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曾国藩

曾国藩的湘军数量很少,为何战斗力却很强?
1个回答2024-03-17 10:55

曾国藩本是文官出身,但是他却带出了一支勇猛的军队。晚清时期,统治者能够苟延残喘,延续统治。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湘军的功劳。所谓“无湘不成军”,湘军的战斗力缘何这么强?

首先就是湘军的身体素质。行军打仗,身体强壮是根本。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湘军都是挑选的身体强壮的农民。然后开始超高强度的军事化训练。经过长期的训练,具备出战的实力才会投入战斗。

湘军的武器装备也是相当的先进。镇压太平军所使用的武器,大量的火枪、火炮都是从洋人那里进口的。湘军能以少胜多,这些武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曾国藩在对湘军的管理方面也积极严苛。有个制度叫“取具保结”,湘军里的每一个士兵,都要把籍贯、亲属、乡邻等登记在案,一旦有临阵脱逃、投敌叛变等行为,层层累及,相当于连坐。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军饷丰厚。湘军的普通士兵每月6两,高出绿营两倍。而军队里的中层干部就更高了。可以达到一个县令俸禄的两倍!这样高的兵饷,值得湘军拼命奋斗。

除了湘军自身的武力值爆满之外,曾国藩作为主帅的军事才能也是湘军打胜仗的关键。曾公治军,拥有打仗带军的谋略和兵法。优秀的部队+卓越指挥,湘军创造出很多战绩。消灭了太平天国起义,还扑灭了各地起义军的作战,挽救了清王朝,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格局。

在湘中和湘西,有哪些名人、大将军?
1个回答2024-03-15 09:29

湘中湘西的名人有蔡伦,欧阳询,曾国藩……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对中国的发展都有做出贡献。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材料仅仅是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制作难度小,耗的人力物力都小,真的是很为民造福啊,因为在这之前古人用的纸都是用棉帛做的,笨重还特别贵,几乎成了贵族有钱人的用物,平民百姓都没有好的书写工具,蔡伦的这一发明使我国文明得以传承,而且还是当时世界第一位发明纸的名人,甚至有的国家几百年后才发明了纸。

唐朝书法家欧阳询,是当朝太子身边的红人,主攻书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并自成一体“欧体”,是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书法作品不计其数,他的作品《三十六发》总结了书法用笔,形势技巧,美学要求等,是中国书法界的珍贵遗产。

曾国藩是清末大臣,慈禧身边的红人,是阁学士,与李鸿章等人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曾对抗太平天国,在长沙编练陆师,领导洋务运动,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曾国藩的爱国情怀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他思想太过死板,对西方的经济发展照搬照抄,没有找到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所在。

面对部分湘军因无粮无饷哗变,曾国藩做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2-04 02:13
曾国藩许诺他们,以后攻下城池后,可以劫掠三日,这三天抢得到的金银珠宝都归个人。
一手创办湘军的曾国藩,还有其他出色的成绩吗?
2个回答2023-01-02 20:33
曾国藩出色的成绩有很多,除了创办湘军以外还有建立了兵工学堂,翻译了一批西方书籍,在文化上曾国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做出了很大贡献。
曾国藩为何能完胜太平军
1个回答2024-02-09 05:59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战略、组织、战术、技术、财力等多方面原因

先说战略,就是那句话:战略应正确而胜利
曾国藩的战略就是顺着长江节节推进,目标就是南京,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坚定不移地按照既有战略走,实现了聚焦。
看看他的步骤,先是江西的拉锯中获胜,获得长江中游控制权,接着攻打安庆,围了整整一年,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就彻底没有战略回旋余地了
反观太平天国,始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先是西征,一度占据上风,可之后天京事变,主力回收。然后石达开转向浙江方向,再然后陈玉成经营安徽、湖北;李秀成主打浙江,大家力量分散,各管各的

再说民心,曾国藩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三说组织,曾国藩建军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儒家的裙带加戚继光的招兵。内部师生、佃户与财主的关系形成了内部军官团的稳定,按照戚继光的原则招农夫,保障了基本队伍的稳定
反观太平天国,广西老骨干逐步消耗,之后新兵太多,指挥弥散(后期几百个人也可封丞相),自然不是对手

四说战术,曾国藩讲究结硬寨,打呆账,步步为营。太平军缺乏攻坚手段,又无法通过运动战调动对方,结果就是逐步压缩

五说武器,湘军更有保障一些

综合下来,自然湘军获胜
长沙最有名的为什么是湘军,湘军又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07 18:41
因为湖南的简称是湘~~
曾国藩为何能完胜太平军?
1个回答2024-02-13 21:47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战略、组织、战术、技术、财力等多方面原因

先说战略,就是那句话:战略应正确而胜利

曾国藩的战略就是顺着长江节节推进,目标就是南京,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坚定不移地按照既有战略走,实现了聚焦。

看看他的步骤,先是江西的拉锯中获胜,获得长江中游控制权,接着攻打安庆,围了整整一年,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就彻底没有战略回旋余地了

反观太平天国,始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先是西征,一度占据上风,可之后天京事变,主力回收。然后石达开转向浙江方向,再然后陈玉成经营安徽、湖北;李秀成主打浙江,大家力量分散,各管各的

再说民心,曾国藩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三说组织,曾国藩建军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儒家的裙带加戚继光的招兵。内部师生、佃户与财主的关系形成了内部军官团的稳定,按照戚继光的原则招农夫,保障了基本队伍的稳定

反观太平天国,广西老骨干逐步消耗,之后新兵太多,指挥弥散(后期几百个人也可封丞相),自然不是对手

四说战术,曾国藩讲究结硬寨,打呆账,步步为营。太平军缺乏攻坚手段,又无法通过运动战调动对方,结果就是逐步压缩

五说武器,湘军更有保障一些

综合下来,自然湘军获胜

本回答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国藩与太平军交战
1个回答2024-02-22 12:58
  屡战屡败
  据说,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来源于一个经典的奏章。清朝末年,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时总打败仗,有一次向咸丰皇帝乞求增援,上的折子中有一句是“臣军屡战屡北(败)”,师爷马家鼎看了后,提意见说,“屡战屡北”词意颓唐,不妨易为“屡北屡战”。朝廷看到奏章后,认为曾国藩虽然连遭失败,但仍坚持战斗,其忠心可嘉,不仅没有严议,反而予以重用。但也有的记载说,上奏折的不是曾国藩,而是一个叫德兴阿的官吏。还有人传说,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的,不是某个师爷,而就是曾国藩本人。
“湘军”简介
1个回答2024-03-12 22:04
湘军

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又称湘勇。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 ,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共1.7万余人。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6000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 ,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 、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 ,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曾 国 藩( 1811 ~ 1872 )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 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 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 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 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 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 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 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 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 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 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 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 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 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 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 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 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 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 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 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 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 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关于湘军的书,要经典一点的,谢谢..
1个回答2024-04-14 12:23
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唐浩明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这套《曾国藩》是当今官场上的必读书籍,和周梅森的小说一样,许多公务员拿它作为官场立命的参考。唐浩明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其文字功底深厚,而这本书是历史小说不是历史学术书,所以最精彩之处在于“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颇具争议有影响深远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再现。

王纪聊著的《湘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社出的也不错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通史,湘军作战历程全记录首次面世。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国、拒日冠,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一段历史风尘跃然纸上。作者着力于真再现湘军将帅的作性,拓摹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十多位清末名臣,发掘已被历史烟尘湮没的上百位湘军将领。湘军的成败得失以及清王朝的国运兴衰,作者尤为关切。作品气势恢弘,布局严整,叙事井然,分析恳切,雅俗共赏,堪称佳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