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论全文

乐毅论讲的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1-30 17:46

被称为“文书双绝”的就要数明朝王宠笔下的《乐毅论》了。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乐毅论》,《乐毅论》是由三国时期的魏国夏侯玄撰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对于后世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抄写过《乐毅论》,但是其真迹早已流失,留下的只有石刻,早已失去了原本的书法意味。

“文书双绝”的作品,不仅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的书法技艺,更是能普及相应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而王宠笔下的《乐毅论》则是堪称是绝美,字字都是精髓。

关于毅力的论点论据
1个回答2024-02-07 22:58

关于毅力的论点论据:

1、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

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2、莫泊桑到30岁时,连一篇作品都没发表。他开始丧失信心,想改行经商。他姐姐建议他去拜访大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的《包法利夫人》被退了19次稿,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

回家后,莫泊桑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19世纪“短篇小说之王”。

3、法国有一名记者叫博迪,年轻的时候因一场大病导致四肢瘫痪。在全身的器官中,能动的只有左眼。可是,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只能通过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出来。

助手每一次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她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确。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的,有时不一定准确,他们需要查词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可以想像,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艰难!

几个月后,他们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20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

4、1984年,创造麦当劳奇迹的雷·克罗克与世长辞了,享年81岁。在麦当劳总部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克罗克的座右铭,其文写道:

在世界上,毅力是无可替代的。才能无法代替它,有才能却失败就是蠢材;天才无法代替它,没有报偿的天才只是个蠢材;教育无法代替它,世界上到处是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毅力和决心是无所不能的。

5、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在一次战斗中,手臂中了庞德放的冷箭,由于箭头有毒,等箭拔出时,毒已浸到骨头上。神医华佗决定为他刮骨疗毒。关羽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将手臂伸给华佗。

华佗用一把尖刀割开皮肉,露出骨头后,用刀在已经发黑的地方来回用劲地刮,从远处都能听到响声,军帐中的人个个吓得变了脸色。可关羽依然神情自然,继续与马良下棋,没有半点痛苦的样子。一会儿,盆里的血流满了。

骨头上的毒刮完后,华佗用药敷上,又用针线将伤口缝和。关羽笑着站了起来,对大家说:“我的手臂伸展自如,一点不痛,华佗真不愧是神医啊!”华佗对关羽面不改色、神态自若谈笑风生的超人壮举赞叹不止。

简答《论毅力》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1个回答2024-01-24 05:25
对比论证:

从论点看--“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其中隐含着两个方面:一“成”,一“败”。



从论证看-- 首先,反复进行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 然后,突出顺境与逆境的对比;



最后,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对比;



总之,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论毅力》的核心观点是
1个回答2024-02-09 21:48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王羲之乐毅论特点解析?
1个回答2024-02-01 09:33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

乐毅论是王羲之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2-29 04:02
《乐毅论》系王羲之小楷法帖,创作于永和四年(348年)。《乐毅论》为三国时期夏侯玄所撰,是一篇论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征战主事的文章。王羲之抄写这篇书迹,是付给其子王献之的。原迹久已不存,有《越州石氏帖》、《玉烟堂帖》、《快雪堂帖》等众多刻本传世。
《论毅力》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个回答2023-11-28 14:36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自始至终采取了正反对举的手法。如论点中的正反成败的对举;论述中逆顺对举,至强之人与其他四种人对举,成功者与旁观者对举,彼与我对举,功亏—篑的造山者与虽覆—篑的填土者对举。在这些对举中,处处贯穿着有毅力与无毅力两种态度的对比,贯穿着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
乐毅论是碑石还是墓志
1个回答2024-03-05 11:48
是碑石不是墓志!
羲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相传只有《乐毅论》是王羲之亲笔书写上石的,其他都是以纸本或绢本流传的。唐太宗搜集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只有《乐毅论》的石刻尚在,后来太宗去世时被随葬于昭陵。朱氏后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发昭陵,得到《乐毅论》石刻,才使之复传于世间。也有人说此石刻在随葬时,被太宗公主用伪造的石刻调换了,真石刻原不曾入墓穴。此石刻到本朝入于高绅学士家。

皇祐年间,高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石刻在其家。此时石刻已破损残缺,其文最末只剩一个“海”字的那一块就是。此后十余年,高安世家在苏州,石刻已破裂为好几片,用铁箍箍在一起。后来安世死去,石刻也不知所在。或说石刻流落到了苏州的一个富豪家里,然而也没有人再见到过。

现在流传的《乐毅论》都是石刻本的摹本,笔画已没有先前石刻本的清劲之风。羲之的小楷字作品,大概到此就绝迹了。

真正王羲之的作品在历经千年的流传中,被赝品替代或遗失的太多,到今天已经不多见了。传说真迹《兰亭序》也在唐太宗的墓中,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机会见到。
李毅和欧阳哪个申论好
1个回答2024-03-17 10:39
申论学习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大作文上,但其实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前面的小题。大作文最多能拉开十分,但是前面的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和对策题有时候能拉开三十分的差距。个人觉得最难的是综合分析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出自论语哪篇
3个回答2023-09-03 23:56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第八》,原文是:
曾子曰:“士圆腔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橘乎衫为己任,不亦重乎?死顷纤而后已,不亦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