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的体会!
1个回答2024-02-24 08:15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象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可惜他本人没有看到法西斯最后的崩溃。由于对时局的绝望,他和他的夫人在1942年获悉新加坡陷落后在巴西服毒自尽。然而《象棋的故事》作为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却不断受到后人的传诵。这也是对茨威格的亡灵最好的告慰吧。

茨威格以一个棋手博士的自述来讲述了整个故事。作品对博士面对孤独的抵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坐了详尽、精辟的描写,从刚开始的无助到得到棋谱后的欣喜,再到最后的绝望,在心理的变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纳粹统治下的那个社会。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阅读理解?
1个回答2024-03-10 00:39

一个人在贫困中要学会积蓄力量,不可自暴自弃,等待时机到来,只要有一方面的出色天赋,总会有出头之日。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9 21:00

我的爷爷非常爱下象棋,有一次我和他下象棋,爷爷像一个老顽童一样。非常开心。

斯蒂芬.茨威格的“压卷之作”是《象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0 18:16

(A)

---------------------------------------------------------------------------------------------------------------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写于哪一年
1个回答2023-01-09 05:40
1940茨威格到巴西后开始起草《象棋的故事》,1941年开始发表,1942年1月初完稿。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第一讲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07 20:37

是茨威格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该书以一位象棋高手在旅途中的对弈开始,主人翁B博士是以为维也纳皇室保管员。后来在二战时被抓进了监狱。在幽禁的监狱中,他慢慢失去了自我,就在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一本棋谱让他的监狱生活出现了生机。随着棋艺的精进,他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但是好景不长,他开始过度沉迷于象棋的世界,弄得自己精神高度紧张,最后进了医院。一位好心的医生救出了他。

中国象棋里威力最大的棋子是车,为何不是炮呢?
1个回答2023-02-20 09:45
车能载炮,炮不能载车
孤独是神性的--《象棋的故事》茨威格
1个回答2024-01-08 01:00
一个平民的象棋高手打败了世界象棋冠军。

为何如此技艺精湛的人却在接触象棋是精神略显癫狂?

他,B博士。

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时,他遭暗算被囚于大旅馆徒有四壁的单间内,无比空虚孤寂中靠一本偷来的棋谱培养了象棋才能。但这种没有棋盘、没有对手的长期自我对弈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疯狂。

“没有人能够形容,没有人能够衡量,没有人能够描绘,在一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永恒中,四个月究竟有多长,你无法向任何人解释,你四周的虚无,真空,那种空无一物是如何叫人奔溃,使人毁灭。”

所谓的孤独与真正的没有时间空间概念虚无相比,后者似乎更及能让人失去理智。试想一下,在那个独立的空间,只剩下你自己,以及你自己漂浮的甚至,你只能跟自己说话,跟四周墙壁说话,没有窗户,没有白天黑夜四季繁华的更迭。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慰藉不是么?这种来自精神层面的折磨一方面反映了法西斯毫无人性的残暴,泯灭的良知就像早已坏透的奶酪,随手一扔,无迹可寻。

庆幸的是他找到了象棋,在那孤寂无聊的日子里,终于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每天脑子里都是关于象棋的推断,下一步的走法,乃至下一百步的走法。他在开局的就已经开始为结束设定局面,每一步都将有着不一样的格局,这就是他的乐趣。我想这不知道是不是象棋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悲哀。在故事中,真正的大师级博弈竟然是出自于一个白发苍苍刚从狱中出来二十年为碰过棋子的老人之手。或许,当你真正潜心钻研某一物事,皓首穷经,终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不需要来自外界或着社会的认可,而是,你已经知道,过程已经足够了。

这是要在多么虚无极致无聊的情况下才会逼迫自己陷入那一道道象棋格子的推理算法中,并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与此相比,某些现当代的孤独也许只是荷尔蒙无处安防的狂躁以及内心空洞的代言。

社会性是相通的。所谓的孤独寂寞只是的没有事情可做,大脑没有东西充实显得很空,但又不是纯净无为的放空,其中夹杂着的忧虑担心以及渴望充实的欲求。于是有了很多可以理解的理性行为,不少的人聊着社交的寂寞,一天刷几十次的朋友圈,看着身边的不身边的人说着自己的生活,或者面对着庞杂而又无规律的信息冲击,显得束手无策。KTV,酒吧,各种娱乐场所成为一种被赋予神性的东西,人们可以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情绪,汗水,以及来自生活爱人工作的不乐情绪。我喝醉酒时候也会大声嚷嚷,有时候也会觉得本就是一场喧嚣热闹之后的宿醉,不足道也。不嚷嚷,只剩下沉默,就这么看着。所以很多时候是感叹自己的不够多的学识来说服那个无知的自己,只有不断的学习,不管是从书里,还是从身边的人身上,抑或是从生活。

从另外一个角度,在一个只剩下自己的空间,或许真的可以做到和自己“对话”,所谓佛教参禅,观己观照内心。人为可控的把自己隔绝起来,剩下虚无的空间时间,也许你还真就立地成佛。不幸的是,佛就那么几个,大部分人还是普普通通的没有我笨拙。还是引一句冯唐为苗炜《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作序是写的一句话:

“心里一撮小火,身体离地半尺,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个写字的人。”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经典语录赏析
1个回答2023-12-01 17:21
1.一个人对自己限制得越多,他就越接近无限。

2.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囿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

3.我成天忙碌,但并不感到疲劳。因为下象棋有这样一种奇妙的优点:把全部脑力集中在一个局限得很狭窄的活动范围内,即使拼命用脑思索,也不会使人脑子萎缩,相反,只会使脑子更加灵活,更有活力。

4.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的心灵产生这样一种压力。

5.不能想像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犄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像,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

6.在人们发明的各种游戏中只有这一种游戏,它的胜负不取决于任何刁钻的偶然性,它只给智慧戴上桂冠,或者确切些说,它只给智力天赋的一种特殊形式戴上桂冠。但是把下象棋说成是一种"游戏",这难道不是对它进行了一种侮辱性的限制吗?它不也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吗?一种介乎这二者之间飘浮不定的东西,就像穆罕默德的棺材介乎天地之间一样。一种包含着各种矛盾的独一无二的混合物:这种游戏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其基础是机械的,但只有靠想像力才能使之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限制,而同时它的组合方式又是无限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可又完全是没有成果的;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

7.有了这无穷无尽的调剂,我沉寂的囚室每天都变得生气盎然。恰好因为我练习下棋,极有规律,使我原来已经受到剧烈震动的思维能力,又重新恢复正常。我觉得我的脑子又重新振奋起来,通过经常不断的思维训练,甚至比以前更灵活,更机敏。

8.起先只不过是机械地模仿名家的棋局,渐渐地我开始对棋艺产生了一种艺术的、愉快的理解。我学会了进攻和防御的微妙之处,学会了其中的计谋和绝招。我领会了在几招棋之前预见棋势发展、造作安排、突然发起反攻的技巧。

9.我脑子里只能想棋,只能思考棋子的运动,象棋的问题。有时候我醒过来,额上汗津津的,我发现,我甚至在睡梦中大概也在下意识地下棋,要是我梦见人,那么这些人也跟车、象一样地移动,也跳着马步或进或退。

10.这种游戏比人们的一切书本和作品更好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是惟一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游戏,而且谁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神明把它带到世上来消愁解闷、砥砺心智、振奋人心的。它从哪儿开始?又到哪儿结束?它那简单的规则任何一个孩子也能学会,每一个生手都可以尝试。

11.它把我身边的一片虚无消灭干净。我有了这一百五十盘的棋谱,就像有了一件神奇的武器,去抵御那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一成不变的时间和空间。为了使这新鲜的活动始终不衰地保持着它的魅力,我从此把每天的时间仔细划分一下:早上下两盘,下午下两盘,晚上再很快地复习一遍。这一来,我每天的时间都排满了。

12.象棋的吸引人之处,归根结底不就在于棋局的战略是在两个不同的脑子里按照不同的思路发展起来的吗。

———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
棋王茨园到底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9:28

《棋王》主要讲述了棋呆子王一生痴迷象棋,周遭无对手。随着主人公下乡之后某次遇到相识了主人公队里的象棋爱好者脚卵并相约去参加县里比赛,最终以县里比赛结束后以一敌十下盲棋九胜一平做结尾。结尾高潮部分颇具魔幻现实色彩。

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著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现了王一生的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

赏析:

小说真实再现了农村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讴歌了深沉真挚的父母爱情。六顺的爹娘也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现在携手走到人生的暮年。

六顺娘对丈夫的缺点心知肚明,但仍然维护他棋王的荣誉,这不是出于狭隘的一己之私和单纯的爱慕虚荣,而是源于对老伴的宽容理解和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