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改为同义句英语技巧

巧改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03:08
曲茎通幽

小弟探花

茎始为开

阴雨霏霏

茎上添花
巧改对联小故事
1个回答2023-11-28 14:51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苏东坡立志巧改对联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0:01
你好!以下是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修改病句:王老师讲起课来巧舌如簧我们听得特别带劲儿.
1个回答2024-03-15 10:46
病句:王老师讲起课来巧舌如簧,我们听得特别带劲儿
病因:用词不当
改为:王老师讲起课来【口吐珠玑】,我们听得特别带劲儿
怎么改掉她爱看巧虎的习惯!
1个回答2024-01-06 21:52
呵呵,都是大人的技术问题. 相比<天线宝宝>,<花园宝宝>,<托马斯>等,我还是觉的巧虎是最好的,学的东西也更多, 我现在也经常拿巧虎里的情节来教他:

1.挑食的时候 我会跟他说为什么琪琪比巧虎更高可以拿得到汽球,那是因为她什么东西都吃,所以长的比巧虎更高就可以拿到汽球了.

2.要求一遍又一遍的看VCD或讲故事 我也是跟他先打勾勾行约定,虽然有时候他会不干,睡前讲故事,我们会先说好讲几个故事,然后拉勾"讲完5个故事就关灯睡觉." 一般讲完了,他就关灯睡觉了.

3.不爱吃有些菜 我也会学里面有老师,"呼拉拉,食物变好吃,YE",不过这种他有时同意,有时还是不行.很多很多呢.....生活中碰到很多事,我会问他:那巧虎是怎么做的呢?然后他会学着他.很多小故事,我也是学巧虎里面的,然后我一句他一句的讲下去.
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改病句
1个回答2024-01-29 21:27
既然是小巧就不能说是耸立,二者矛盾。
城外有一哪中灶座小李扮巧的房培丛子。
城外坐落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有谁用过申论80分技巧和80分批改吗?哪本好?
1个回答2022-12-17 18:30
我个人认为后者好点
谁会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有什么技巧?
1个回答2022-12-14 18:02
一般病句都是由以下常见的病因构成,只要熟悉这些常见的病因,就很容易修改病句。
前后矛盾
用词不当
成分残缺
词义重复
语序不当
关联词不当
概念不清
词语赘余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指代不明)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褒贬不明
不过有时病句不是这些常见的病因,所以就需要靠多读书来增强语感了。
你知道我秀才修改后的对联是怎样的吗?巧改对联的故事
3个回答2023-11-24 12:51
上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
下联:婆失父,媳失夫,婆媳失夫。
有哪些机缘巧合的小事,改变了你的一生?
3个回答2023-02-19 03:05
一生太长,我才活了20来年,不敢妄下结论。如果要说,也应该是有的。初中在一所私立学校读书,成绩中等,几个很好的朋友,那时候叛逆期,比较爱玩,读书反正过得去,对家人有个交代就行。一直的打算是高中直接在这所学校读,和好朋友们在一起继续打打闹闹。初三下四月,和一个小学同学打电话,聊到高中打算,我说继续留在这个学校。她问我,呆在一个地方六年不会腻吗?我愣住了。她说要参加市里两所学校的提前批招生,让我也试试。五一考试,我是那个电话后才决定去试试的,顺利考上了其中一所学校,进了读书氛围超级浓厚的班级,觉得自己不读书不知道怎么在这个集体里呆下去,于是成绩就慢慢上来,最后211。真的是很偶然的一个电话,我们是小学同学,后来初中不在一个学校,也基本没什么联系,恰巧她那次给我打了电话,我曾经认真想过,如果我继续留在以前的学校,和初中过一样的日子,那我大概也就是上个二本类的学校。这大概算改变了一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