率。

蓬絮

古代占星书中又把客星分作五类,『皇帝占』中称:“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其中,“客星出,状如粉絮,拂拂然”,称作王蓬絮星。所谓“蓬絮随风”,不仅仅暗示了这个人的五灵属性是风,更符合女孩柔弱纤秀的外型。

紫微

紫微星乃中天之星,也就是太阳,星象寓意:求知欲盛,好胜心强,厚实稳重,不疾不徐,自爱自重,重视品质。紫微星号称“斗数之王”,是帝王之星,这个名字寓意着领导才能,寓意掌控大局,有远见,以后能大有作为。

星璇

璇,从玉,旋声,本义为美玉。星璇者,璇星也。璇星,中国古代星名,为北斗第二星(北斗第一星为枢,第二星为璇)。璇还可作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的统称,便是北斗星的斗部。北斗七星在古代的天文志上各有所司,天璇(璇星)为法星,主阴刑、地。还有一说是璇星与月对应,而在二十八星宿中则对应胃昴毕觜四宿。

《草原》作者及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6-02 15:06

老舍作品《草原》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燧人氏的故事(简单的把摘要记录下来)
1个回答2024-06-02 15:06
古籍对钻木取火的记载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尚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其创于燧人,无疑也。”尚秉和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故事还原
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市场细分
1个回答2024-06-02 15:05
根据顾客的需求特点、购买心理、购买行为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或“分市场”的市场分类过程。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用英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6-02 15:05
全用拼音就行了,例如:岳飞:Yue Fei李世民: Li Shimin
与江南大学有关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6-02 15:05
目前轻工行业的领军人物,很大一部分就是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校友。特别是啤酒,白酒,黄酒行业。现在还有很多快退休的老教授,主要是生工学院和食品学院的,在业内名气很大,很多都具备院士资格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