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歌舞展演

舞剧的戏剧性怎么展现
1个回答2024-01-23 16:12
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芭蕾舞剧的艺术结构特点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位姐妹艺术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音乐在芭蕾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根据舞剧脚本谱写的音乐是舞剧编导赖以进行编创舞蹈和戏剧动作的基础。因此,舞剧音乐既要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又要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而且,舞剧音乐往往都有节奏明确、抒情色彩浓厚的适于舞蹈的旋律,并体现出作品的时代、地域的风貌。音乐素有“舞蹈的灵魂”之称,难怪我们聆听舞剧音乐时,脑海里就会有形象浮现。  包括舞台布景、服装、化妆在内的舞台美术,通过逼真的实感、巧妙的色光变幻以及特技效果创造出舞剧规定情境所需要的艺术氛围,增强着舞剧的感染力。舞台美术的重要性可以从下述情形得到证实:即使是满台白光或漆黑一片,人们也能从中体味某种特定的含意。  舞剧,顾名思义舞蹈是它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舞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说话”和“唱歌”的,说出角色的心里话,唱出人物的情愫来。这里要指出的是,芭蕾演员作为艺术创作的体现者,其素质的高低、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大小固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作品诞生的全过程里,舞剧编导的才情和技巧都从根本上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当我们为一部舞剧的成功演出鼓掌喝彩时,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对编导的肯定与赞扬。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
1个回答2022-11-11 05:16
不好说/、、、、、
武舞的起源与发展
1个回答2024-03-16 00:45

武舞早期出现于公元前10世纪,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
西周时期,武舞也常被作为一种搏杀技术的训练方式,并以集体的武舞演练方式来增强军队的士气。此时的武舞,著名的两种:一为象舞;一为大武舞。象舞是周文王时的武舞。在周代,姓舞的武术套路与姓武的武术套路,似乎是分离而并存的。只是,从现有的历史记载看,姓舞的成份更多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一宽松的学术环境下,武术的功能与形式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此时,以前主要被运用于战场的军事武术,开始向生活领域渗透,日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娱乐性和竞技性的民间武术。
经由春秋战国的发展,到汉代尤其是东汉时,已有较大的发展。此时的剑舞、斧舞、钺舞等,已更多了强烈的攻防含义。作为一种简易的武术套路,当时的武舞,其技击性与规范性已经形成。
到三国时期,武舞的发展从娱乐转向了一种搏杀手段。“鸿门宴之项庄舞剑”这一典故表明,当时的舞武,乃是以舞的形式对技击实战的真实演练。
而现今“武舞”是一门将武术套路动作融于现代舞蹈(如街舞 摇滚舞等)的新艺术,在发展流行舞蹈的同时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在21世纪武舞发展中,李城鑫主张“武舞”是融合百家武术与百家舞蹈的相结合体,在武术中融入舞蹈的神韵,在舞蹈中融入武术的精髓,使两者之间有所共鸣,在武术与舞蹈的演练过程中,武术与舞蹈相结合形成的交点称之为“武舞”。武术,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武舞,是通过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节奏组织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新的思想情感艺术。

如何在舞蹈课上开展情感教学
1个回答2024-01-18 09:31
如何在舞蹈课上开展情感教学
舞蹈是一种美学教育,舞蹈的过程以及舞蹈的教学过程都与情感息息相关。那么舞蹈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影响舞蹈情感教学的因素有哪些,具体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利用情感教学强化舞蹈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升打好基础,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舞蹈教育中情感诠释

由于舞蹈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同样是一种情感互动活动,现阶段人类的舞蹈无不展现了他们的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情感。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舞蹈教学也是一个情感传递的过程。教师通过语言与肢体来阐述对于美的感受,而学生用语言或肢体来回馈对于美的领悟,这种交流、沟通、互动的过程也饱含着各种情感。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情感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师生之间的认知状况影响了舞蹈情感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主体、教学对象与环境三者综合构成的系统活动。事实上,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在教材、教师与学生中广泛存在,教材通过它的表现如示范、描述等来直接或间接地向读者传递人们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构成一个回路,这一回路上相互的喜怒哀乐不断发生流动。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做好引导作用,才能真正达到以情促知、借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

三、如何在舞蹈课上合理开展情感教学

(一)做好教师的定位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教育成了时下最被关注的领域之一。教师工作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如身形特点、身体柔韧度等各方面,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水平。大学舞蹈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从原有传统的单一身体训练、动作与技能训练转化成生理、心理、专业发展方向等多维舞蹈观念。大学教学与以往的初高中不同,教师在课堂上信息量很大,但课后进行单独辅导、反馈的时间很少,因此,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见解,努力表述好自己的创造与思想,进一步丰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出广大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出一种轻松活跃的科学探索氛围。
(二)舞蹈课堂上开展情感教学的举措探析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舞蹈课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同样也是学生。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可以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果应该学生检验,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其次,确立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后,教师才能巧妙利用情感这一学习的催化剂、充分调动学生舞蹈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让课堂的效率得以提升。开展情感教学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作为前提,一个坦诚公布、真情流露的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反应,情感交流带动知识、技能传授,不仅有助于知识记忆,还能增强师生情感,充分发挥出舞蹈的抒情效果。
2、巧妙利用眼神与语言,为课堂情境打下基础。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可以传递很多情感的信息,心与心通过眼神发生互动与信息交换。
一个真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适度使用消极的眼神。如果学生出了问题,应该使用真诚的眼神或幽默风趣地告知他们问题在哪里,提示他们模仿时应凝入自己的思想,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及时改正。而一旦在原先的错误上出现好转,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引领他们在心理上寻求平衡,减少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这样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确保课堂进度。
语言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基本特征。语言也是特有的用以开展思想与意识交流的工具。舞蹈教学中语音语调语气的拿捏对学生十分重要。舞蹈教师应能使用科学性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进行授课,力求既使得学生心理处于放松状态,也确保他们集中精力。例如,口令伴音乐教学时,音乐响起,教师应干净、利落、有力度、清晰明亮地叫口令“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充沛的精神状态。一旦学生再课堂上犯一些错误或出现一些问题,如上课精神不济、动作不到位等,不能进行生硬的批评,应首先对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肯定,随后对一些不足进行提点。如果他们能及时改正过来,教师不能吝啬对他们表扬的话语,由此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并将之视为良师益友,从而更努力、更刻苦地投入至后期的训练,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感染力。
3、使用情感教学实现榜样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自身学高、身正的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进入大学艺术学校的学生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广大教师应首先苦练内功、勤于学习,在课前充分准备,在课上精确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教师身上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是一种让人振奋、鼓舞的力量。换言之,许多学生热爱上某一课程,往往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老师,信赖他,所以乐于听他口传身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之沟通。如果教师能积极做好榜样,努力营造友爱、宽松氛围,适当传道、解惑,这种情感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舞蹈、感悟人生。
舞蹈本就是一个饱含情感的活动,它通过以人体的美化系列动作为手段来表达出人的内心,折射出社会现实。一个出色的舞蹈往往能通过人体的动态反衬出人情、人性以及人生的真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大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才能成就大学时期优秀表演者的土壤。
近现代戏曲舞蹈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3-17 10:51

戏曲舞蹈是因戏曲艺术中演员的唱念词不足以将人物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样式,它是戏曲艺术从产生到发展成熟当中,经过量变、渐变而形成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在其形成过程中,各种流派的戏曲大师都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如欧阳予倩,在《百花献寿》中编排了轻盈优美的长绸舞。再如梅兰芳《西施》中的"羽舞",《上元夫人》中的"拂尘舞",《嫦娥奔月》中的"花镰舞",《麻姑献寿》中的"袖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黛玉葬花》中的"花锄舞"等。此外,盖叫天、尚小云、李少春等戏曲艺术大师也为戏曲舞蹈的完善做出了贡献,他们继承发扬了传统舞蹈精华,丰满了戏曲艺术的表现空间。

去漫展跳什么舞啊?
1个回答2022-11-21 11:23
极乐净土永不过时
如果刚好碰上xx作品xx周年,或者是xx作品有新企划,
而且碰巧这部作品也有宅舞,那么这个也行
比如凉宫春日忧郁的团舞
还有个选择就是当下流行的
绘本与舞蹈相结合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3-04 02:23
1.舞蹈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如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协调能力差、胆小敏感、情绪不稳,自信不足,以及自闭症,多动症等,经过舞蹈训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为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六)舞蹈能够培养少年儿童的人格魅力。 通过集体舞蹈训练,可以使少年儿童在舞蹈合作、竞赛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意识,也能使其具有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精神,时刻给人以大方得体、聪慧懂事的感觉。
2.舞蹈能够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通过舞蹈训练,少年儿童的力量、柔韧性、控制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使少年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身体,准确无误地完成正常或特殊形式的身体运动,做出各种动作,敏捷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避免身体受伤害。
3.舞蹈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生理机能 。
舞蹈训练使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得高,促进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对躯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灵活、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4.舞蹈能够改善少年儿童的形体,带来艺术气质和形体美。
人体的形体与机能在一定期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变得挺拔;有助于少年儿童身体各围度的均衡发展;还可以使主要运动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减少肌肉上覆盖的脂肪,使其均称而有线条,也使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美感。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舞蹈可使新陈代谢显著增强,少年儿童正处于骨骼的生长时期,使其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更快;舞蹈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生长;因此舞蹈训练能促进少年儿童身高增长,据统计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 4 -8 厘米 。
5.

3.
舞狮子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3-04 05:39

舞狮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流传开来则是在清代。

到了清代后期

唐代歌舞戏《大面》展现了怎样的场景?
1个回答2024-03-19 03:30

是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又名《代面》,原名《兰陵王入阵曲》。此舞歌颂了北齐兰陵王高长陵敏恭。他勇猛善战,而面貌秀丽如同女人,因为担心不够威武,不足以震慑敌人,所以打仗时就戴上颂差假面。在一次与北周的战斗中,本来处于危机的北齐军由于高长恭的出现,大获全胜。军士们为歌颂他的英勇,编制了《兰陵王入阵曲尺樱枝》,依此曲发展而成表现“指挥刺击”作战动作的面具舞。因为表演者戴面具而舞,所以唐代叫《代面》或《大面》。高长恭不仅英勇,而且“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北齐书·兰陵武王孝瓘传》)。也是由于这种美德,使得他在死后被人们传颂。唐代教坊发展了此舞,成为符合盛唐审美观的“软舞”,大曲也依然流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