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日本史1下载听

荷马史诗,山海经里面记载的是不是都是史前文明
1个回答2023-08-11 23:19
是的,都是远古时期。
《国语》记载了哪八国的史实
1个回答2024-02-17 05:07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记载三国时期的史书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3 15:02
1《三国志》(最好是带裴松之注释的,因为其注释中引用了大量当时记载三国的史书,而这些书到今天已有九成都失传了,只是在注解中保有信息)

2《后汉书》

3《三国会要》,是记载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的

4《资治通鉴》,因为是编年史,可以通过它知道三国时期每年都发生了哪些事

5《汉晋春秋》,《华阳国志》,《魏略》,《九州春秋》

6《晋阳秋》

7《三国志集解》,为注解三国志与裴松之注之作
《史记》中都记载了那些知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4-17 19:55
从皇帝至汉武帝时期,主要有五帝,大禹,秦穆公,管仲,晏子,鲁庄公,燕昭王,卫灵公,宋襄公,楚庄王,重耳,晋文公,孟明视,晋灵公,赵氏孤儿,伍子胥,勾践,夫差,触龙,孔子,孙膑,商鞅,苏秦,张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廉颇,蔺相如,屈原,荆轲,秦始皇,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张良,陈平,韩信,王陵,吕雉,张释之,田叔,李广,冒顿单于,卫青,赵佗,司马相如,刘长,张骞等
史记中都记载了哪些神话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3:30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史记》中的少量神化,客观上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是使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思想方法、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保留下来一批珍贵的文化财富。
至于历史传说,那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对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口授的形式,世代相传的史料。这些史料有真、有失真,也可能有假。例如有没有炎黄二帝?有没有涿鹿之战?有没有尧舜?有没有大禹治水等等,司马迁也不了解。为了给这些传说史料更大的可靠性,他一生有几次大的实地采访。司马迁浮沅湘、窥九嶷,调查了舜南巡的传说;登庐山,上会稽,探禹穴,考察了大禹治水的史料。由此看来,司马迁对传说史料是相当严谨的。
尽管没有确凿的实物证据,司马迁仍将上古的传说历史写进《史记》是正确的。不然,中国的古代史只能从公元前481年共和行政开始,因为从此才有了比较准确的文字历史。
后面是夏朝以后人物历史纪实了。
记载史书的人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2-06 14:23
你是说史官么

起居舍人  官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唐贞观初于门下省置起居郎,废舍人,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唐显庆三年(658年),另置起居舍人于中书省。掌记录皇帝所发命令。唐龙朔二年(662年)改起居郎为左史,起居舍人为右史,咸亨元年(670年)复旧。天授元年(690年)又改为左、右史,神龙元年(705年)再复旧,皇帝御殿时,郎左、右人右,对立于殿中,记载皇帝言行,季终送史馆,宋、辽亦置。
史上连载集数最多的动画片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6-06 15:30
= =v..错...其实是机器猫...
仔细一看...
发现有699集...柯南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MADAMADADANE么!
《家》是记载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书籍吗?
1个回答2024-03-09 03:28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通史
自《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卫君姬妾公名鞅姓公孙祖先本姓姬公孙鞅轻喜欢刑名术侍奉魏相公叔痤做庶公叔痤知道贤能没及向魏王推荐公叔痤死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令全寻访才能要重整秦穆公代霸业向东收复失西秦依靠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
为何古代历史上的关羽来历不明,史书毫无记载?
1个回答2023-02-10 10:28
敬佩关公的忠义
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事迹与性格特征的史记方法
1个回答2024-03-17 04:08

《史记》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的先例——司马迁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基本特点,定准每篇人物传记的“基调”——注重剪裁,突出重点,取舍得当——在矛盾冲突和场面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通过琐事描写表现性格——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互见法”与“过渡法”——作者对记述人物的褒贬及其原则。

其中,作为传记主体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部分,都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的。

《史记》是“藉人以明史”,即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它是“以人系事”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的特点和本质的材料来写。认真分析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把握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特点,最能反映其一生主要面貌的事件来写。集中笔墨,突出摹写,这样就可反映出人物一生的主貌,演奏出了一支支各具特色的优美乐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剪裁时依“基调”突出重点,材料取舍得当。在人物素材的处理上,司马迁是很善于剪裁的。他在把握住人物的“基调”之后,并不是把与此有关的所有材料都兼收并蓄,全部罗列堆砌在这里;而是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只拣几件有代表性的典型性事件,记叙和描写,余则略提或不写。

在矛盾冲突和场面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司马迁善于把人物放在事件的矛盾冲突中去展现性格。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风平浪静,鸟语花香,大家都是谦谦君子;一旦风吹草动,地震天灾,与每个人的生命或利害攸关,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为己还是顾人,是强是弱,是忠是奸,便会径渭分明,高下立见。鱼目难以混珠,懦夫与英雄异路。也只有在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人们的真实面目,本质特点,才能暴露得更充分,更彻底。司马迁正是运用这个原理,把许多人物放到事件的复杂尖锐的冲突斗争中,通过激烈紧张的斗争场面的描写,一步步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琐事反映人物的本质特征,激烈的斗争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日常琐事同样能显示人物的特点。所以大手笔往往能使人“与细微处见精神”。《史记》中的有些篇章,是通过记述一些人物典型性的生活琐事,来反映出他的本质和性格特点的。

 

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是文艺大树的叶子。没有它,不影响大局;有了它,就更显得丰满、真实。


“互见法”与“过渡法”《史记》在记述同时代的人物时,广泛采用了“互见法”,即在每个人的本传中,详记他的重要事迹、功勋、优点或主要性格特点,而在有关人的传记中附带写出他的缺点或次要性格特点,作为对本传的补充。这样,既使每个人的本传“基调” 统一,又使人物生平事迹和复杂性格得到全面完整的表现。

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爱憎和褒贬 

《史记》之所以能把人物写好,是与作者对他记述的人物充满了强烈的爱僧感情分不开的。他不是只作纯客观的记述,而是在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激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对明君贤相忠臣良将热情歌颂和赞扬,对佞臣酷吏无倩揭露和鞭笞,对怀才不遇的充满同情和不平,对昏君暴主表示强烈不满和怨愤,这就象屈子在楚辞中表达的感情一样,故被称为“无韵之《离骚》”

   仅供参考,O(∩_∩)O谢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