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梗概500

绿山墙的安妮作者简介,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4-01-31 03:18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作者简介露西·莫德·蒙格玛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蒙格玛利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16岁时创作的小说被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广受好评。《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风靡全球。

绿山墙的安妮梗概?
1个回答2024-02-27 05:08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相关说明

蒙哥马利在写《绿山墙的安妮》时,并没有使用多么特别的手法,她只是选取了贴近生活的、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喜剧性事件,运用传统的儿童文学中最常见的生动的儿童语言及动作的描写,同时加以典型的环境衬托。

但是,正是这些传统写作手法的成功结合,使这部作品成了一部闻名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也使“安妮”成为了“继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绿山墙的安妮内容梗概
1个回答2024-01-22 03:46
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生不久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六岁,她一开始到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又被送到孤儿院。十一岁的时候,住在绿山墙岛上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泼乐观,她因为天真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又因为善良和直率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生病的马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留着家乡当了小学教师。
绿山墙的安妮 其中一个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4-01-24 16:11

1、里德太太惊讶万分

马修和马里拉要收养一个男孩,帮他们干农活。但是当马修去火车站接孩子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孩。马修决定把她带回家,让马里拉告诉这个对新家充满希望的女孩残酷的现实。安妮很高兴,在回绿山墙的路上喋喋不休。

马修.卡斯伯特驾着马车向布莱特河驶去。马修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除了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之外,他几乎怕所有的女人。

马修从外表上看,他是有点儿奇怪:长长的头发成铁灰色。马修去车站去接一个男孩儿,但是,他接到的是一个女孩儿。女孩儿声音甜美,非常富有想象力,跟马修一路谈着。马修很喜欢他。

2、紫水晶别针

安妮很喜欢玛丽亚母亲传给玛丽亚的紫水晶别针,郊游别针丢了,觉得与安妮有关,但安妮只承认戴过,玛丽亚确信是安妮。安妮只好撒谎,没想到气炸了肺的玛丽亚还是不让她去。之后玛丽亚找到了别针,明白错怪了安妮,急忙“释放”她,让她如愿去郊游了。

3、打架

开学了,捣蛋鬼吉尔巴特回来了。上课时,他没有成功引起安妮注意,就轻声叫她“红萝卜”,安妮一时激愤,用石板打了他头,老师没有处罚吉尔巴特,因为他成绩很好。

老师让大家乖乖坐着,孩子们却跑出去玩了,安妮回来较晚,与男孩们一起进来,老师让她跟吉尔巴特同桌!生气的安妮决定不上学了。

4、琳达夫人来访

玛丽亚打算把安妮送回去,但院长提到要将她送到刻薄的彼德太太身边,玛丽亚又改了主意,留下安妮,打算好好教育她。

琳达夫人来访(主要是因为玛丽亚留下了安妮而不是再要一个男孩),说安妮长相不好看,头发像胡萝卜,安妮一时气愤,出言顶撞了琳达夫人,致使琳达夫人生气地拂袖而去。

5、一起去上学

安妮与琳达夫人一起去上学,由于路上采花装饰而耽误时间,夫人先走了。安妮的装束引起别人注意。安妮对老师提的问题对答如流,老师却对她的疑问不理不睬。回家,安妮向玛丽亚诉说。玛丽亚批评她上课不该注意衣服事,却在牧师祷词上与安妮起了共鸣。

绿山墙的安妮!!部分梗概!!
1个回答2024-02-12 07:59
这样吧,你能不能不说名字,就告诉我你要第几章的,我给你打
绿山墙的安妮大概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17:12
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



马修和玛莉娜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像。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玫瑰会说话,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是自己的两个知心朋友,可以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绿山墙的安妮>>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3-12-11 22:17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儿安妮。

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儿。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

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儿,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

然而她知恩图报,当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她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扩展资料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小说的意义:

安妮的经历是每一个人都要走过的人生过程—成长、求学、恋爱、结婚、生子、工作。在这一意义上说,《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供少男少女们阅读的成长小说,指导他们像安妮那样用热情、纯真、坚韧和坦诚去而对生活中的困苦与磨难。

以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去追求人世间比金钱财富、名誉地位更宝贵的东西;教育他们热爱人和自然,从大自然中、从想象中寻找快乐和满足,敞开心胸去体会世界的关好与生活的喜悦,用活泼自然的心灵,照亮自己和周围的人们。

教会他们如何在缺乏关爱和足够的物质生活条件的逆境中坚强地站起来,敢于拥有满载希望和理想的翅膀,化期待为前进的动力,用知识和修养来充实自己,用无尽的想象滋润自己的生活、造就自己的人格,使人生焕发出智能的光辉。

绿山墙的安妮其中一个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4-01-14 14:51
第二章的

马修去车站接的是男孩子,可为什么等待他的却是女孩?马修满脑子的问号,可是经过车站站长证实过后,他不得不认为这个瘦骨嶙峋的女孩安妮就是他以后的孩子。马修是个害羞的中老年男人,可安妮却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子。也许马修会在和安妮的想处下变得开朗吧!马修把安妮接会家的路上,安妮的举动实在令马修难以接受,可从马修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还是非常喜欢这一个小姑娘的,她的每一句话他都听得非常有味。安妮真的和童话里的孩子似的:她愿意在树上住;她还把面容较丑陋的自己想象成新娘;她还有一个当新娘的梦想;她还有一串串的奇怪问题。天真的安妮脑袋里究竟想了些什么,无人知晓。安妮很讨厌妇女和小女孩,因为安妮知道自己长的不漂亮,穿的不华丽。她很不喜欢别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
绿山墙的安妮其中一个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4-01-07 10:18
第二章的

马修去车站接的是男孩子,可为什么等待他的却是女孩?马修满脑子的问号,可是经过车站站长证实过后,他不得不认为这个瘦骨嶙峋的女孩安妮就是他以后的孩子。马修是个害羞的中老年男人,可安妮却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子。也许马修会在和安妮的想处下变得开朗吧!马修把安妮接会家的路上,安妮的举动实在令马修难以接受,可从马修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还是非常喜欢这一个小姑娘的,她的每一句话他都听得非常有味。安妮真的和童话里的孩子似的:她愿意在树上住;她还把面容较丑陋的自己想象成新娘;她还有一个当新娘的梦想;她还有一串串的奇怪问题。天真的安妮脑袋里究竟想了些什么,无人知晓。安妮很讨厌妇女和小女孩,因为安妮知道自己长的不漂亮,穿的不华丽。她很不喜欢别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
绿山墙的安妮 第二十章梗概
1个回答2022-09-23 11:56
玛瑞拉让她去巴里夫人家借纸样,安妮很害怕,因为要穿过“幽灵森林”,玛瑞拉觉得太好笑,就硬让她去了。最后安妮飞跑回来,说自己再不瞎想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