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始通神

"读书万卷始通神"的意思
4个回答2022-09-12 14:32

读书万卷始通神: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注释:

①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

②通神:形容才思敏捷。

典故:

       苏东坡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横溢,名声远播,应该受到很多女孩的热望,至少曾经被苏氏堂叔的女儿,一个堂妹喜欢过。苏东坡也喜欢这个叫“十二娘”的堂妹。这种纯粹的情窦初开与朦胧的爱意弥漫,注定是令人难以自抑的。当然同姓不能结婚,堂妹从眉州远嫁到了福建靖江一个叫柳仲远的文学青年。老苏面对这样的现实,内心有多少纠结和挣扎,我们不能瞎猜。不过,许多年后苏东坡杭州为官时,跑到了福建靖江,在堂妹家足足住了三个月。是公差,还是自费,为何而去?

       在此期间,老苏只干三件事:瞎逛、喝酒、写诗。堂妹已经子女成行,再叨咕前情显然不对头;但是,借写诗表达一下后悔懊恼,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做就很看上去很儒雅、很君子。老苏写给杭州太守陈襄写的一首诗是这样的: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镂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读书万卷始通神出自哪?
2个回答2022-06-17 10:26
出自苏轼的诗《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颓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吾博通万卷书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08-09 06:15
我博览通晓万卷书籍。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万卷始通神 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1-30 13:54
前一句腹有诗书-腹中有书,是说把知识学会吸收就如同把饭吃入腹中一样;气自华的“气”是书生意气的气,吟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那忽然而至的感情就可称为“气”,华是华丽的意思
后一句取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读的书多了,落笔写文更有文采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6-05 03:16

把知识学会吸收就如同把饭吃入腹中一样,吟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那忽然而至的感情就可称为“气”,华是华丽的意思。后一句取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读的书多了,落笔写文更有文采。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4-20 03:56
把知识学会吸收就如同把饭吃入腹中一样,吟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那忽然而至的感情就可称为“气”,华是华丽的意思。后一句取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读的书多了,落笔写文更有文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下一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5-18 15:10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3-10 14:0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出自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说>>中钱泳生平简介:钱泳原名鹤,字立群,号梅溪居士,无锡人。生于1759,卒于1844,享年85岁。钱泳出身于名门望族却不事科举,这到底是因为家里有钱,不用稻粱谋,还是因为个性使然,已无史料可查。这在今天也有点不可思议。这就像现在的孩子能考大学却执意不考。也许正因为如此,钱泳才会行万路里,读万卷书,不人云亦云,也才会年过八秩仍著述不辍,身后留名史册,为我们无锡人世代引以为骄傲。读明清笔记,怎么也绕不开钱泳的《履园丛话》。这本古代笔记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而著称。全书分24卷,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书画、诗词小说、社会异闻、人物轶事、风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话梦幻、鬼神精怪等许多方面,堪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钱泳晚年潜居履园,“于灌园之暇,就耳目所睹闻,自为笺记”,自谦其为“遣愁索笑之笔”。他自序《履园丛话》,是清道光十八年七月,时年八十。说钱泳退隐归里,是指他年方弱冠即离家远行,长年游幕异乡,足迹遍及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五十年后才回归故里,过起隐居生活来。通常读书人所说的退隐,是指做官的年老多病,做不了官了,回家颐养天年;或者是耿直气盛,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还自问胡不归;而钱泳的退隐与这些人不同,因为钱泳一辈子没做过官,甚至从未考过举人进士,故比之于做官的退出官场,更像武林人退出江湖。钱泳是清代著名学者,生前精通金石碑版之学,尤善篆书。即便到了二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墨宝亦随处可见;如扬州的明月楼,常熟的钱牧斋墓,不一而足。钱牧斋本是明朝大臣,官至礼部尚书,清兵下江南时,率领弘光朝廷的官员向多铎投降,并派人四处张贴榜文,号召百姓不要抵抗,免得化为齑粉,故大节有亏,人所不齿。就在乾隆皇帝亦大骂钱牧斋“丧心无耻”,查禁他的著作,江南文人愈加鄙夷他是“江浙五不肖”之首时,钱泳却毅然为荒废已久的钱牧斋墓“集刻苏文忠书曰‘东涧老人墓’五字,碣立于墓前,观者莫不笑之。”此若逆水行舟,要有多大的勇气才敢这样呵!钱牧斋所著的《初学集》、《有学集》、《国初群雄事略》及《列朝诗集》,至今仍是明清史学者所研究的重要著作。钱泳为钱牧斋墓刻字,是尊重身为文人的钱牧斋,而不是屈膝投降的钱牧斋。一是一,二是二,钱泳没错。钱泳在《履园丛话》“血袍”一节中,对抗清殉节的杨廷枢更为尊重,敬仰之情溢于字里行间。通常认为,女子裹足从宋代起,历经元明清直至民国,前后经历700余年。所谓裹足,是把女子的脚从小用布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人称“三寸金莲”。钱泳自幼精通经史,博览群书,尤其擅长于史学考辨。他在《履园丛话》“裹足”一节中,不厌其烦地追溯裹足的来由。他发觉古人推崇女子裹足,是因为喜欢看女人穿一种小巧玲珑的舞鞋跳舞,认为舞鞋越小越好看,自然也希望女人的脚一个比一个小。钱泳考证,裹足“起于南唐李后主,至宋时有裹有不裹”。于是他在书中写道:“大凡女人之德,自以性情柔和为第一义,容貌端庄为第二义,至足之大小,本无足重轻。”钱泳于每个女人都得裹足的清代,发出革除这一陋习的呼吁,使他与同样反对裹足的袁枚、李汝珍、俞正燮和龚自珍等齐名。
读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你有什么感想
1个回答2024-05-07 20:18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才能将学到的应用到生活。这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