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片区小学生英语

沿江路鬼屋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27 04:14
都是喝人的哈!
江山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2 14:16

春秋战国时,江山为姑蔑一部分。春秋末国属越国,战国后期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属会稽郡太末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太末县为末治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恢复太末县名。先后属末治县、太末县。东汉初平三年(192),析太末县西部置新安县,属会稽郡新安县。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266),划会稽郡一部置东阳郡,属东阳郡新安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信安县,南朝陈天嘉三年(562),东阳郡改为金华郡,隋朝初年,又易名婺州,大业三年(607)复为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析信安县之南川置须江县,以城南有须江得名,隶属越州总管府衢州,为江山建县之始。武德六年,属婺州管辖,垂拱二年(686),恢复衢州,江山属衢州信安县,689年复置须江县,属衢州。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吴越宝正六年(931),钱鏐因县南有江郎山,改须江县为江山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改名礼贤县,1276年复名江山。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属衢州军政分府管辖。民国元年,直属于省。三年,省以下设道,属金华道,16年废,24年,属省第五行政督察区,37年,改隶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6日,江山县解放。7月1日建浙江省第三专区,属第三专区;10月,第三专区改称衢州专区,属衢州专区。1955年改属金华专区。1985年分设金华、衢州两市,属衢州市 。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山县,设立江山市(县级),属衢州。

江海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9 22:43

江门市市区原分为29个保345个甲,人口67000多人。1950年10月把市区划分为6个段,每段建立××段冬防委员会,下以10户到30户建立冬防治安小组,各段受江门镇冬防委员会领导。各冬防组织作为团结好人、管制坏人及传达上级指示的群众性组织形式暂时代替旧的保甲制。
1952年3月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人民政权,设街道办事处,按人口及地方情况划分为水上、河南、北街、堤东、太平、圩顶、仓后、羊桥、沙仔尾9个办事处(北街圩原属石冲乡现划归市区)。办事处属下有6至7个居民委员会,每一居委会辖内有300至600户。居委会属下有17至22个居民小组,每一居民小组管理13至15户。
1957年下半年办事处合并,由9个并为5个,堤东并太平为堤东,仓后并圩项为仓后,沙仔尾并羊桥为沙仔,水上并河南为水上,北街不动,共为5个办事处。1958年10月间水上归并仓后为仓后办事处。
1960年人民公社化时于5、6月间将街道4个办事处改为4个分社,即北街为北街分社,堤东为堤东分社,仓后为中区分社,沙仔为沙仔分社,各居委会、居民小组按原来不动。
1961年4月将4个分社合并为两个公社,北街、堤东并为东区公社,仓后、沙仔并为西区公社,下设管理区,共有9至11个管理区,各居委会、居民小组仍未变动。
1963年3月左右,将2个公社合并为街道人民公社,各管理区取消,恢复1957年时的5个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5个办事处,下属共有43个居委会。
1969年3月8日由市革委会民事组划出成立江门市民事战线改为江门市民事战线革命委员会。战线属下5个办事处,改为“××区革命委员会”居委会改为“××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下半年民事战线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复为江门市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5年初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由“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
1978年3月中旬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街政科”代替“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街道5个区的革命委员会。
1979年11月后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恢复称“××居民委员会”。
1983年4月革委会办公室街政科改为江门市街道工作办公室,领导属下5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8月,城区更名为江海区。1994年8月~1995年4月,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街道,共辖43个管理区、14个社区(社区设居民委员会)。其中,外海镇19个管理区(含滘头、滘北),1个社区;礼乐镇24管理区,2个社区;江南街道11个社区。
1995年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行政街道,分别设置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共16个社区,其中外海1个、礼乐2个、江南11个、滘头2个;55个管理区,其中外海17个、礼乐24个、滘头10个、滘北4个。
1999年4月后,撤销管理区,改称行政村。是年末,全区共有55条行政村、20个社区。之后,江南社区多次调整,由原15个撤并为6个。至2002年7月,全区共有11个社区、55条行政村。

九江市江州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0 19:32

早在新石器晚期,区境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地处荆、扬二州界。春秋为吴之西境,俗称“吴头楚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 (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年),北民流人,境内增置九江县,不久废人寻阳县。义熙八(412 年),省寻阳县人柴桑县。南朝宋、齐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置汝南县,同属江州寻阳郡。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年),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分湓城置浔阳县,五年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武德八年废湓城,贞观八年(634 年)废楚城,俱人浔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五代十国杨吴仍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
宋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是州,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 (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德化县先后分属司、府、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江西行省。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属德化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隶九江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年)为分巡广饶南九道。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德化县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复原制。
民国初,废府存道,江西省划四道。民国3年(1914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1927年3月,县城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销。(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1936年裁入县。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县属第三行政区。(1935年)4 月,减为8个行政区,县属第五行政区。1939年冬,因赣北沦陷,区辖范围划小,全省增至11个区,县属第九行政区,
区署一度设境内岷山。1942年8 月,鉴于地理历史沿革及交通、面积现状,省调为9个行政区,县属新的第九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县内先后成立港瑞、仙南、白西、甘东、马楚、甘西等区苏维埃政府,实行红色割据。
1949 年5月17日解放,同年冬九江市、县分设,原九江县城设九江市,农村归九江县,县人民政府仍驻市区,1959年市、县合并,1961年,市、县再度分设。
1968年县人民政府从九江市区迁沙河街。为九江市市辖县。
2014年6月16日,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江州区。

江口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5 10:25

1978年称江口人民公社,归属江口区。1985年在原江口人民公社始扰茄建江口镇。1995年撤区并乡,旅李敏江口镇区域范围不变。2005年,江口镇辖江口、黄花坪、大马排、三牛、拆枝杨季田、泥池、青岩、山胜、高山、桃田、杨柳、花溪、畔上、角立坪等14个行政村和雪峰社区居委会,121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2920户,136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48人。

黔江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3 17:43

黔江,《禹贡》为梁州之域。 商周为古濮国、巴国属地。秦属巴郡。
汉初为涪陵县地。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元封五年(前106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 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城东街道南海城居委(古称楠木坪)。
三国沿用丹兴县名。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
西晋,武帝咸宁六年(公元280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西晋光熙元年(306年),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在彭水置奉州。
隋朝,文帝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后改黔州为黔中郡,辖彭水、洪杜、洋水、永宁和石城5县。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治所迁回楠木坪。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后唐长兴五年(935年),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黔江县隶属于绍庆府。
元代,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黔江县。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年),改黔江县为黔江厅。雍正十二年(1734年),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厅。雍正十三年(1735年),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厅,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宣统三年(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
民国成立后,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民国24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酉阳专署)。民国34年(1945年)10月,设立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绥署驻黔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江3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省黔江地区,辖石柱县、彭水县、黔江县、酉阳县、秀山县。1998年,改置重庆市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撤销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行政正厅(局)级。

三江乡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7-13 17:02

以境内三江口村命名。解放初属潭口区三江乡。合作化时属凤岗区,含东谷、斜角、三江3个乡,有东红、和平、民主、新红、金星、筱坝、解胜、南坑、东谷第一、七社,斜角第三、四社等12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高峰公社,1959年改名三江公社。1961年分出东谷公社。1965年东谷公社并入。1968年并入凤岗公社,1979年从凤岗公社分出复设三江公社,1984年改乡。 2007年11月,因赣州开发区建设需要,原南康市三江乡的博罗村、解胜村、筱坝村一并划归章贡区潭东镇管辖。至此,三江乡下辖村由14个减为11个。

丽江古城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30 10:21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 ,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
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
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丽江路通安州。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被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土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
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003年,将大研古镇设立为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也包括在其辖区内。

龙江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09 07:06

龙江文化底蕴深厚。明清两代出过文、武状元各1人,翰林进士68人。贞女桥、察院陈公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层文塔、漱玉泉、张氏九世祠、梅氏大宗祠和陈氏宗祠、大光明碾米厂、冯立夫祖宅、克勤堂民居群、石龙里33号民居、龙江新迅橘闸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发现麻祖岗古贝丘遗址,为3500年前文化遗存。  龙江经济基础扎实。明朝出现“四方商贸之地,六合堂奥之区”的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以来,龙江迅速成灶烂为广东省专业镇、顺德区经济重镇,主要有家具、塑料、家电、啤酒、饮料、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家具和塑料建材为支柱产业,有家具制造企业2000多家,材料交易市场7个,塑料建材企业220家,龙头企业联塑为上市公司。电子商务、汽车配件、LED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9个。 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46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54.6亿,商品销售总额77.4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214.8亿元。  龙江发展环境优越。立足当下,龙江改革创新,推进产业转型,促进城市升级,优化民生服务,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产城互动发展、政社协商共治、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碧桂园、保利等著名房企进亩辩团驻,华美达等星级酒店兴建,亚洲国际中央商务区、顺德家具国际采购中心、盈信广场二期等一批项目落实,龙江宜居宜商环境更加美好。展望未来,龙江以区域中心为目标,建设新城,活化旧城,重构“广东水乡”,打造和谐和美温馨别致的“幸福龙江”。

衢江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7-20 12:35

衢江区历史悠久,前身是衢县,衢县建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时名为新安,后又相继改名为信安、西安,民国元年始称衢县。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
建安二十三年(21年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年),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信安县隶属不变。
陈永定三年(559年),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咸通中(860年-874年),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隶衢州。
宋、元、明、清未曾改名先后隶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衢州路、龙游府、衢州府和金衢严道。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废府,改西安县为衢县;民国三年(1914年),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民国五年(1916年),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1935年9月24日,改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属属址;1946年,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衢县;1948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
1949年5月6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后建衢州专员公署。衢州市,专属仍驻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1951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1955年3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县;1960年1月1日,龙游县并入;1961年,复置常山县;1979年9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1981年4月,撤县并入市;1983年9月13日,龙游县析出,另立县治;1984年,辖区不变。
2001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61号):撤销衢县,设立衢州市衢江区。将原衢县的云溪、太真、双桥、庙前、周家、灰坪、长柱、坑口、举村、岭头、洋口、横路12个乡和高家、莲花、峡川、杜泽、上方、廿里、后溪、湖南、大洲、樟潭、安仁、全旺12个镇以及衢州市柯城区的浮石、下张2个乡和石室乡的黄坛口村划归衢江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樟潭镇。
2002年,衢江区辖12个镇、14个乡,509个行政村:上方镇、杜泽镇、廿里镇、后溪镇、大洲镇、湖南镇、峡川镇、莲花镇、全旺镇、高家镇、樟潭镇、安仁镇、太真乡、云溪乡、横路乡、庙前乡、灰坪乡、长柱乡、坑口乡、岭头乡、举村乡、周家乡、洋口乡、双桥乡、浮石乡、下张乡。
2006年1月5日,衢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衢江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樟潭镇、下张乡建制,合并设立樟潭街道办事处,由衢江区人民政府直辖;撤销浮石乡建制,设立浮石街道办事处,由衢江区人民政府直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