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新闻网

有姓闻人的吗,今在那居住的
1个回答2024-04-03 19:11

“闻人”氏这个复性是有的,据说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目前闻人氏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浙江的宁波、余姚等地,有数千人姓这个姓,

闻之于宋居的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8 03:11

当“被”讲,引进主动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出处:《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3-01-21 19:43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李炳南居士《随师闻法记》
1个回答2024-03-14 08:28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这么说,是二个道吗?不是,‘道’只有一个没有二个。以爬阶梯为喻,上一级阶是上了道,上十级阶也是上道,道只有深浅,并没有两个。如要到楼上,爬阶只上了二级或五级在一半就不走了,这叫不得道,没有究竟,必须走到楼上,才叫得了道。所以大家学东西,必须学彻底,如果半途而废,上不上,下不下,在当中叮当叮当,是没有用处的,要知‘求道’必须‘得道’,这是很重要的。

佛法三藏经典,浩如烟海,佛陀宣说了四十九年。要以短时内说完三藏,是绝无可能。同修们,若说要彻底逐步修行,这样行吗?当然行。但得心理有毅力,毅力就是恒心,受什么样的欢喜事不能变心,受什么样的挫折横逆也一样不变初衷,这样就一定能成功。万不能看见金元宝,心一生欢喜,道心就没了。遇着了烦恼,心中一忧愁,道心也退了,这样是不行的。必须不为欢喜与烦恼所左右,一直往前走。有这样毅力的人,实在少数。正因为一般人很难办到,所以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有一特别方法,不必吃多大苦,就能叫你得到‘道’的法门。‘有这么便宜吗?’有,但要看你信不信。

还没讲特别法门之前,先说明有关问题。要知道,学佛要彻底,必须断惑证真。最先要断的是见思惑,见思惑是什么呢?见思惑有一百六十多品,很难明白,既然难以明白,要断它就更困难了。经上有一比喻,要断一品惑就如同截四十里瀑流,那么因难。由此可知,断惑是很难办到的。若问本人活了九十六岁,学了七十多年佛,断了多少惑呢?跟诸位讲实在话,我一品惑也没断。但是,我有了‘特别法门’,什么特别法门呢?不用七十年,只要当生,十年、八年或三个月、二个月,就能成功。‘有这么便宜吗?’有!这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法门这般便宜,但却难信。这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且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个人修了很多方法没了门,只有靠这特别法门。

得了净土法门,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掘宴链太多,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也非思量能够了解,只能用‘不可思议’这句话去体会。在此只有提出一个问题给诸位参考。试问,人人懂得自己的生死吗?人在六道中,此生是人,下一生不一定是人,或投生做鬼或变畜生下地狱,也许平时做了大善事,来生可以升天做上帝。但做完上帝,等过去之恶因现行,还得再轮回下地狱,在六道里面转来转去,并非人永远做人,上帝永远做上帝,是要来回转生,永远轮回不息,这叫六道轮回。这样说,不得‘道’还死不得。因为,现在死了,就不知要变成什么生物了!经上比喻六道是个苦海,在六道中,就是在海中头出头没。学了佛得了道,就可免去轮回之苦,叫它不生也不灭。而净土法门,就是脱离轮回最好的办法。

学佛与佛学不同,学佛是我们依佛的教化去做。祥稿佛学则是明了佛学经典,虽然明了,但没有去学。今日之下,研究佛学的很多,学佛的则不多,这样是没有用处。好比说食数宝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懂了佛学,必须去学、去修。那净土法门要怎样学?怎样修呢?

净土法门最简易的,就是持名念‘阿弥陀佛’。这一句虽然简单容易,但内容道理却非常深妙。所以世尊说此法门是难信之法。弥陀经上有‘众鸟演法’,这些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其外如七宝池之莲花亦然。念佛往生不是今天念佛,明天往生,没这么便宜。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并非马上判孙成佛,往生之后,托质莲胞,随个人功夫分九品。有的马上花开见佛,有的经宿即开,有的一日一夜乃开,有的数劫方开。在那里修行断惑,不会退转,因为环境好,蒙诸佛护念,还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等等利益。这些利益在短时间实在无法讲清楚的。诸位若要知道,可以去研究弥陀经就能明了。那么,这个法门,你得到了吗?‘我是得到了’。印光祖师——我的老师教我的。诸位可常看印祖嘉言录,自然就相信了。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多讲,但愿这席话可帮助大家深信净土,从此将心定住,一心念阿弥陀佛,将来脱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

“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你知道其意思吗?
3个回答2023-02-09 05:57
茶可醉人何需酒,风若清香无需花灬一声叹息!!! 其香己成习惯,没了刚居兰室时的那种惊喜与惊艳了吧!人啊人,正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就是如此感觉罢!
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个无恩。是什么意思呢?
3个回答2023-11-05 00:18
长久的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便逐渐麻木不知其恶劣了。鲍鱼之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o yú zhī sì,意思是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而个屋恩是滚的拼音表达方式。整体意思大抵就是嫌弃你,叫你滚。
白居易《闻虫》:在一个失眠的秋夜里
1个回答2023-07-09 08:25
立秋之后,天气渐渐转凉,《诗经.七月》中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随着气温渐渐转凉,秋虫也渐渐由野外转移到了屋子里。当秋虫在屋子里的角落整夜鸣叫时,失眠的人会觉得秋夜无比漫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闻虫》一诗中就记录了这一感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暗虫唧唧夜绵绵” ,藏身在角落里的秋虫整夜唧唧地鸣叫不住。在这一句中,诗人点明题目。到了秋天,秋虫孙埋帆们藏身在屋角处,诗人只能听到秋虫的鸣叫声,却找不到它们在哪里,于是用“暗虫”来代指秋虫们。在这个秋夜里,诗人失眠了,他听着秋虫唧唧的鸣叫声,觉得秋夜绵绵,此夜注定无眠了。

“况是秋阴欲雨天” ,则雹更何况是秋云沉沉,即将下雨的天气?在这一句中,诗人点明天气状况,这是一个秋云沉沉,随时可能落雨的秋夜。在这样的秋夜里,秋虫叫个不住,诗人却辗转难眠。诗人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秋夜的天气特点烘托出冷寂萧疏的氛围,从侧面写出了自己内心充斥着无法排遣的惆怅。

“犹恐愁人暂得睡” ,它们好像担心忧愁的人能够暂时得到机会睡去。诗人以“愁人”代指自己,直接点出自己的情感状态。在这一句中,诗人的笔触一转,以秋虫的口吻写它们的内心活动。事实上,内心惆怅的人是很难入睡的,但秋虫们仍旧担心诗人能够暂时入睡。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秋虫的鸣叫声对自己的影响,在唧唧虫鸣声中,更难以入睡了。

“声声移近卧床前” ,唧唧鸣唱着的秋虫渐渐移到卧床之前。随着天气转凉,秋虫在床下鸣叫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诗人却由这种自然现象联想开去,在诗人的想象中,秋虫生怕诗人睡去,于是,它们采取了措施,一步一步地逼近诗人的卧床。如此一来,秋虫的鸣叫声就更大了,诗人再也没有了入睡的可能性了。

在阴云沉沉的秋夜里,秋虫们在诗人卧床之下找到了安身之地,它们不管诗人的心情如何,依旧整夜地鸣唱。正所谓,唱者无心,听着有意,在虫声唧唧的秋夜里,诗人失眠了,但他并没有直接抒写内心的惆怅,而是通过秋虫的口吻,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抒发内心之中无液念法言说的愁绪,极有新意。
陶渊明移居其一 “闻多素心人中的素是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1-09 01:26
素:
1.白色;本色:~服。
2.蔬菜类食品。与“荤”相对:~菜。~食。
3.本来的;原始的:~质。~材。
4.质朴;不华丽:朴~。~净。
5.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因~。元~。
6.副词。一向;向来;从来:~不相识。~有交往。
7.古称洁白的生绢:尺~。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这里的“素”指的是质朴、纯朴的意思。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2个回答2022-08-23 17:34
对于君子来说,有丧在身,吃美味不觉得味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像你说的那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