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非遗文化

哪个民间传说是非遗
1个回答2023-11-13 04:11

非遗的民间传说是:盘古神话、女娲传说、西王母神话、观音传说、大禹治水传等。


1、盘古神话


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故事讲述了远古时期天地混沌,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开天辟地,其身形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故事。


2、女娲传说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3、西王母神话


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娘”等。西王母形象经历了从半人半兽、形象狰狞、掌瘟疫刑杀之神到握有长生不死药的吉神、天界女仙之首,再到化育万物的创世女神的多次转变。


4、观音传说


观音传说,浙江舟山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舟山各地流传的观音传说已有上千年历史,多从普陀山生发出来,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


5、大禹治水传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哪个民间传说是非遗
1个回答2023-12-02 20:01

非遗的民间传说包括盘古神话、女娲传说、西王母神话、观音传说和大禹治水传。

盘古神话是河南省桐柏县和泌阳县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故事讲述了远古时期天地混沌,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开天辟地,其身形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她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西王母又称为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娘等。西王母的形象经历了多次转变,从半人半兽、形象狰狞、掌瘟疫刑杀之神到握有长生不死药的吉神、天界女仙之首,再到化育万物的创世女神。

观音传说是浙江舟山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已有上千年历史。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和禹父子受命于尧和舜两位帝王,担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陕西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3-01-31 22:16
‍‍合阳面花面花在合阳又叫“花馍”、“花馒头”,它既有可看的观赏性,又有可吃的实用性,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面花艺术制作精巧,造型美观,民俗内涵丰富,婚庆、做寿、满月、祭祀等民间活动都有相应的面花。合阳县面花久负盛名,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
民俗文化手抄报大全,民俗文化是什么意思,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2-12-13 20:52
民族文化很广千姿百太
遗传的成语、俗语、名言
1个回答2024-02-13 06:09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s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 (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这句谚语隐含的-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鼍于第斗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飞蛾投火乙--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娥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种适应性,但当遇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老鼠毁坏作物,盗食粮食,人人都痛:恨。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竞争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产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讲民间风俗的俗语
1个回答2024-03-10 12:41
东北三k件宝,人o参、貂皮、鹿茸角 东北三r件宝:人u参、貂皮、乌5拉草 四川v人x不o怕辣,贵州人x怕不b辣,湖南人y辣不b怕 四川b的太y阳、云k南的风6,贵州落雨当过冬 四川y恐龙多,自贡是个h窝 桂林山l水2甲天l下p,阳朔山f水8甲桂林 雁门c关外有人e家,早穿皮袄午1穿纱,抱着火7炉吃西瓜 九d寨沟的水3,张家界的山o 泰山y天w下k雄 华山l天z下g险 嵩山d天x下h奥 衡山c天v下x秀 恒山t天s下o奇 峨嵋天y下y秀 青城天c下n幽 不l到长5城非好汉 不l到黄河心5不u死 漓江山x水3甲天s下v 上p有天t堂下v有苏杭 华山e自古一f条道 十t里温塘河,九s曲十q八s弯 不m到文7殊院,不p见5黄山n面 南岳山z的香,回龙山c的烛 pweㄊi┏Ыc俩.bァc俩.eㄊs咬Id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传承民间工艺助力非遗心得
1个回答2024-03-05 04:24
一年的非遗教学下来,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非遗课的有效教学
就是让学生了解、领会、传承。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课前的教具、学具的
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我都会先读教材,为“预设”打好基
础。这样才能体会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然后高质量的传达给学生。但是课堂
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资源多*的课
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体现良好的教学素质,全面把握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学校教
育是传承非遗的主要途径与有效手段:同时,要注重学生个*的发展的,不仅要使
非遗走进校园,还要走近学生,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
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
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民间传说国家非遗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28 13:19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保护。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将许多民间传说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比较知名的民间传说包括:


1.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这个传说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这个传说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是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孟姜女传说:这个传说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而历经艰辛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这个传说在河北、山东等地都有流传,是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白蛇传说:这个传说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这个传说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也是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以上三个比较知名的民间传说,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传说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壮族歌谣、四川羌族民间故事等。这些民间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保护,这些传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和民俗故事区别?
1个回答2024-01-29 18:33

中国民间故事和民俗故事的区别是民间故事是流传下来的,而民俗故事要根据自己的民俗习惯而编制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