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临池竹应制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2 16:21
  学习书法谓“临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临池”义出此。宋曾巩《墨池记》载,王羲之亦有墨池故迹在临川(今属江西)城东。唐刘梦得《酬家鸡之赠》诗:“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会官奴。

  “临池”这个典故源于晋卫恒的《四体书势》。这个典故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刻苦学习,宋代曾巩的《墨池记》里就有这人:“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帮迹,岂信然邪?”
临池学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3 08:48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四、五岁开始练字,直到五十九岁死时止,共练了五十多年,越到晚年字写得越好,他很羡慕张芝的草书,经常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鞭策自己。后人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八个字,来形容他书法笔势的雄健﹑潇洒。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池学书
1个回答2024-02-06 08:45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四、五岁开始练字,直到五十九岁死时止,共练了五十多年,越到晚年字写得越好,他很羡慕张芝的草书,经常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鞭策自己。后人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八个字,来形容他书法笔势的雄健﹑潇洒。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池是哪里的
1个回答2024-03-18 15:33
临池镇位于邹平县最南端,处于滨州、淄博、济南三市交界处,309国道与王维路并行横穿镇境南北15公里,胶济铁路沿镇而过,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43个行政村 在目前的中国,村有两种:自然村与行政村。行政村是最基层的区域单位,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权力机构。农村社会基层管理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是行政村。行政村是国更多>>
临池学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3:45

临池学书指的是张芝。

故事:

东汉末年,敦煌酒泉这个地方,出了一个爱好书法的少年,名叫张芝。在他家附近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块很大的青石。由于家里贫穷,买不起纸,于是张芝每天早早起来,就以这块大青石为桌子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大青石被他磨得平平的。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白色长罩衫的宽大衣袖可用来练字,便脱下展平在上面写起字来。写满了一只,又换一只。后来,索性连前襟后背也展开弄平当纸来写字。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一件大长外罩衫上密密麻麻都写满了字。他抖着长衫,看着写满的字,很是高兴。他写的是当时流行的“章草”。他对自己练写的字挺满意,但想起要回家吃饭,就发了愁,怎么向父母交代呢?他怕父母生气,站在这里竟不敢回家。

他一转身,看见自己家屋旁的大池塘,一下有了主意。他拿着长衫跑到池塘边,把长衫浸在池塘里搓洗。结果,字迹倒是看不见了,可是白长衫变成了灰长衫。

他提着灰长衫回到了家,做好了挨训的准备。父母见他的长衫变成了灰色,便问他是怎么回事,张芝很诚实地说了实话。不料,父母听完不但没生气,反而夸他刻苦练字的精神。母亲当即把儿子的长衫拿过来浸在水盆里,重新搓洗。这以后,母亲找一些没用的布帛,给张芝练习书法用。

扩展资料:

临池学书

【解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自】:《后汉书·张芝传》:“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白话文:张芝在池边写书法,水都被他涮笔涮黑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刻苦学习书法

【近义词】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手不释卷

成语临池学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15:01
临池学书 [lín chí xué shū]
基本释义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 处
《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池学书的作者
1个回答2024-02-13 21:54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四、五岁开始练字,直到五十九岁死时止,共练了五十多年,越到晚年字写得越好,他很羡慕张芝的草书,经常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鞭策自己。后人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八个字,来形容他书法笔势的雄健﹑潇洒。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中无此君。
——明代大画家倪云林
临池学书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13:24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典故: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贺链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世拍迟。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搜李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临池是哪里的
1个回答2024-03-20 19:19
临池镇位于邹平县最南端,处于滨州、淄博、济南三市交界处,309国道与王维路并行横穿镇境南北15公里,胶济铁路沿镇而过,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43个行政村 在目前的中国,村有两种:自然村与行政村。行政村是最基层的区域单位,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权力机构。农村社会基层管理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是行政村。行政村是国更多>>

王炎竹赋中体现竹子品德的是那句
1个回答2024-02-12 07:01
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竹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