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每一章读书笔记

谁有《童年》第八章到第十三章的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4-02-27 02:58
《童年》第八章到第十三章的读书笔jiandan
文笔好是指文章写的号吗?
1个回答2022-12-09 01:18
是写得好,不是写的号
《童年》第4章的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4-01-31 14:35
《童年》第4章的读书笔记
1、外祖母做祷告:外祖母每晚都祷告,一只手按住胸口,一只手不慌不忙地间歇地画着十字,哪天有烦恼,吵架,斗殴,哪天祈祷得越久。
2、外祖母的故事:外祖母说她见过天使——云雾一般,透亮透亮的,还告诉阿廖沙外祖父把外祖母打得半死的事,外祖母还讲了两次她看见鬼的事,第一次是一个个头挺大,毛茸茸的黑鬼在屋顶的烟囱旁嗅着,外祖母画十字咒它,它便滚下来死了,第二次是半夜在浴室洗衣服时,一群小鬼涌进来,围住外祖母,外祖母晕了过去,而外祖母十分怕蟑螂,能十分清楚地听到蟑螂爬动,而每次都说对了。
3、失火了:当外祖母祈祷时,外祖父冲进来说失火了。外祖母有顺坚定地指挥人们摘下圣像,给小孩穿上衣服,牵走巴,自己冲进去抢出即将爆炸的硫酸盐、请求街坊帮助,一个骑马的人冲进院子,一大群黑乎乎的人挡住了火,火灭了,纳塔利娅舅母要生孩子,最后因难产而死了。
供参考。
下笔成章成语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2-20 05:23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语出] 《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 成;不能写作“诚”。
[近义] 下笔成章 锦心绣口
[反义] 语无伦次 不知所云
[用法] 有时跟“下笔成文”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下笔成章 出处
1个回答2024-02-14 22:10
1、下笔成章的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2、下笔成章的拼音:【xià bǐ chéng zhāng】。
3、下笔成章的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下笔成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5 06:36

人们用"下笔成章"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写得既好又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聪明的,他的背后肯定付出了很多,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出口成章。

简笔有什么特点(文章)
1个回答2024-02-19 10:59
简笔画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它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它的制作要求不再于机械地临摹仿写,而在于概括、简洁的写意、传神。
简笔画的特点是:概括、形象、简练、实用、易学、好记。
简笔画简单易学,少则一二笔,多则五六笔就可以将物像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一种绘画技能。
简笔画通常用单线表现,不求细节,意在物像大的外形轮廓和主要特征,既形象又生动,一目了然。因此,要求每个学习绘画者必须懂得简笔画造型的特点好规律,熟练的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技能,达到笔笔画准,运笔自如,得心应手。
运笔时要大胆落笔,流畅自然,不重笔,不修改,画线要一笔画成,形象准确。在绘画过程中,要做到眼、脑、手协调一致,眼到手到,一气呵成。抓比例关系时要注意整体,养成整体观察,落笔准确的习惯,使画出的线条既准确又有力度。
下笔成章成语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04 18:16

下笔成章【读音】:xià bǐ chéng zhāng【解释】: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童年三章的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4-03-05 03:06

《童年》第三章读书笔记 第三章主要讲了四个部分,第一个是“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阿廖沙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原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名人传每一章节的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4-03-08 08:33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深有感触.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地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这个作品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丽,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地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国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3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当今社会上的人们,还能理解吗?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