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个人感悟

悟真理,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06 17:20
悟真理就是领悟真理,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致良知
1个回答2024-03-03 23:42

“致良知”作为阳明文化的核心思想有三层重要意义:
第一层意义: [conscience]∶天赋的道德理念 。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人俱有,是道的本体。道德修养只要求之于心,于心上下功夫即可。月牙山人说:举宴“五脏的平和健康是良知的内在生理环境,善与恶只不过是五脏健康与正郑银否的体现。” 第二层意义:良知丛猛直指良识,叫做精一,是儒家教育的核心文化,出自先王遗训“惟精惟一”。道德是素质中的内在修养,专业技术是素质中的质量,惟精惟一是技术学习和做事的质量要求,是人生的成功哲学。月牙山人说:“人贵精专,成于勤乐,功于经世致用。” 第三层意义:“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实现善与精一,知行合一。月牙山人说:“为而不知精一,何以行?学而无用,无以为功。 引自月牙山人《无知录》

做人要有良心的句子感悟
1个回答2024-02-04 04:59

做人,要有良心;做事,别伤人心。在乎你的人,你就珍惜点;冷落你的人,你就离远点。谁对你好,你就对谁好,人心都是相互的,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给了不值得的人。


人活着,本来就累,何必贪婪,别忘了良心,有良心的人,有正义感,没良心的人,没有担当。

缺德的人,不知后人说话的理由,有良心的人,得到别人的赞美。

做人啊,别玩心眼,不是别人看不透,只是不说而已,人活着,要有良心,良知是做人的立身之本。

说多了,未必不会伤人,说少了,未必不会害人,学会沉默,别缺德,要有良心。

这个世界千变万化,人心真真假假,曾经誓死相守的恋人,也会陌路殊途;说好患难与共的朋,也会背道而驰。

当你受到了欺骗,你就不再相信;当你遭到了冷落,你会转身离开。但是不管你经历过什么,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唯有善良才是后路。

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善良,不缺德,才能活的精彩,不忘恩,才能活的开朗,不抱怨,才能活的轻松。

今生为人,就要无愧天地,再穷,也别坑蒙拐骗;再富,也别昧着良心;再苦,也别逃避责任;再难,也别出卖朋友。

做人,对人,太真伤人伤己,对人,做事,太直伤心伤情,无心之过惹不必要麻烦,祸从口出终会一生悔恨。

什么是致良知
3个回答2023-08-19 23:59
致良知就是告诉自己的良知,随时警醒自己,做人要无愧于天地,要有底线。
悟到极致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16 09:41
看破红尘,心无一切牵挂。
悟到极致便是无 俗人安安:莲之净,在于骨,在于神。
悟到一定境界,就不再辩论,沉默是金。
人生漫长路,事事难预料,有些人走得坦荡荡,有些人走得颤惊惊,对与错,是与非,都需用心体会。
致大雁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3-04 13:44
赞扬了大雁南来北去不屈的志节
如何“致良知”?
2个回答2022-05-25 15:27
良人 胡秉言 自重赢尊敬,真诚动众心。宽容前路广,磊落做良人。
由张良拜师的故事所引起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1-23 14:22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善良的人的感悟一句话朋友圈
1个回答2023-08-10 02:50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哪些名人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导致了不良后果,说下事例。谢谢?
1个回答2024-03-17 14:48

吴王夫差。因其未能听从伍子胥的劝诫不要轻视越国而要彻底消灭越国和不要沉溺越国美色以致国破身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