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传

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间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12-02 00:29
隋文帝是隋炀帝的父亲
隋文帝之外还有什么帝
1个回答2022-08-19 13:34
隋文帝之后是隋炀帝。
隋文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1:42
 齐州有个小官王伽,送囚人李参等70余人去京城,行至荥阳,王伽对李参等人说,你们犯国法,受罪是该当的,你们看护送你们的民夫,多么辛苦,你们于心何安?李参等人谢罪。



  王伽遣散民夫,释放李参等人,并与之约定,某日到京城报到。王伽说,至期不到,我只有代你们受死。结果无一人失约。隋文帝听了很惊异,召见王伽,大为叹赏,又免李参等人无罪。又下了一道诏书强调:只要官有爱民之心,民众并非难教,要求官吏像王伽一样,以至诚待民。史书又记载他非常关心民间疾苦,有一次关中饥荒,他见百姓食豆粉拌糠,流涕责备自己无德,从此不食酒肉。并亲率饥民到洛阳就食,重罚驱赶民人的兵士。遇到扶老携幼的人群,自己引马避路;遇道路狭窄处,则亲自扶助挑担的人。他知道政权的基础是民众,因此首先必须取得民众对自己的信任。
隋文帝是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3-04-24 11:41
隋文帝是一位明君
有关隋文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2 13:12
隋文帝小故事一则(隋文帝饮茶治头痛的故事)



杨坚(541年-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北周武帝时袭爵隋国公,大定元年(581年)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



渡过长江天险,攻占陈都建康(今南京),俘获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至此,西晋末年以来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宣告结束,这是隋文帝的一大历史功绩。



茶之行世,常以廉俭为本。而据史籍记载,隋文帝勤于政务,自奉甚俭,茶却也侍于左右。《隋书》中曾记有一个颇为怪诞的事:某夜,随文帝做了个恶梦,梦见有位神人把他的



头骨给换了,梦醒以后便一直头痛。后来遇一僧人,告诉他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见效。因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人们竞相采啜,并



有一赞云:"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意为做人苦心钻研孔子的《春秋》,殚精竭虑去演绎谶书《河图》--想出人头地--还不如有许多茶喝来得快活。



南朝齐武帝也是一个尊茶的君主,并明文规定天下无论贵贱,有祭奠必须供茶,但因南齐地偏南方,其上行下效的影响和成效却远不如隋文帝。隋文帝一统天下,结束了南北朝长



期的对峙局面,南北的饮茶等风俗文化才得以迅速交融。而且以他帝王之尊而嗜茶(《隋书》的记载过于神化),于是普天之下(尤其是黄河流域)茶不再被卑视为"酪奴"。从茶



文化角度来看,隋文帝同样立有一大历史功绩,尽管他当时对饮茶未必自觉,对其历史功绩也未必有意识。
隋文帝叫啥名字
1个回答2022-12-20 01:49
隋文帝杨坚!!
求隋文帝传记介绍?
1个回答2024-03-23 03:23
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 ...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区别?
2个回答2022-09-28 06:01
他们两个人是父子关系,隋文帝是隋炀帝的父亲,也就是说,没有隋文帝也就没有隋炀帝。
隋文帝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3 19:35
  隋文帝小故事一则(隋文帝饮茶治头痛的故事)

  杨坚(541年-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北周武帝时袭爵隋国公,大定元年(581年)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

  渡过长江天险,攻占陈都建康(今南京),俘获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至此,西晋末年以来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宣告结束,这是隋文帝的一大历史功绩。

  茶之行世,常以廉俭为本。而据史籍记载,隋文帝勤于政务,自奉甚俭,茶却也侍于左右。《隋书》中曾记有一个颇为怪诞的事:某夜,随文帝做了个恶梦,梦见有位神人把他的

  头骨给换了,梦醒以后便一直头痛。后来遇一僧人,告诉他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见效燃羡裤。因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人们竞相采啜,并

  有一赞云:"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意为做人苦心钻研孔子的《春秋》,殚精竭虑去演绎谶书《河图》--想出人头地--还不如有许多茶喝来得快活。

  南朝齐武帝也是一个尊茶的君主,并明文规定天下无论贵贱,有祭奠必须供茶,但因南齐地偏南方,其上行下效的影响和成效却远不如隋文帝。隋文帝一统天下,结束了南北朝长

  期的对峙局面,南北的饮茶等风俗文化才得以迅速交融。而且以他帝王之尊而嗜茶(《隋书》的记载过于神化),于是普天之下(尤其是黄河流域)茶不再被卑视为"酪奴"。从茶

  文化角度来看,隋文帝同样立有一大历史功绩,尽管他当时对饮茶未必自觉,对其历史功绩也未必有意识。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从小仁爱宽恕,爱好佛教,曾经请求出家当和尚,隋文帝没有答应。等到他担任了并州总管以后,生活逐渐奢侈,后来发展到了违越朝廷制度规定,利用公款大肆修建装饰自己的宫殿府第。
  杨俊还喜好女色,他的妃子崔氏生性妒忌,由于妒恨杨俊的好色就在瓜中置毒,杨俊因中毒得病,被文帝召回京师。文帝由于杨俊骄奢纵欲,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以王爵的身份回家闲居。崔妃也因为下毒毒害杨俊被废除了妃子名位,赐死在家中。
  左武卫将军刘升上谏言道:“秦王并没有别的罪过,只不过是耗费国家钱财营造宫舍府第而已,我认为可以宽容他。”
  文帝回答说:“国家的法律是不可以违背的。”
  尚书右仆射杨素又进谏说:“秦王所犯的过错,不应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惩处,希望陛下再慎重考虑一下!”
  文帝又回答说:“难道我只是我五个儿子的父亲,不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吗?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为何不专门制定用于天子儿子的法律呢?以周公仁善的为人,尚且诛杀了造反的管叔和蔡叔,我比周公还差得很远,又怎么能枉法徇私呢?” 以后文帝也始终没有答应大家赦免杨俊的皮简请求。
  后来,秦孝王杨俊因久病不见好转,就派遣使者向隋文帝上表陈谢。
  文帝对他派来的使者说:“我竭尽全力创下此大业,制定了典章制度让大家遵守,现在老百姓和众大臣们都严格执行,你作为我的儿子却要败坏它,我应该如何责罚他呢!”
  杨俊听使者转达了文帝的话后既羞愧又恐惧,病势愈加沉重,文帝知道后就再次授给了杨俊上柱国的职位。六月二十日,秦孝王杨俊去世。文帝得讯后哭了几声也就罢了,他还命令把杨俊生前所制做的奢侈华丽的物品全部烧掉。王府内的僚佐们请求为杨俊立碑,
  文派敏帝说:“要是追求名节,一卷史书就足够了,何必用碑记载呢?如果子孙们不能保持家业,所立的碑岂不是白白给人家作镇石了吗。”
  杨俊的儿子杨浩是崔王妃所生,另一个儿子杨湛是妾所生。群臣秉承文帝的旨意奏请说:“当初汉代栗姬的儿子刘荣,郭皇后的儿子刘疆都因其母获罪而被废黜。如今杨俊两个儿子的母亲也都犯了罪,所以他们也不应该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文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并且让秦孝王封国内的官员为丧主主持祭祀。
关于隋文帝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5 13:11

一衣带水 [yī yī dài shuǐ] 基本释义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褒义 出 处 《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例 句 香港这个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近反义词 反义词 天各一方 典 故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