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儿歌培养幼儿什么

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入睡
1个回答2024-01-29 20:23
应该先让幼儿睡自己的小床大人在大床配着睡慢慢就自主入睡了
如何培养幼儿对于午睡习惯的养成
1个回答2024-02-19 17:48
一、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

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幼儿午睡,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睡眠状态。

1.光线要适宜

如浅蓝的色调柔和的光线会使人产生睡意,要适当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

2.空气要新鲜

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可开个小窗。

3.播放催眠曲

在午睡中我经常播放优美、舒缓的催眠曲。让孩子们躺在小床上,倾听优美的音乐,老师对一些难以入睡的孩子的进行爱抚,这样孩子很快进入了梦乡。

二、做好午睡前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往往被忽略的环节,我在指导午睡活动中本着“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既避免强烈运动,又不能让幼儿静等。
怎样培养幼儿的午睡习惯
1个回答2024-02-03 20:31
1、坚持午睡
2、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如何培养幼儿午睡的良好
1个回答2022-11-02 06:29
你好,良好的作息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每天中午可以早早让孩子吃完饭,在安静的屋里休息,放一下轻松的音乐,或者讲点故事,让孩子安静下来,如果一直有人跟他玩耍,孩子很兴奋,就很难入睡,习惯是慢慢培养的,要有耐心,慢慢让其养成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午睡的良好
1个回答2024-01-03 19:03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我发现每到午睡时,我班幼儿却表现得异常兴奋。由于每张床都是紧挨着的,因此,他们凑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尽管老师不断强调:“闭上眼睛,安静入睡。”但仍有幼儿偷偷说话……等到起床时,一个个又都叫不醒,勉强起来了,下午的活动也是无精打采。午睡睡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日生活、学习乃至身心健康。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上好课,组织好活动,同时,也要注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那么,如何让幼儿上床后尽快安静午睡呢?我尝试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安静午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
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幼儿午睡,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睡眠状态。
1.光线要适宜
如浅蓝的色调柔和的光线会使人产生睡意,要适当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
2.空气要新鲜
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可开个小窗。
3.室内布置要得当
这学期我们对环境布置作了调整和更换,图案以景色为主,人物、动物的形象和神态也非常注意。如:夜晚的天空,月亮在微笑,小星星在闪烁着光芒,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使幼儿在既美好又宁静的环境里,快速入睡。
4.播放催眠曲
在午睡中我经常播放优美、舒缓的催眠曲。让孩子们躺在小床上,倾听优美的音乐,在老师的爱抚下很快入睡。
二、做好午睡前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往往被忽略的环节,我在指导午睡活动中本着“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既避免强烈运动,又不能让幼儿静等。
1.组织幼儿听故事和欣赏音乐
在进餐后,我经常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收听一些录音故事,或让能力强的幼儿讲故事,这样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又能培养幼儿爱好文学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其次,我还准备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和歌曲,包括一些古典名曲,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学会感受音乐的美。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保持幼儿情绪的安定,为午睡做好准备。
2.组织幼儿散步
带幼儿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草坪上或树下坐一会儿,互相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无穷的乐趣。睡前散步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有利于气血的流通,使气顺血和,由此而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此外,睡前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吐故纳新的结果会缩短初睡至熟睡的过程,这对幼儿是有益的。
3.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睡眠儿歌
为了提高幼儿对午睡的兴趣,明确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我教幼儿学习了一些好听的儿歌,如儿歌《午睡》:
“树上的小鸟静悄悄,花园里的小花微微笑,鱼缸里的鱼儿睁大眼,看着小朋友来睡觉,脱下衣服叠整齐,脚上的鞋轻轻摆放好,轻轻的盖上小花被,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1.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袜的习惯
刚开始,班上绝大多数幼儿都不会穿脱衣服,我就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并进行家园同步教育,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能做到正确迅速,而且有序。
2.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关系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俯卧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影响;蒙头睡会使幼儿不能舒畅地呼吸到新鲜空气,所以必须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姿势。班上有一个叫和和的小朋友,睡觉时总喜欢吮手指,他的妈妈也很着急。起初,我总是帮他把手指轻轻地从口中拿出来,可过一会儿,手指又被含在口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手指面包》的故事,我就在一个午睡前将给孩子们听。讲完故事后,我让小朋友说一说吮手指对不对?会有那些害处?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朋友?从那天午睡起,和和再也没有吮过手指,而是把小手悄悄地放在身体两侧,很快地睡着了……
通过这些小事我发现有些时候不要强制性地向孩子灌输一些道理,而要采取一些有效又易于被接受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改正缺点。
有的老师认为,睡着了的孩子不用去管,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作为教师不能认为幼儿入睡了就万事大吉,去干别的事,甚至离开寝室。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指导幼儿午睡,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1.如幼儿睡觉的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其健康,严重的还可能发生窒息或呼吸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留心观察,巡回指导。
2.有的幼儿咬牙齿,说梦话,做噩梦时大喊大叫,这都需要老师耐心抚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
3.有的幼儿有尿床的习惯,这又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设法纠正,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就医诊治。
总之,午睡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教师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及时解决。午睡的良好习惯如果不注重培养,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我们付出一片爱心,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午睡常规
1个回答2024-01-26 05:02
一、建立有序的睡眠步骤。

有序的睡眠步骤能让幼儿形成一定的午睡节奏,由上一项活动顺利过渡到午睡环节。教师一是要安排安静放松的饭后活动,使幼儿的情绪进入稳定状态。如:看书、折纸、散步等;二是要在午睡前5分钟,统一安排幼儿如厕,避免因生理问题对午睡造成干扰;三是要在睡前拉上窗帘,播放舒缓音乐,为幼儿入睡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宽松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二、关注午睡时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很多小班幼儿都有不同入睡需求,如含着奶嘴、抱着玩偶、啃咬被角才能入睡。对于这些幼儿,老师一是需要记录好不同幼儿的需求;二是要多给予陪伴和关注,减轻幼儿对物品的依赖;三是要与家长沟通,用科学的知识引导家长,让家长配合老师改变幼儿的不良入睡习惯。

三、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关系到幼儿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睡姿,并在午睡时密切观察,予以纠正,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睡姿。

四、培养幼儿正确穿脱衣物的习惯。

小班幼儿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独立穿脱衣服、鞋子等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述绘本、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穿脱衣物的方式,并在午睡前后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教会幼儿自行穿脱衣物,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心得体会
1个回答2024-03-04 17:11
据我所知的话,想培养幼儿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其实是很重要的,平时我们在给幼儿定睡眠时间的时候尽量稳定,比如说晚上10:00就要睡觉,早上8:00才醒,这个时间段是要固定一点的,尽量不要打断他,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那么每天中午的话,让幼儿午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从12:30~1:30这段时间让他休息,不要打扰他,从此让他养成一个习惯,长期往复下来,他就有这种良好的习惯了。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1个回答2024-02-20 19:31
可以每天都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慢慢的他们就会形成这样一个好的习惯。
家长怎样培养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
1个回答2024-01-14 08:16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我发现每到午睡时,我班幼儿却表现得异常兴奋。由于每张床都是紧挨着的,因此,他们凑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尽管老师不断强调:“闭上眼睛,安静入睡。”但仍有幼儿偷偷说话……自己不睡也会打扰到别人。等到起床时,一个念雀个又都叫不醒,勉强起来了,下午的活动也是无精打采。午睡睡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日生活、学习乃至身心健康。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上好课,组织好活动,同时,也要注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那么,如何让幼儿上床后尽快安静午睡呢?我尝试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安静午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
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幼儿午睡,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睡眠状态。
1.光线要适宜
如浅蓝的色调柔和的光线会使人产生睡意,要适当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
2.空气要新鲜
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可开个小窗。
3.播放催眠曲
在午睡中我经常播放优美、舒缓的催眠曲。让孩子们躺在小床上,倾听优美的音乐,老师对一些难以入睡的孩子的进行爱抚,这样孩子很快进入了梦乡。
二、做好午睡前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往往被忽略的环节,我在指导午睡活动中本着“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既避免强烈运动,又不能让幼儿静等。
1.组织幼儿听故事和欣赏音乐
在进餐后,我们也经常让幼儿坐在一起,收听一些录音故事,或让能力强的幼儿讲故事,这样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又能培养幼儿爱好文学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其次,我还准备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和歌曲,包括一些古典名曲,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学会感受音乐的美。在家的空高歼时候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躺下来听你讲故事或听一些优美的音乐。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保持幼儿情绪的安定,为午睡做好准备。
2.组织幼儿散步
饭后要求幼儿做完自己所有的事情,如:上厕所、漱口洗嘴、喝水等。幼儿排着对在楼道内进行走线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的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消化。我们在楼道内设有作品区,幼儿可以在走线时参观一下每位小朋友的作品。夏天的时候也可以到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可在有树荫的地坐一会儿,互相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无穷的乐趣。睡前散步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有利于气血的流通,使气顺血和,由此而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此外,睡前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吐故纳新的结果会缩短初睡斗冲至熟睡的过程,这对幼儿是有益的。
3.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睡眠儿歌
“树上的小鸟静悄悄,花园里的小花微微笑,鱼缸里的鱼儿睁大眼,看着小朋友来睡觉,脱下衣服叠整齐,脚上的鞋轻轻摆放好,轻轻的盖上小花被,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1.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袜的习惯
刚开始,班上一些新来的小朋友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差,有的幼儿都不会穿脱衣服,我们三位老师就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并进行家园同步教育,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能做到正确迅速,而且有序。
2.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关系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俯卧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影响;蒙头睡会使幼儿不能舒畅地呼吸到新鲜空气,所以必须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姿势。班上有一个叫星星的小朋友,无论是睡觉还是吃饭时总喜欢吮手指。起初,我总是帮她把手指轻轻地从口中拿出来,可过一会儿,手指又被含在口中。我们每天早饭后都有10几分钟的语言段时间。我给小朋友详述了一个日常小常识(为什么指甲会长长)刚开始小朋友都不知道为什么?讲完后,我提问小朋友指甲内有什么?告诉小朋友指甲长长了还会存很多的细菌。能不能去吮手指?会有那些害处?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朋友?从那天午睡起,星星再也没有吮过手指,而是把小手悄悄地放在身体两侧,很快地睡着了……
通过这些小事我发现有些时候不要强制性地向孩子灌输一些道理,而要采取一些有效又易于被接受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改正缺点。
老师及家长要认真指导幼儿午睡,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1.如幼儿睡觉的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其健康,严重的还可能发生窒息或呼吸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留心观察,有不正确的睡姿,帮助孩子及时的纠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姿习惯,这也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2.有的幼儿咬牙齿,说梦话,做噩梦时大喊大叫,这都需要老师耐心抚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
3.有的幼儿有尿床的习惯,这又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设法纠正,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就医诊治。
总之,午睡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家长积极的配合,正确指导,及时解决。午睡的良好习惯如果不注重培养,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我们付出一片爱心,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培养幼儿园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怎么培养幼儿园孩子自信
1个回答2024-02-15 03:07
1、运用奖赏和鼓励的方法,让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幼儿童心无遮的表述:“老师说我很聪明。”“老师喜欢我,因为今天老师摸了我的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朵五角星、一句赞扬的话,及正确的教育评价,都容易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老师利用晨检和每位幼儿亲切交谈,摸摸他们的头或拍拍他们的脸都容易使其心情愉快,充满自信。
2、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亦不同。水平偏高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反之则容易自卑。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成功的中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器材。
3、热爱尊重幼儿,运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获得成功。教师只有理解尊重孩子,真诚地爱每一位孩子,才可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作为老师切不能对他们动辄批评、指责,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运用暗示的方法,既不损害幼儿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获得成功。
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