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降龙伏虎

伏虎降龙,伏虎降龙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5-21 17:36
是18罗汉中的两位
降龙伏虎的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9 23:21

降龙伏虎的伏意思是:使屈服。

降龙伏虎意思: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

出自:元·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释义: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行;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到大来悠闲。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降龙伏虎的近义词:所向无敌

意思: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敌:抵挡。

拼音:[ suǒ xiàng wú dí ]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释义:士气很足,谁也抵挡不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

伏虎降龙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1-25 12:34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樱猜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档颂灶。”
【示例】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说行扮地谈天口若开,伏虎降龙志不改。”

降龙和伏虎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1-28 08:38

降龙和伏虎的来历如下: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隐滚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降龙伏虎是十八罗汉里的两位罗汉,搜亏降龙尊者是因为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的,而伏虎罗汉是因为长和老虎一起玩耍才得名伏虎罗汉的。

降龙伏虎,汉语成语,拼音是xiáng lóng fú hǔ,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出自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

在武林当中也要降龙伏虎的招式,比喻威力很大,其实降龙伏虎还有另一种释义,龙和虎都是自身所有的东西,龙是相火,虎是肝火。

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世携神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火气太大就会容易发怒,所以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

肝火发作时,不只是不平和,也不知道恐惧,所以做事就会急躁,不顾后果,结果就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所以人在勃然大怒时,怒不可遏时,就要强迫控制自己的情绪,降服自己的心魔。遇事要冷静,平和才行。

伏虎降龙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1-26 15:23

fú hǔ xiáng lóng

成语释义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感情色彩 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本事大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降龙伏虎

成语例句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凭你什么三头六臂,伏虎降龙的手段,若遇了俺时,须叫他走了进来,爬了出去。”

降龙虎伏 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5 21:37
你好,降龙虎伏不是成语,降龙伏虎是成语, 【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示例】~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近义词】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反义词】唯唯诺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降龙伏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3 01:36
周星驰吴孟达
降龙伏虎是指什么,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3-01 06:06
【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
【释义】: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降龙与伏虎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1-25 10:10
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 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 “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降龙与伏虎生前不是认识的。
降龙:伏虎
1个回答2024-01-29 15:44

D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个词降龙和伏虎都是动宾结构,且降龙伏虎构成成语。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生吞和活剥都是偏正结构;

B项稳扎和稳打也是偏正结构;

C项张冠和李戴只能构成成语;

D项登峰和造极都是动宾结构,且登峰造极构成成语,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