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留言

留学学商科
1个回答2024-02-01 17:36
说实话 没什么差别 商科读出来都差不多 一定要选的话可以考虑营销 什么国际管理太水 学些什么管理理论 像什么文化冲突管理 一点用都没有 那些都是公司中高层去镀金应该学的
我想问下电影《生死停留》到底讲的什么? 果然是高智商电影,看不懂!
1个回答2024-03-01 13:41
这还不简单!生死停留之际让我们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啊 真笨
老人带孩子逛商场的时候,孩子把镜子弄坏了,商场人员把老人孩子扣留一个多小时
1个回答2024-01-31 02:34
打电话给家里人送钱啊。说赔又没钱那走了商场找谁去呢?
加拿大留学多伦多大学商科专业有推荐的吗?最好是金融相关的
1个回答2024-01-24 11:29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商科专业在加拿大乃至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如果您想要在多伦多大学就读商科专业,以下是一些金融相关课程的推荐。
1.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s)
本课程着重介绍金融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策略,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以及期权等领域的投资理念与实践,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各种机制和交易方式,并能够从中获取更好的收益。
2. 金融工程学 (Financial Engineering)
这是一门高级课程,主要探讨关于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数学模型,学生将学会金融数学和金融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判行问题,比如风险管理、期权定价和高频交易等等。
3. 资产定价 (Asset Pricing)
该门课程主要探讨资产和证券价格的确定,依据资产定价理论,探讨区分风险和回报、资本市场的效率以及交易策略等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资产定价的核心理论和模型。
4. 投资管理 (Investment Management)
投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该门课程涵盖了证券分析、投资债券、股票和衍生品等的投资技术和策略。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投资组合分析、如何开拓新的投资机会、如何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实现风险管理等。
以上仅为推荐课程,多伦多大学商科链猛专业涵盖的范围广泛,除了上述课程还有国际金融、衍生品金融、商掘唤哗业银行管理等等。不论您选择哪门课程,都需要具备在数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良好的英语阅读与口语能力是必备条件。
怎么看待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1个回答2024-03-11 09:38

这句话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全诗为: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写对友人的思念,也流露出身世冷落之感。首句“竹坞无尘水槛清”写骆氏亭的环境,显得格外清幽雅洁。次句“相思迢递隔重城”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迢递”,即遥远的样子,诗人所在的骆氏亭,距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十分遥远,中间隔着一重重的城关。此二句,一写环境之清幽,一写心情之孤寂,略带惆怅寂寥的情绪。


“秋阴不散霜飞晚”句,写景抒情,渲染了萧索悲凉的气氛。时至深秋,阴云连日不散,孕育着秋雨,连霜都来得晚了。诗人暂住在骆氏亭,心情本来就低落,又加之整日阴霾的天气,愁情更加一层。“留得残荷听雨声”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情感悲到极致,意境却美到极致。“残荷”是红莲的故衣,经历了夏与秋的变换,越发的沧桑,雨打残荷的声音想必也不会那么悦耳。只是,在这样的一个秋夜,除了萧萧风雨声,最动听的恐怕就剩下雨打残荷声了吧。聆听那点点滴滴的雨声,总算胜得过一个人孤独地度过这漫漫长夜。一个“留”字,足见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哪首诗里面的?
1个回答2024-03-21 20:57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哪首诗里面的?
1个回答2024-04-24 15:42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原文为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词赏析】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