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王维杂诗

杂诗唐王维内容怎么读
1个回答2022-05-27 03:55
唐王维杂诗内容
《杂诗》唐--王维的诗意是啥?
1个回答2024-01-23 14:11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朋友你从家乡来,

应该熟知家乡事。

来的那天花窗前,

那棵寒梅开花没?
杂诗唐王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02:21

写的是对故乡的殷殷怀念之情。

译文:你是从我的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情况。请问动身的那一天,雕绘着花纹的窗子前面,那几株寒梅开花了没有?

原文: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朝王维的三位好朋友的
1个回答2023-08-12 11:45
骆宾王丶杨炯丶卢照邻
五绝·杂诗唐·王维
1个回答2024-01-23 03:15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唐朝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9-12 03:22
《使至塞上》是的
《杂诗》唐--王维的诗意是啥?
2个回答2022-05-27 01:37
译文:
朋友你从家乡来,
应该熟知家乡事。
来的那天花窗前,
那棵寒梅开花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
4个回答2022-12-09 09:23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 〔唐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唐朝诗人王维与李白应是同时期的知名人物吧,为何未见他们有何交往的故事呢?
1个回答2024-01-25 15:55
一信仰的原因。王维偏于佛,太白好道术;王维先作官,后悟禅归隐,李白一直寻求政治报复。诗风截然不同也是原因之一
也有性格不合的原因。同时李入京的时候,王已经是京城诗歌界的第一天才,而仙人李白的到来让所有京城诗人减色,而其他诗人都不足以与李白相当,故此这俩人也许是在心里较劲的.另外李白在京的三年,王维以规矩的五言律绝为主了,而李白飘逸不羁的乐府歌行显然是另一派,两人可能活动于不同的文人圈子.
另外李二人和玉真公主有不一般的关系,《唐才子传》和李白作的《玉真仙人词》可以证明。
为什么喜欢唐朝的王维
2个回答2023-08-15 20:32

喜欢他的诗,诗如画卷,诗渗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