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米养亲的故事

负米养亲
1个回答2024-03-15 14:51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子欲养而亲不待——《仲由负米》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0 09:24
[子欲养而亲不待——《仲由负米》读后感]
子欲养而亲不待

——《仲由负米》读後感

正月初四那天晚上,我们共同学习了《仲由负米》这一篇八德故事,子欲养而亲不待——《仲由负米》读后感。

仲由,字子路,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子路家里很贫穷,每天吃藜藿之类的野菜。为了奉养双亲,他常常到百里之外背米回来给爷娘吃。爷娘去世後,子路才南游於楚,做了官。虽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子路并没有忘记双亲,常常叹气说:“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孔老夫子评价子路说:“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子路负米奉养双亲的故事,让学生不禁回想起了发生在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外婆家,途中遇到一位大婶,大婶想收养一个女儿,就,对母亲说把我留下,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年幼的我不知道她们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的,情急之下就大声喊道:“妈妈,不要丢下我,我长大了给您背米!给您劈柴挑水!妈妈,不要丢下我……”

母亲和大婶都笑了。母亲并未丢下我。

随著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淡忘了自己的“誓言”,淘气、贪玩、粗野,非但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还常常惹父母生气;不听父母教导,和父母顶嘴、赌气……

六年级转学後,我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从此,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很少了。

师范毕业後,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农场小学教书。那时母亲已经生了重病,可我因交男友的事和哥哥姐姐关系处得不好,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哥哥姐姐碰面,极其自私的我只想著自己,根本没想过要照顾母亲,读后感《子欲养而亲不待——《仲由负米》读后感》。

等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我才悔之晚矣。

回到家,我跪在母亲身边痛哭不已……这时,我才想起小时候对母亲说过的“誓言”,可如今,它变成了一句永远也无法兑现的空话和谎言……母亲已经去了,可我什麽事都没为母亲做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来庐江学习传统文化後,我一次次被孝道的故事感动得痛哭流涕;一次次被身边动人的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一次次写《弟子规》讲稿的过程中流下悔恨的泪……

我活到三十多岁才懂得该怎样孝养父母,可是,母亲已不在世了,这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麽呢?

想到子路在父母生前已经尽心尽力地奉养了双亲,可以说并无遗憾,可当他後来过上富足的生活时,还伤心怀念以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为什麽?因为那时和父母在一起,能克尽为人子之道,虽苦犹甜;当双亲不在了,虽享受著荣华富贵,但这种乐比不上天伦之乐,真是虽富犹贫啊。

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故事中说子路“亲没仕楚”,可见他性格虽鲁莽好勇,但在孝亲尊师上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夫子的弟子中,陪伴夫子在外颠沛流离十四年的只有子路一人,他的勇武直爽、信守承诺、光明磊落、忠贞不二,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夫子在《孝经》中开解“孝”的义理时说:“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子路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想到这里,学生突然明白了:《仲由负米》一文之所以被列在孝篇第二,是因为子路同样做到了至孝。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子欲养而亲不待——《仲由负米》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负米养亲的感想
1个回答2023-11-03 14:51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负米养亲的典故
1个回答2023-12-11 06:50

   典源出处

  汉 ·刘向 《说苑 ·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 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 《孔子家语·致思》亦载。

   释义用法

  孔子弟子仲由 (字子路、季路) 先时家境贫困,自己吃野菜粗粮,而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给父母吃。后以此典指赡养孝敬父母。

   用典形式

  【负米】 宋 ·苏轼:“乞璠何足羡,负米可忘艰。”清 ·王恪:“知君负米缘情切,早寄乡音慰倚闾。”

  【负米归】 唐·李商隐:“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负米勤】 宋 ·黄庭坚:“相怜负米勤,同力采兰供。”

  【季路孝】 金·元好问:“古称季路孝,负米曾百里。”

  【贫负米】 唐·钱起:“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

  【负米万里】 宋·苏轼:“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负米百里】 清·顾炎武:“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

  【负米供亲】 元·耶律楚材:“萱 堂温清十年阙,负米供亲愧仲由。”

  【负米养亲】 宋·陆游:“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

子路负米中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什么意思各位?
1个回答2024-03-13 15:06

 

向左转|向右转

“子路负米”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08 16:16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负米”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09 11:30

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 孔老夫子赞叹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从「子路负米」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负笈在外,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所,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这么的短暂,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现代的父母经常很感慨的说,他不奢求子女会孝顺他,只要不让他担忧挂心,他就非常的幸运了。 当今社会,有很多父母在晚年的时候孤独无依,被送进养老院,子女很少去过问、探望,所以他们非常的孤苦,尤其是内心更为难过。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一生的青春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不辞辛劳付出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安养天年的时候。可是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老人晚年的处境非常凄惨,无人过问,孤独无依,有的甚至三餐不继,并不是因为他穷,而是他没有能力自己来料理。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就会失去斗志,对人生燃不起希望,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了。 我们读到,子路为了让父母吃到较好的食物,都能不计劳苦,到千里、百里之外负米、背着米回来,奉养父母。古人孝顺父母之心,确实是我们没有办法体会的,感动之余,我们真的应该要向古人学习。

子路负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5:59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负米”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16 21:19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负米”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19 13:47
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
孔老夫子赞叹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从「子路负米」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负笈在外,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所,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这么的短暂,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现代的父母经常很感慨的说,他不奢求子女会孝顺他,只要不让他担忧挂心,他就非常的幸运了。
当今社会,有很多父母在晚年的时候孤独无依,被送进养老院,子女很少去过问、探望,所以他们非常的孤苦,尤其是内心更为难过。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一生的青春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不辞辛劳付出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安养天年的时候。可是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老人晚年的处境非常凄惨,无人过问,孤独无依,有的甚至三餐不继,并不是因为他穷,而是他没有能力自己来料理。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就会失去斗志,对人生燃不起希望,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了。
我们读到,子路为了让父母吃到较好的食物,都能不计劳苦,到千里、百里之外负米、背着米回来,奉养父母。古人孝顺父母之心,确实是我们没有办法体会的,感动之余,我们真的应该要向古人学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