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典型事例

刘备爱才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1 21:58
1.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是刘备曾经对关羽和张飞说的话。



2.刘备三顾茅庐:去找诸葛亮两次皆无结果,但没有放弃,第三次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成为刘备军师。



3.如鱼得水:诸葛亮到刘备帐下时,大家都不相信诸葛亮的实力,只有刘备说自己得到诸葛亮,就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4.摔亲子:赵云于长坂坡救出刘备之子阿斗,刘备曾想摔阿斗,说因为这个儿子,差点害他少了一员大将。



5.不杀魏延:魏延反叛自己主公来投靠刘备,诸葛亮以为不行,说此人反骨像,日后定叛刘备,刘备不忍,就录用了魏延。



6.录用庞统:庞统刚来刘备帐下,刘备看其长相丑陋,就用它为县令,不料其竟有很大的才能,张飞得知后,报告刘备,刘备马上亲自来看庞统。
刘备的爱民事例
1个回答2024-03-17 07:30
携民渡江,撤离新野的时候
刘备为人谦和的例子
4个回答2024-01-03 18:22
1对商人阶级的张世平、苏双表示尊敬(当时社会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做工的不如种地的,种地的不如做官的。而做生意的,连种地、做工的人都不如。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当时商人的特点比较恰当:穷得只剩下钱了。 而刘备则也算是个有着皇室血统的人)

2豪强地主刘平看不起刘备就派刺杀,不过刺杀未遂。缘故不是刘备防范太严刺客没有下手的机会,也不是刺客身手太差不能得手,而是刺客根本就没有动手—他被刘备雷到了,因为刘备的魅力。

刘备的“善下人”,不论对什么身份的人都给予礼遇,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做人原则。他能够具有这种良好品质,除了个人修养之外,还与家庭出身和成长环境有关。他出身平民阶层,生长在平民中间,一方面没有傲人的资本,另一方面更能对平民给予理解和尊重。
但不是每一个平民出身的人都能具备这种优良品质。一朝富贵就忘本、一旦得志便猖狂的人,想必大伙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此时刘备就习惯性地给予刺客礼遇,在他眼里这个刺客和其他的百姓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需要关爱的子民。
刺客却非常不习惯这些礼遇。他习惯的是权贵的蔑视,习惯的是世人的冷漠。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国家干部,比别的长官大人好得不是一星半点。难道就为了一点金钱,我就要杀死这个难得的好干部?不,我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于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原本为刺杀刘备而来的刺客,毅然决然地决定自首。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供出了雇主刘平,还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敬佩,以及差点铸成大错的痛悔之情。随后离去。
这个有点离谱的刺杀故事再一次印证了刘备的魅力有多大。

3三顾草庐(不多说了吧,大家都知道)
现代战争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典型实例
1个回答2023-01-16 13:26
第四、五次中东战争
刘备的爱民事例
1个回答2022-09-05 07:36
携民渡江,撤离新野的时候
刘备优柔寡断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18 23:40
黄巾之战后,刘备被封县尉,恰逢督邮前去,督邮鱼肉百姓,张飞劝刘备杀掉督邮挂印潜逃,刘备不答;
陶谦让徐州,刘备一直不接受,说:“处其城而夺其地,是不义。”直到陶谦死,刘备才代理徐州;
白河之战后,刘备败走新野,诸葛亮要求刘备弃掉百姓,自己随军队前往江夏,刘备望江不答;
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备听闻,血沾龙袍,张飞数劝讨伐东吴,刘备以诸葛亮“联吴抗魏”建议沉默数天;
曹丕废除汉献帝,众将领要刘备称王讨贼,刘备听闻,连续月余不理朝政;
讨吴之战失利,火烧连营,众将领折返白帝城,要求养精蓄锐,再次伐吴,刘备含泪不答。
刘备优柔寡断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0 04:01
刘璋邀请刘备入益州一同对抗张鲁,刘璋的派来的使者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夺取益州。刘备犹豫不决,庞统劝说刘备不要舍弃良机。刘备没有同意庞统的观点,犹豫再三后留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等人进入益州。
同年,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借机擒住刘璋,刘备感觉自己还没有在四川站住脚跟,拒绝了这个建议。之后,刘璋回到了成都,而刘备驻扎在葭萌关。
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上中下”三条密计,刘备犹豫再三后没选择上策而选择中策,最终害庞统身死。
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要举例子)
2个回答2023-02-10 17:35
刘备在我看来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位虚伪的伪君子。你要是看过三国演义就知道了~例子很多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