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阅读答案及答案

卖柑者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1个回答2024-03-17 23:45

D  “卖柑者”讽喻封建士大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欺世盗名的丑恶本质,而不是为自己狡辩

卖小狗的小男孩儿阅读理解答案?
1个回答2024-05-01 11:37

1.文章第⑥自然段中的“小肉球”指的是( )。

2.文章对男孩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 )。

3.老板认为瘸腿的小狗可以不要钱送给小男孩是因为( );小男孩认为瘸腿的小狗值一百块钱是因为( ) 。

4.从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5.小男孩对待瘸腿小狗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小狗 2.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5.无论生命是健全还是残疾,都要平等对待。

卖豆浆的孩子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29 00:53
1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答:
11.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2分)
A →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B →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12.结舍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义。(3分)
答:
13.第⑥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4.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3分)
答:
参考答案:
10.(3分)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
11.(2分)我以为 父母让孩 子代替几天罢了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12.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3分)
13.(3分)外貌、神态,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
14.(3分)如: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
《是谁出卖了刺猬》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2-11-29 03:07
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卖白菜 阅读答案 莫言写的
1个回答2024-03-17 22:46
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解析: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
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
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解析: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① 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② 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 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 非常挑剔 的老太太形象。
② 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
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卖白菜莫言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5-13 06:45
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解析: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
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
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解析: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① 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② 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 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 非常挑剔 的老太太形象。
② 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
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四、拓展思考
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八年级《卖柑者言》教学教案
1个回答2023-12-04 21:2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体会比喻说理的方法。

  3.认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做到表里一致。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本文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比喻说理的方法。

  2.难点:认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做到表里一致。

   【课文提示】

  1.刘伯温(1311-1375年),名基,字伯温。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勇退,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写成著名的《郁离子》,此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是一篇寓言体散文。作者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写起,以柑喻人,借卖柑者的言论影射元末现实,揭露当时在位的文武大臣表面冠冕堂皇、实则庸劣无能的本质。

   【正音正字】

  烨yè 贾jià 鬻yù 笾biān 炫xuàn 瞽gǔ 皋gāo 洸guāng 斁dù 廪lín 醇chún 醴lǐ 饫yù 稽jī

  【词语积累】

  1,在下列句子中找出通假字:

  ①置于市,贾十倍 ( 贾:通“价”,价钱 )

  ②将炫外以惑愚瞽也? ( 炫:通“炫”,炫耀 )

  2,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吾业是有年矣 ( 业: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

  ②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 干: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 )

  ③峨大冠、拖长绅者 ( 峨:高,这里是“高戴”的意思,形容词用作动词 )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朗读课文后讨论:

  ①文中说柑桔“贾十倍”,而“人争鬻之”,为什么?

  ( 因为柑桔的外观光泽好、质感好、颜色好--烨然、玉质、金色。 )

  ②柑桔外表非常漂亮,那么它的里面怎么样呢?

  ( 柑桔的里面“如烟扑口鼻,干若败絮”。 )

  ③本文议论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这个议论中心的?

  ( 本文议论的中心是:欺。 作者是通过里外对比,引出这个议论中心的。 )

  【课文简析】

  这篇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文章的写作特色。夹叙夹议,托物喻理。本文是寓言故事,假托于柑以讽世。课文从叙述杭州一个卖果者善于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卖柑者之口,喻人论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为主,道理隐喻在故事之中,读者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领悟,即使有所指点,也只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而已。但这则寓言却不然,它不仅在第三自然段由卖柑者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而且在篇末还点了“愤世疾邪”,“托柑以讽”的寓意。无情鞭挞、揭露当时腐败的统治机构--作者自己似乎隐藏起来了,这显然为防止因此文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发现买的是劣柑后,斥责卖柑者“甚矣哉,为期也”,当听完卖柑者激昂慷慨的议论后,说“予默无以应”,就是说,承认卖柑者说的都是事实,说得很有道理--作者显露出来了,不甘隐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构思巧妙。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学派。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翻译: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贮藏柑子,经历一年也不腐烂,拿出来它(依然)光泽鲜亮,(有)玉石般的质地、黄金似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售价高出十倍,人们争相购买。

  原文: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翻译: 我买了一个,把它剖开,像有股烟尘扑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感到奇怪而责问他说:“你出售给别人的柑,是准备用它装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夸耀它的外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干这骗人的勾当,太过分了啊!”

  原文: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翻译: 卖柑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还没听见有说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世上干骗人勾当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

  原文: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翻译: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威风凛凛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传授孙武、吴起的韬略吗?那些戴着高高的官帽,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神气活现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

  原文: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翻译:盗贼兴起却不知道抵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耗费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羞耻。

  原文: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翻译: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足了美酒吃饱了鱼肉的人,哪个不是庞然大物令人生畏、威严显赫可供效法呢?可是无论到哪里,又何尝不是外表像金玉、内里像破絮呢?现在您对这些不去分析明辨,却来查究我的柑子!”

  原文: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翻译: 我沉默着无言答对。回来再想想他的话,(觉得他)好像是东方朔一类人物。难道他是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的.人吗?他是假借柑子来进行讽刺吗?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市:置于市( 集市 ) 若所市于人者( 卖 )

  ②于:置于市( 在 ) 若所市于人者( 给 )

  ③业:吾业是有年矣( 以……为业 )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功业 )

  2,第三段主要是卖柑者的论述,他是针对什么而论述的?

  ( 第三段卖柑者的论述,是针对我提出的“欺”字而发的。 )

  3,这个卖柑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述?

  ( 卖柑者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论己之欺、论世之欺。 )

  4,卖柑者是如何论己之欺的?

  ( 他认为,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更何况他认为“世之为欺者不寡,而独我也乎?” )

  5,卖柑者论世之欺是从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 卖柑者对于论世之欺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先写武将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再写文官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

  6,卖柑者认为武将文官有哪些“欺”世的表现?他们实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质上却干着欺世盗名、玩忽职守、坐享俸禄的事。 )

  7,欺世盗名者和柑有什么关系呢?

  ( 作者借柑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欺世盗名的文官武将与眼前的柑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 )

  8,对于卖柑者的话,我为什么“默然无以应”?

  ( 因为我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甚矣哉,为欺也!”卖柑者及时抓住这一要害,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员欺骗的伎俩比卖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 )

  9,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

  ( 因为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想防止因写作本文而遭受迫害。所以他要借卖柑者之口来揭露政事腐败,却煞有介事地说:这个卖柑者也许是东方朔一类人,由于“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讽”。 )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风筝》。

  3,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卖米的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2-07-13 22:37
】①《卖米》的故事其实再简单不过:父亲卧病,母亲赶集去卖米,本来以为米好可以多卖点钱,谁想到卖米的乡人极多,米贩子们趁机集体压价,不甘心被敲诈的母亲一点米也没有卖掉,更没有钱给父亲买药,最后只好赶更远的集市去低价贱卖。选文选自小说的结尾部分。 ② 文中的“场”,为方言,指集市,“赶场”就是赶集的意思
山宾卖牛文言文解释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23 17:21

一、原文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牛收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 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 激薄停浇矣。”

二、翻译

明山宾生性淳厚老实,家里曾经因为贫困,卖掉了所乘坐的牛。收了牛钱以后,于是对买主说:“这头牛曾经得过漏蹄病,治好很长时间了,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不得不告诉你。” 买主急忙要求退还一部分牛钱。隐士阮孝绪听说后,感叹说:“这话足以让人返璞归真,停止刻薄吝啬的行为了。”

三、注释

1既:已经

2、激薄停浇:意思说制止不淳朴、不厚道的坏风气

3、货:出卖

4、差:病愈,后来写作“瘥”

5、脱:副词,或许,也许、

6、遽(ju):急忙

7、处士:隐居的人

8、尝:曾经

9、谓:告诉,对……说 9、闻:听说

10、乃:于是就

卖花婆婆的阅读参考答案
1个回答2024-03-09 20:43
1.卖花婆婆与我买花事件
2.外貌 贫穷
3.写出了卖花婆婆心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