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舞蹈

哈尼宝贝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2-08 03:03

哈尼宝贝是云南哈尼族的。

哈尼宝贝是民族舞蹈,歌名中的“哈尼”有双重含义,第一是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整首歌最经典部分用的哈尼族方言吟唱,同时“哈尼”也是英文“honey”的音译,更是自然地加深了整首歌亲切的意味。

哈尼语(Han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 100万(1982)。分哈雅、碧卡、豪白 3个方言。哈雅方言又分哈尼和雅尼(侕尼)两个次方言。在缅甸、老挝、泰国境内称阿卡语,和西双版纳一带的雅尼次方言大体一致。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尼族的人口数为1733****人。

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有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从“和”音,其义均为“和人”。

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泥)、糯比(自称哈尼)等,其禾、窝、斡、俄、阿、哈亦从“和”音,含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在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和人”。

儿童舞蹈 哈尼 的音乐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2-22 12:22

就叫hone

y

开门红舞蹈 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10 06:46
1、开门红舞蹈是秧歌民族舞蹈。
2、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开门红舞蹈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15 09:12

1、开门红舞蹈是秧歌民族舞蹈。2、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民族风情:哈尼族艺术——舞蹈
1个回答2023-12-19 15:40
哈尼族的舞蹈
哈尼族在逢年过节,结社集会,出殡送葬,男女青年社交活动和某些祭祀场合,都要跳各种舞蹈。表演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多人集体舞等,从表演性质上可分为娱乐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娱乐性舞蹈的气氛热烈、动作简洁、粗犷,主要在节日庆典时表演,象:“罗作舞”、“腊阿瑟”、“竹筒舞”、“鼓舞”等;祭祀性舞蹈主要反映哈尼人祈求神灵保佑和崇拜神灵的心理,气氛庄严肃穆,动作沉稳缓慢,如“木雀舞”、“棕扇舞”等。
墨江自称阿木人的哈尼族,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舞蹈。婚礼前夕,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家屋外用松、竹等搭一座棚子,作为迎送新人和待客的活动场所。婚礼这一天,迎亲队在途中留下一部分人准备回程时接应,其余跟随新郎前往女家。当他们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一一敬酒敬茶,然后大家共舞进寨直抵棚子里。休息片刻,一对新人站在一张方桌旁,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
新郎、新娘在迎新队和送亲队簇拥下前往男家的半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棚子内外已摆满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一位能歌善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紧跟其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他端着上置三只碗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向每一桌取一点酒菜。待酒席快要结束时,一位厨师端着放有八只大碗的竹筛,从厨房里出来舞向每一酒席,客人们又象征性地给搛上菜肴。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众宾客纷纷离席,围成一圈又一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白族舞蹈的白族介绍
1个回答2024-03-05 13:40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关于它的族源,有以文献为据的“甘、青氐羌迁徙说”,有按考古发掘论断的“土著说”,有根据民族形成过程的“迁徙、土著融合弊乎说”,虽无定论,但都说明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他称较多。两汉时的“昆明”和三国、两晋以后的“叟”都与白族有渊源关系。唐宋史籍白蛮”,元明称“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1956年11月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无书面文字,在民歌、大本曲、戏曲和民间歌舞的唱词中,多借用汉字记白语。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湖南桑植县,四川西昌地区和贵州华节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的都城。相传早在汉武帝时,叶榆(今大理)人张叔、盛览曾向乎洞司马相如习经学赋。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击灭五诏,攻占大厘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大理地区建立起南诏岁卜枯政权。此后,南诏向唐王朝频繁派遣友好使者及送子弟到成都学习汉文化,大量传入了中原的文化典籍。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吟咏过南诏的历史。

高山族舞蹈
1个回答2024-01-30 23:56
高山族的民间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已经成为高山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山族的舞蹈以模拟、反映和再现捕渔、狩猎、农耕等生产、生活的动作、场景为主,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色彩。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为集体群舞。人数从几十到数百,甚至上千。常常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人携手成为圆圈,忽尔“挽手合围”,忽尔“连臂踏歌”,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场面壮观热烈。常见的高山族民间舞蹈有:

拉手舞:是高山族最为流行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成为高山族舞蹈,他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杵歌:高山族有用杵和臼舂米的习惯,杵歌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劳动场景,舞蹈时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鲜花,持杵围臼,且歌且舞,节奏由慢及快编制成意趣独具特色的劳动乐章。

甩发舞:是雅美人妇女独具特色的舞蹈之一,一般参加人数不限,有长发者便可。舞蹈时妇女们排成一列,手臂相挽,双手抚胸,脚步前后踏动,慢慢地摇动身躯和长发。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身体和头部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大,逐渐进入高潮:前进、曲膝弯腰、长发前甩,继而后退、直腰,顺势将头发急速甩起。如此前后交替,周而复始。甩发舞以飘拂甩动的长长黑发为表演中心,蕴含着强烈的原始生命力,一直深受高山族人民的喜爱。
高山族舞蹈有啥
1个回答2024-01-29 21:18
台湾高山族舞蹈主要有祭舞、酒舞、模拟舞三种,自然淳朴、热情奔放,是劳动和生活的再现,也是力与美的结合。不同族群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
白族有什么舞蹈
1个回答2024-02-29 09:38
霸王鞭舞,猜敏八角鼓与“双飞燕”,“哩格高”与“打呀撒塞”,白族又叫“打歌”迹陵,
龙狮舞,“白鹤舞”、“鹿鹤同春”、“凤赶麒麟”、“耍牛穗州枝”、“耍马”、“耍刀”等
白族有什么舞蹈
1个回答2024-03-01 06:52
  白族民间舞蹈今收集到七十四种。最具代表性和流传最广的是“霸王鞭舞”,它不仅在“绕三灵”、“闹春王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活动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娶嫁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较早记述白族霸王鞭舞的是清咸丰年间大理诗人段位写的《绕三灵竹枝词》,其中对白族霸王鞭和“八角鼓”叙述得颇为详尽。说明在清代霸王鞭即已流行大理地区。 

  白族霸王鞭有各种套路,打法名目繁多,计有百种。除大理绕三灵中的霸王鞭外,洱源县的闹春王正月与田家乐中的霸王鞭,以及剑川的石龙霸王鞭、云龙霸王鞭和宾川霸王鞭都各具特色。 

  在绕三灵中,跟霸王鞭联袂而舞的还有八角鼓与“双飞燕”两种舞蹈。绕三灵只在大理古城附近进行,因而这两种舞蹈也只流传在洱海周围。 

  “哩格高”与“打呀撒塞”,白族又叫“打歌”。它产生的时代,目前无可靠的资料可稽,从歌舞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看,可能与白族先民的游牧、狩猎生活有关。如洱源西山的哩格高,是唱、走、舞融为一体,以唱为主,动作缓慢抒情。剑川东山的打呀撒塞,动作简单古朴。更多地保留了白族原始歌舞的特征。 

  龙狮舞也是古老的白族民间舞蹈。白族地区古代湖泽遍布,不仅龙的神话传说特别多,且楼堂亭阁多有龙的雕刻。今大理市,尚有“龙首关”、“龙尾关”和“黑龙桥”等地名。白族的龙舞从造型到表演,都有独到的特点。如剑川白族求雨时的“龙舞”是用柳枝扎成。大理白族的龙舞,龙头、龙身和龙尾互不衔接,舞起来大幅度的转动比较自如,远看却有有浑然一体之感。清《大理县志》载:“元夕,家家燃灯,亦有鱼龙走马及鳌山诸戏……游人歌舞达旦。”可见龙舞在大理清代就很盛行。白族地区的狮舞由来已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