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讽刺片段

儒林外史讽刺了什么
1个回答2022-09-26 01:00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儒林外史每回讽刺了什么?
1个回答2022-12-14 01:12
你好,我觉得讽刺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要被讽刺呢?
1个回答2023-01-03 03:11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讽刺,因为范进是在60多岁才考上,近视的,考上进士之后却一激动高兴死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他们这些所谓文化人的讽刺与不满。
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讽刺了什么
2个回答2022-12-16 10:11
三十一回之后,讽刺的戏份少了一些,增加了不少传奇性,这是作者故意做出的文风变招,
儒林外史主要采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1个回答2023-05-18 14:33
1.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
2.运用夸张进行讽刺。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以揭示出人物的真实面目。
3.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作者往往让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4.通过人物言行的矛盾进行讽刺,揭露其虚伪可笑
为什么说《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的典范
2个回答2023-02-01 23:43
我看下面的解释已经差不多了,因为我没有看过所以不敢妄加品论,是不是典范是需要对比的,我想前人一定是做了对比才敢如此说,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心之所动必然不同,我给你的建议是好好看看这本书,并找相关的书对比一番,还要看看一些名家的评论,自己好好斟酌一番,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现在有许多书动不动就冠以典范之类的头衔,人云亦云也是常有的,看书的境界是你自己,而不是那些牵着你鼻子的线,他们不是万能的,也要随时间改变。
讽刺人傻的段子?
1个回答2024-02-02 00:42

1、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傻子。

  2、你是吃屎长大的吗?

  3、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的文明就开始倒退。

  4、你跟你的家人正朝着元谋人的方向发展。

  5、很绝望的看着他:"孩子,你这病还能治好不?"

情侣之间分手讽刺段子
1个回答2024-02-18 11:01
某男和女友摊牌, 女:给我个分手的理由。
男:我们不合适。
女:哪儿不合适?
男:性别不合适!
儒林外史里前十回有讽刺意义的细节?
2个回答2023-07-02 20:41
范进中举之后,差人来报喜,范进丈人拿了些散碎银两来打点,把攥着银两的手伸到对方手里就是不松开
《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语段?
1个回答2024-03-02 05:14
情节1: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

情节二: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駰(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野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