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背景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2-06 13:44
唐初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繁荣,出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学士和诗文。王勃、杨炯、户昭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唐初四杰"。"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王勃,维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村)人。他出身于望族,自小就聪敏好学,诗文出众,十四岁被推举出仕,十七岁就被授官朝散郎,到沛王府担任修撰。

王勃年岁不大,文主习气却很重,才高气傲,不懂得拍马奉承,在沛王府时闲来常与几位王爷斗鸡玩耍,他做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斗鸡是一种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双方的鸡不服输,鸡的主人也争胜斗强,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助鸡争斗的游戏文章,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很为气愤,就将他逐出了沛王府。

王勃离开了沛王府,游历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曾到过边远的巴蜀地区,这使他大开眼界,诗文功夫更有长进。后来他出任貌州参军,仍旧放纵自己,牵扯到一件案件,犯了死罪,他的父亲因此受到牵连,贬到荒凉的交趾(海南)。后来,王勃死罪被赦免,但官职被革去了。

王勃才高志更高,但接连受到打击,他的意志不免有些消沉,他孤身一人流落异乡,决定到交趾去与父母亲团聚。

一路行来,来到了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顺道拜望了洪州都督阎伯屿。他本想尽了礼义后要立即走的,却被好客的主人留住了。时值九月初九重阳节,阎伯屿邀请了许多名士,在重修的膝王阁上登高,欢宴,赋诗。这是一个盛会,才名出众的王勃便被主人留了下来。

滕王阁建在长洲之上,前临赣江,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去处。它始建于唐太宗的兄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的时候,因为李元婴受封膛王,故叫做胜王阁。此阁年久失修,阎伯屿是个风雅之士,便进行了重修,使胜王阁重现昔日风采。

这一天,滕王阁上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阎伯屿有个侄儿,苦读诗文十余年,他想让侄儿为滕王阁作序,再让大家吹捧一番,以此露脸扬名。他的侄儿当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为作好序文,精心作了准备。王勃察颜观色,已知阎伯屿举办此次盛会的缘由,他才高气盛,自然不甘人后,再瞧瞧那位阎公子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明显是志大才疏之流。

酒过三巡,都督府的一个幕僚提出为重修胜王阁作序之事。阎伯屿故作姿态,对众人说:"王子安(王勃的字)才情过人,此序应由他作。"其实,他想王勃一定会谦让一番,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由他的侄儿来作序。谁知阎伯屿弄巧成拙,席上几个有头脸的名士都附和他的建议,一致推举由王勃作序。王勃当仁不让,笑说:"承蒙诸位如此抬举,我不能扫了大家的雅兴。"说罢就朝安排好笔墨纸张的案子走去。他略一思索,便挥笔疾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步,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寥寥数言,王勃把洪州的地理历史、人文都精妙地概括进去了,接着他又写今日之盛会,对阎伯屿重建滕王阁加以颂扬,便更多地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景况引为感叹,他借景寓意地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消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蟸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整篇《腾王阁序》一气呵成,字字玑珠,句句精妙。众相争观,交口称赞。阎公子自愧不如,简直怀疑自己是个读十数年诗文的蒙童,阎伯屿感叹道:"如此才情,我那侄儿相差何止千里,这样的锦绣文章,惊世骇俗,世间少有。"

王勃离开洪州之后,继续赶往交趾,在渡海时遇到风浪,不慎翻船。王勃淹死海中,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一个杰出的诗人,就这样怀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只有他写的那篇《腾王阁序》代代相传,永驻人间。
王勃《滕王阁序》详细写作背景,谢谢
1个回答2022-09-28 16:42
王勃还是四大才子之一
王勃(滕王阁序)的全文
1个回答2022-05-17 09:57
高中课本都有
求王勃【滕王阁序】
1个回答2023-02-12 17:52
一楼答的太好了
滕王阁序有着怎样的故事背景?
1个回答2024-02-24 03:35

王勃写序的故事流传甚广。主要情节就是,当时的都督阎公,在重阳节,遍请当地名流,征集大作,为滕王阁作记。但其实是为了炫耀他女婿的文才,他的女婿吴子章前一天晚上就构思好了序文,因此在座的诸人都推辞,好把机会留给吴子章,可是到了王勃面前,他毫不推辞的就接受了,惹怒了阎都督,阎公退到内室,只让仆童招待王勃。王勃落笔,写一句,小童就奔跑到内室通报阎公,当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大为赞叹,又整理衣服,出来盛情款待王勃。

《滕王阁序》的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1 03:18

历史背景:

《太平广记》记载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古今事文类聚前集》记载:“唐王勃字子安,六岁能文,词章盖世。年十三,侍父宦游江左,舟次马当,寓目山半古祠,危栏跨水,飞阁悬。”


赏析: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2-12 02:15
  唐初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繁荣,出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学士和诗文。王勃、杨炯、户昭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唐初四杰"。"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王勃,维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村)人。他出身于望族,自小就聪敏好学,诗文出众,十四岁被推举出仕,十七岁就被授官朝散郎,到沛王府担任修撰。

  王勃年岁不大,文主习气却很重,才高气傲,不懂得拍马奉承,在沛王府时闲来常与几位王爷斗鸡玩耍,他做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斗鸡是一种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双方的鸡不服输,鸡的主人也争胜斗强,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助鸡争斗的游戏文章,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很为气愤,就将他逐出了沛王府。

  王勃离开了沛王府,游历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曾到过边远的巴蜀地区,这使他大开眼界,诗文功夫更有长进。后来他出任貌州参军,仍旧放纵自己,牵扯到一件案件,犯了死罪,他的父亲因此受到牵连,贬到荒凉的交趾(海南)。后来,王勃死罪被赦免,但官职被革去了。

  王勃才高志更高,但接连受到打击,他的意志不免有些消沉,他孤身一人流落异乡,决定到交趾去与父母亲团聚。

  一路行来,来到了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顺道拜望了洪州都督阎伯屿。他本想尽了礼义后要立即走的,却被好客的主人留住了。时值九月初九重阳节,阎伯屿邀请了许多名士,在重修的膝王阁上登高,欢宴,赋诗。这是一个盛会,才名出众的王勃便被主人留了下来。

  滕王阁建在长洲之上,前临赣江,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去处。它始建于唐太宗的兄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的时候,因为李元婴受封膛王,故叫做胜王阁。此阁年久失修,阎伯屿是个风雅之士,便进行了重修,使胜王阁重现昔日风采。

  这一天,滕王阁上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阎伯屿有个侄儿,苦读诗文十余年,他想让侄儿为滕王阁作序,再让大家吹捧一番,以此露脸扬名。他的侄儿当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为作好序文,精心作了准备。王勃察颜观色,已知阎伯屿举办此次盛会的缘由,他才高气盛,自然不甘人后,再瞧瞧那位阎公子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明显是志大才疏之流。

  酒过三巡,都督府的一个幕僚提出为重修胜王阁作序之事。阎伯屿故作姿态,对众人说:"王子安(王勃的字)才情过人,此序应由他作。"其实,他想王勃一定会谦让一番,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由他的侄儿来作序。谁知阎伯屿弄巧成拙,席上几个有头脸的名士都附和他的建议,一致推举由王勃作序。王勃当仁不让,笑说:"承蒙诸位如此抬举,我不能扫了大家的雅兴。"说罢就朝安排好笔墨纸张的案子走去。他略一思索,便挥笔疾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步,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寥寥数言,王勃把洪州的地理历史、人文都精妙地概括进去了,接着他又写今日之盛会,对阎伯屿重建滕王阁加以颂扬,便更多地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景况引为感叹,他借景寓意地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消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蟸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整篇《腾王阁序》一气呵成,字字玑珠,句句精妙。众相争观,交口称赞。阎公子自愧不如,简直怀疑自己是个读十数年诗文的蒙童,阎伯屿感叹道:"如此才情,我那侄儿相差何止千里,这样的锦绣文章,惊世骇俗,世间少有。"

  王勃离开洪州之后,继续赶往交趾,在渡海时遇到风浪,不慎翻船。王勃淹死海中,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一个杰出的诗人,就这样怀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只有他写的那篇《腾王阁序》代代相传,永驻人间。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30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2-19 06:16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需

2.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综

4.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5.声断衡阳之浦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

7.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8.地势极而南冥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9.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在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0.冯唐易老

11.李广难封

1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13.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4酌贪泉而觉爽

15处河辙以犹欢

16北海虽佘,扶摇可接

1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1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0三尺微命

21请缨:投军报国

22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23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远程风破万里路”

24非谢家之宝树

25接孟氏之芳邻

26叨陪鲤对

27喜托龙门

28杨毅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29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30兰亭已矣

31梓泽丘墟

32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3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著滕王阁序的那个故事有谁知道
1个回答2024-04-20 01:18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方十四岁。都督阎公不相信他的才华。王勃虽在座,但阎公让女婿孟学诗写这篇文章,也已经预先构思好了。到了(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阎公十分恼怒,拂衣(甩衣袖,表示生气)起身(离开),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这也是老生常谈(罢了)。”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这句话,沉吟不语。再一次的禀报是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惶急视,站了起来,说:“此人真是天才,应当流传不朽!”(阎公)于是急忙邀请王勃到宴会场所,极尽欢娱才停止。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30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5:31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需

2.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综

4.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5.声断衡阳之浦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

7.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8.地势极而南冥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9.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在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0.冯唐易老

11.李广难封

1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13.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4酌贪泉而觉爽

15处河辙以犹欢

16北海虽佘,扶摇可接

1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1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0三尺微命

21请缨:投军报国

22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23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远程风破万里路”

24非谢家之宝树

25接孟氏之芳邻

26叨陪鲤对

27喜托龙门

28杨毅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29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30兰亭已矣

31梓泽丘墟

32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3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