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第三章石蚕原文

《昆虫记》关于石蚕的是哪一篇?
1个回答2024-04-11 05:56

石蚕是是蚕蛾的幼虫,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昆虫记石蚕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5-31 00:56

石蚕巧妙编织小鞘,躲避敌人的攻击,石蚕虽弱小,但能本能地运用活塞原理,尽情遨游,自有其生存的方式,我们任何生命都有自然存在的理由。石蚕的聪明自信可爱,自然界每种物种都有存在的理由,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昆虫记石蚕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3-21 12:20
昆虫记讲述了:石蚕巧妙编织小鞘,躲避敌人的攻击,石蚕虽弱小,但能本能地运用活塞原理,尽情遨游,自有其生存的方式,我们任何生命都有自然存在的理由。石蚕的聪明自信可爱,自然界每种物种都有存在的理由,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着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昆虫记石蚕的活动方式
1个回答2024-04-11 05:58

昆虫记石蚕的活动方式是,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相关信息

1、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

2、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3、昆虫记最让我受益的文章是石蚕的潜水艇、大自然的清洁工和美丽的孔雀蛾。石蚕的潜水艇一文让我明白石蚕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是凭着他们的本能,把芦苇的断茎,做潜水艇。大自然的清洁工让我明白了小昆虫也能清理大自然。孔雀蛾让我明白了生命是珍贵的。

4、昆虫记是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被誉为“昆虫史诗”。小小的昆虫被描绘的惟妙惟肖,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昆虫世界。感触最深的是作者研究昆虫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观察昆虫,他丧失了自己的生活规律。认真的观察昆虫。这种遇到困难决不退缩、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学习。

昆虫记中的石蚕有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5-06 11:54

石蚕巧妙编织小鞘,躲避敌人的攻击,启示要善于保护自己。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石蚕的特点
1个回答2023-10-12 01:11
石蚕是一种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水生昆虫,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通常只有两到三周绝裂。以下是石蚕的一些主要特点:
1. 外形特征:石蚕的头部及前胸背板呈黑色,翅膀为褐色,停栖时呈屋脊状,各脚细长。
2. 行为并瞎闭特点:石蚕是水栖性昆虫,平时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细砂、枯枝等黏结成神和巢,以躲避天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会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
3. 生理结构:石蚕的呼吸器官位于它的胸腹部,能够适应水生环境。
4. 生命周期:石蚕的生命周期很短,通常只有两到三周,但有些种类可能会稍长一些。
总之,石蚕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水生昆虫,其特点包括外形、行为、生理结构和生命周期等方面。
昆虫记石蚕捕猎方式
1个回答2024-05-12 21:53
昆虫记石蚕捕猎方式小鞘。
石蚕:擅于构筑巢室藏身或捕食,形状各异,有些呈喇叭状、筒状或不定型等,巢室材料就地利用,除了小沙石也会利用水中的枯叶,以吐出的丝线黏着,有些巢室前方有一个开口,方便取食自然流进的有机漂流物,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
石蚕:属石蚕蛾科,外形特点: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色,翅膀褐色,停栖时呈屋脊状,各脚细长。生活习性:幼虫为水栖性,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细砂、枯枝等黏结成巢,每一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巢型,成虫生活于溪流附近,栖息量很多。
昆虫记中昆虫的假死在哪一章
1个回答2024-02-20 01:40

昆虫记中昆虫的假死在第二章。

昆虫记第二章中法布尔研究昆虫装死的情况时,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大头黑步甲装死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最后真相大白,知道了它的秘密。他又逐一观察研究了烟黑吉丁,粪金龟,闪光吉丁等一系列昆虫。它们全都是静止几分钟,几秒钟便恢复活力。不少种类的昆虫甚至不采用装死。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昆虫记》简介: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有关小学生写的昆虫的文章(想像篇)
1个回答2024-02-13 05:55
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虫开始越冬。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坏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昆虫记第八章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04 17:19

《昆虫记》第八章内容概括:记录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等昆虫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