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我爱我家金竹楼

什么叫竹楼
1个回答2024-01-08 22:04
  竹楼的发明,是傣族历史上一件最重要的事件。根据傣族古籍《叭塔麻夏》记载,竹楼的发也就是傣族农耕的开始,从此傣族“盖房建寨,定居种瓜”,傣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建寨定居不但开始了农耕这一新的生产方式,由于需要相对固定的土地和水源,也就需要一个管理的社会机构,于是各个分散的血缘部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地缘性的氏族部落联盟,为傣民族的统一、形成奠定了基础。至今傣族还自认为是桑木底的子孙。
  专家还考证,傣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到什么时候,考证正向远古推进,可以肯定,至少在西汉以前。那么,也就是说,竹楼的年龄远比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得多。因此,诸葛亮肯定不是竹楼的发明者。对于他的传说只应当看作是边疆少数民族兄弟们对尊重、爱护他们并帮助他们进步的古代贤明的爱戴和歌颂。
  竹楼也不可能是在天神叭英的神示下发明的。从竹楼发展的情况来看,竹楼显然是古代傣族先民根据地理气候特点与自然斗争的产物。它适应于西双版纳气候炎热,雨季漫长,河网纵横,地势潮湿的热带平坝居住要求,可避湿暑,可防虫兽。如果历史上果真有一位首领名叫桑木底,也果真是桑木底发明了竹楼,那么桑木底就是傣族人民的鲁班。后人把他尊为帕雅,又渲染以神话,那只不过是使故事听起来更加精彩动人罢了。
  西双版纳的傣族自称傣泐。关于“泐”有很多解释,我们寨子中的老人说:“泐是上面的意思,傣泐就是住在竹楼上的傣家。”
  竹楼,果真全是用竹子建盖的吗?
  最原始的竹楼应当全是用竹子建盖的。中国南方古代百越区域都盛产竹子。粗壮的龙竹根部可以做柱,做棵。中部以上可以劈破为竹笆,做板。顶部一分为二正好是两片竹瓦。凤尾竹可以做椽,可以破成竹条压脊压瓦。绵竹可以破成竹蔑用来捆扎。梁柱交接处可以穿凿榫扣。地板用竹笆铺就。壁板,门板可用大块竹挡嵌夹竹笆,再组装安放。制作一台竹梯并不繁难,以竹篱围院更加简便,院门则以竹栅为扉。这不正好是一幢远古的竹楼山居图吗?一幢楼费竹百余棵,用工数十日,可使用十余载。上可住人,下可栏护家禽牲畜。可抗强烈地震,但略有小纸,即不防火,但在漫长的南方雨季中则可高枕无忧。这种原始竹楼有就地取材之便,一把砍刀就可以完工,若用一把砍刀去砍伐树木,就非常艰难了。但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正宗的原始的竹楼了,假若尚余一二,也多在山地中,作劳作时休息之用。
  竹楼为四面坡顶正方结构,上楼有一道门廊,前面通往阳台。阳台上常置水罐四五,供饮用和濯足。阳台边有晒衣裙的竹架,还有一筐供随时采摘食用的香芜、葱蒜。门廊右边转人室内,正对房门置一火塘,用土垫底,用三角架支锅。通常进门楼梯一侧为卧室,以竹板隔开,按习俗外人不得也不应进入卧室内。火塘为堂屋的正中,与卧室相对的一侧,加高一台,客人来了,常邀至台前就坐。若遇借宿,则在台上就地板铺床垫。除主妇常坐火塘里首忙于炊爨,家里人常随意围坐在火塘四周烤火谈天。上竹楼前应在楼梯脚下脱鞋,若赤足或遇泥泞,进屋前应先到阳台上濯足。傣家好客,旧俗中有留宿旅人的传统。
  建盖竹楼是傣族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职责。一个男子成家立业之后,大多还居住父辈建盖的竹楼中。他要用十年备料,花半生积蓄,竭尽全力建盖出一幢属于自己的竹楼。然后举行盛大的贺新房仪式,以酒宴款待亲友乡邻,向大家宣布自己在有生之年终于完成了男子汉的最重大职责,可以体面地退休了。
  傣族建盖竹楼都是以换工的形式完成,这也是一种劳力储蓄。寨子里只要有人建盖竹楼,成年男子都应出工相帮。主人则以一簿当众记录出工者的姓名和工数,将来别人盖房,主人则视簿记工数偿还。师傅则由寨中有经验的老人担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西双版纳是典型的封建领主制度,西双版纳的山山水水全属于封建领主——召片领。召片领划分出适应他统治需要的各种封建等级。首先是贵族,贵族分为孟、翁两级。孟是召片领和其嫡系亲属成员,翁为旁系亲属成员。然后,把农奴也分为三六九等。又以法令规定:孟级贵族建房上可以盖瓦,下可用柱百棵以上,中可以用两层楼梯,每层十级以上。民居上不得盖瓦,下用柱限四十根以内,只能安一层楼梯,并且不得超过九级。这道法令颁布以后,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西双版纳千村万寨的竹楼都只能以芳草盖顶。召片领的官署和府邸位于景岱,即景洪城沿江向下游数里与流沙河交汇处的宣慰街。那时候, 景洪城中就连商人的店铺都是茅屋。勐龙是西双版纳很有名气的一大版纳。勐龙的勐叭先——地方官,原为翁级贵族,在十二世以前都只能住茅草竹楼,第十三世勐叭先——召宰娶了孟级公主为妻。
  按封建领主的法规,翁级贵族向孟级贵族攀亲必须交纳赎金以换取与妻子同级名誉。召宰交纳了礼银320两赎买到了孟级贵族中最低一等的召勐敦帕拉扎往沙爵位,又付出了与孟级公主同桌吃饭的礼银320两,同床共眠的礼银320两以及其它名目繁多的礼银共计3520两,方才得到召片领的认准从翁级贵族升为孟级,官职也由孟叭先升为勐孟,并且,从此次后才能建盖瓦房居住,才能用石墩垫柱脚。
  解放以后,景洪城中最先出现的瓦房是人民政府建盖的州人民医院,允景洪小学,国营食馆,电影院,百货公司,东一幢西一幢的瓦房最后连成了崭新的街道。
  废除封建农奴制以后,老百姓也可以建盖瓦顶竹楼了。六十年代是西双版纳竹楼从草顶到瓦顶的过渡时期,现在傣族村寨中早已是一色瓦顶。楼柱也从龙竹换成木柱,从挖坑埋柱换成石墩垫柱。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民百姓的竹楼从建筑质量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以前的官家。
  西双版纳有一部有名的在全国影响很大的叙事长诗《葫芦信》,讲述景真王与勐遮王交战的故事。末代景真王现在年事已高,作为民族上层人士依然居住在祖辈留下的旧官邸中。那幢旧官邸在景真寨崭新的竹楼群中,显得老朽憔悴,即使经人指出,游人也会感叹其大不如当今的民居。
  竹楼的式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行的那枚10分的云南民居邮票上,除左上角那幢是一幢佛寺外,其余三幢不但是瓦顶,并且都是变新了的式样,都以不同形式增加了子楼,这种式样出现在八十年代初。如今,回到我的寨子中去一看,竹楼的式样又与邮票上的不大相同了。竹楼已从竹木建筑发展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了。竹楼已是现代洋楼,把它称作乡间别墅也许更为合适了。县长来看了有些发急地喊: “为了旅游观光,你们还是应该多保留些民族特色吧!”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民族特色在绝大多数村寨中还是完好地保留着。在景洪城中还得到特别的发扬光大。景洪的现代化建筑大多采用了竹楼建筑风格。版纳大厦以竹楼为装饰,民族风情园的南大门以竹楼为变型,景洪机场候机大楼就是一幢地道的竹楼式现代建筑,向南来北往的中外旅客辉煌地展示着傣家竹楼的风采。
  竹楼,傣族人民独特的建筑艺术,中华民居中的一朵奇范,在世界建筑史中也有灿烂的一页。竹楼,以它古朴的身躯孕育着傣族人民,以它慈仁的胸怀护佑了傣族人民,以它的诗情画意陶冶了傣族人民。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傣族人民自古以来都居于竹中,居住在竹楼中,居住在竹林中,居住在竹的世界中。
竹楼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6 20:48

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是傣家的标志民居。又称傣家竹楼。

竹楼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08 01:22

竹楼是傣家的标志民居。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根据用途及造型差异,可分为宾馆楼、餐酒茶楼、观景楼及景致楼等等,非常适用于旅游景区的观赏,住宿,餐饮等用途,绿色环保,贴近自然。竹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诺族等民族地区。由于傣族竹楼的代表性,又称 。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来到版纳,最令人心动的就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映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从外形上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恍然如在梦中。

傣家竹楼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3-25 09:10
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集居二三百家人,小的村落只有十多家人。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亦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阑”住宅,这算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这类竹楼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即为一长形之大房,用竹篱隔出一个角来做主人的卧室并兼重要钱物的存储处;其余便是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故无窗。若屋檐稍高者,则两侧亦有小窗,后面亦开一门,楼的中央是一个火塘,无论冬夏,日夜燃烧不媳,煮饭烹茶,都在这火上,主客集谈,也都围炉而蹲或坐。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此种住宅的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极易腐毁,每年经雨季后,便须重加修补。土司头人的住宅,多不用竹而以木建,式样仍似竹楼,只略高大,不铺茅草而改用瓦盖顶。西双版纳境内,傣族自己能烧瓦,瓦如鱼鳞,三寸见方,薄仅二三分,每瓦之一方有一钩,先于屋顶椽子上横钉竹条,每条间两寸许,将瓦挂竹条上,如鱼鳞状,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顶是不能攀登的,若瓦破烂需要更换,只须在椽子下伸手将破瓦除下,再将新瓦勾上就可。凡住此类房屋的,便算是村中的大户了,就是车里宣慰衙门,建筑式样也不过如此,只是面积较一般傣族民间的木楼大得多,全楼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长十余文,阔七八丈,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栏,但不开窗,故黑暗无光,楼下空无遮栏,只见整齐的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着,任牛马猪鸡自由地在其中活动,这就是傣族最局统治者的官衙兼住宅了。这种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马的屋宇,在西南边区中普遍可以见到,例如哈尼、景颇、僳僳以至苗、瑶、黎诸族,住屋建筑也如此式,惟下层多用大石或泥土筑为墙壁。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不致被秽气熏蒸。
成语 竹楼听雨 的含义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01:57
成语字典里没有这个成语。最接近的是:

茂林修竹

拼音: mào lín xiū zhú 简拼: mlxz
解释: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听风听水

发音 tīng fēng tīng shuǐ
释义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对床夜雨

拼音: duì chuáng yè yǔ
解释: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出处: 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红楼梦里爆竹除旧是谁
1个回答2024-03-14 05:29
爆竹除旧当新春…新春即元春
傣家竹楼资料
1个回答2024-03-14 08:38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云南南部属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住房。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因主要用竹材建盖,留有高脚栏干,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家禽。

西双版纳傣族称自己居住的竹楼为“很”。“很”是“晃很”的简称;“晃很”一词椐说是“烘亨”的谐音。“烘亨”是凤凰展翅欲飞之姿。民间传说竹楼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帕雅桑目底曾建过绿叶平顶屋和傣语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但始终无法遮风档雨。他正在思索建盖居室的式样时,天神变成一只凤凰冒着雷雨飞到他的面前,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欲飞不飞之姿。。帕雅桑目底在凤凰的启示下,修建成四面坡式的高脚竹楼,并把竹楼叫做“烘亨”,后来逐渐演变成“晃很”和“很”。

传统的竹楼,分为帕雅桑图底式、麻哈萨梯式与很门三种。
借竹楼记的原文
1个回答2022-12-12 04:03

借竹楼记
(明)徐渭
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且诚如吾子之所云,假而进吾子之居于是邻之东,以次而极于云天焉,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东之,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又假而退吾子之居于云天之西,以次而极于是邻,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西之,而所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云天乎?而吾子之所为借者,将何居乎?
”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凡逐逐然于其可致,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以自谓能忘者,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竹间作一小楼的作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4 18:55
“竹间作一小楼” 出至 《任光禄竹溪记》。引用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翻译为:我的舅舅任光禄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
因此,“竹间作一小楼”的“作”字 是造了的意思。
竹桥说红楼系列之--说说“老宋妈”
1个回答2024-02-19 03:52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里贾宝玉说道:“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但是在《红楼梦》里却有一位年长的老妈妈,她忠厚、本分、善良、虽然渺小卑微、却如同一颗明亮的珠子,不经意间闪现在红楼梦浩瀚的文本当中。大观园里的小姐丫鬟们都很喜欢她,都和她好。这位老妈妈就是“老宋妈”。

      根据《红楼梦》写作惯用谐音手法可知,宋妈即(送妈),有例可证!文本第五十六回中写到:〖他三人说道:“这一个老祝妈是个妥当的,况他老头子和他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他。这一个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虽是顽意儿,不必认真大治大耕,也须得他去,再一按时加些培植,岂不更好?”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探春笑道:“原来如此。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平儿忙笑道:“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妈就是会弄这个的,上回他还采了些晒干了辫成花篮葫芦给我顽的,姑娘倒忘了不成?”宝钗笑道:“我才赞你,你到来捉弄我了。”……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袜姿槐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根据文本可知,祝妈妈管理竹林、田妈妈管理菜蔬稻田、老叶妈管理香草香叶。自然老宋妈就专管送东西!

        宋妈妈首次出场是在第三十七回。〖袭人打点齐备东西,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向他说道:“你先好生梳洗了,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如今打发你与史姑娘送东西去。”那宋嬷嬷道:“姑娘只管交给我,有话说与我,我收拾了就好一顺去的。”……宋嬷嬷道:“宝二爷不知还有什么说的,姑娘再问问去,回来又别说忘了。”袭人因问秋纹:“方才可见在三姑娘那里?”秋纹道:“他们都在那里商议起什么诗社呢,又都作诗。想来没话,你只去罢。”宋嬷嬷听了,便拿了东西出去,另外穿戴了。袭人又嘱咐他:“从后门出去,有小子和车等着呢。”宋妈去后,不在话下。 〗此处有批语:“宋”告友送也!妙!这位老宋妈出场便是送东西。而且通过文本说明老宋妈经常担任宝玉和史湘云之间的信使,对于宝玉的性格也非常了解,同时做事情很尽心,稳妥,想得也很周到。

      老宋妈第二次出场是在第五十二回。文中道:〖平儿道:“那镯子是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我赶着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倒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说道:“宝二爷才告诉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他,他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他背后骂他。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去,晚也去,带了去早清净一日。”宋嬷嬷听了,只得出去唤了他母亲来,打点了他的东西,又来见晴雯等。〗

      偷镯子的是坠儿,而发现的就是这个老宋妈。她发现之后就去报告了凤姐和平儿。这说明宋妈是一个处处留心的人,对于主人忠心,处理事情也老练成熟。通过文本可知,坠儿是怡红院的小丫头,宋妈妈也是怡红院的。可是她并没有私情包庇,而是如实上报。平儿让宋妈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宝玉,她也确实守口如瓶,谁都没有说。而且在事发后还劝阻晴雯不要擅自做主,等袭人回来裁决!虽说是提醒按章办事,但是多少也有替坠儿求情的成分!宋妈妈真真是,老成持重,周全妥帖!揭发在理、劝阻在情。

     册厅 宋妈妈第三回出场是在第五十七回! 文中道:〖宝玉听了紫鹃的谎话,疯魔病发,“李奶母带领宋嬷嬷等几个年老人用心看守,紫鹃、袭人、晴雯等日夜相伴”。〗

      宝玉是荣国府所有人的中心,他出了问题自然要挑选最得力尽心之人服侍。宋妈赫然在列,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宋妈一向为人,以及在怡红院与众婆子不同的地位。

      宋妈妈第四次出场是第七十七回。这一回,晴雯被逐,宝玉十分伤心。当时王夫人赶走的晴雯的时候,对其恨之入骨,连一件衣物也不让带出去,说是留下给好丫头穿,好丫头用。书中写道:〖袭人笑道:“原是久已出了名的贤人,连这一点子好名儿还不会买来不成!宝玉听他方才的话,忙陪笑抚慰一时。晚间果密遣宋妈将衣服送去。”〗袭人此举是公然违背王夫人的本意的,因此要“密遣”,而宋妈成了这一行动的首选,这与其本分忠厚的为人是分不开的。袭人敢私下违抗王夫人,而宋妈也敢于连夜冒着风险为晴雯送去衣服!细想其为人,定是为晴雯还带去了诸多宽慰之语。最后还将晴雯临终时的情形如实告诉宝玉。宋妈妈大义如此!赞一个!

      宋妈谐音(送妈),真的是名副其实!除了第三次出场,每次均有送东西的情节描写!细细品来,她在不多的出场中,表现的老成、忠厚、善良、知分寸,甚至也可以说大义!她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好妈妈之一。(另一位老妈妈,乃是贾琏之乳母赵嬷嬷,另文详诉)

        由此可见,红楼梦中并非所有的经年老妈妈,都如同宝玉所说,一旦嫁了人了、年老之后就变成了连珠子都不如的死鱼眼睛。我们这位宋妈妈就是这样一颗在大观园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宝石明珠。料想宝玉在深夜的怡红院里,急切等待宋妈妈带回晴雯消息的时候,也会有那么一瞬间质疑自己武断的评论吧!

      由此也可以看到,作者何其用心,何其悲悯。总是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我想只要我们具慧眼,秉佛心,一定能做到心中有爱,发现爱,拥有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