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秘史

王昭君秘史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5 15:43

《王昭君秘史》是尤小刚导演的一部电视剧,预计于2011年12月开拍。主演马景涛、骆杰、安绮珍儿等。

历史上和亲的公主很多,为何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最出名?
1个回答2024-02-29 06:37

和亲是在特定历史下的产物,主要发生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通过和亲,可以维护和平,安定边境。还可以促进贸易,交流文化。

西汉时期的和亲,发生过很多次。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元帝刘奭,都采取了和亲的方式,以缓和边境的军事冲突。有史料记载,西汉期间有多达16位公主因和亲远嫁异族。

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竟宁元年下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史称"昭君出塞"。

但为何在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唯独王昭君令人耳熟能详。



一,王昭君和亲,西汉占据强势。

由于匈奴的强大,汉朝不得不屡次通过和亲,并附带赠送大量的陪嫁物品,换取匈奴人停止对汉朝边境的骚扰。

从汉高祖刘邦派遣娄敬作为使者,第一次和亲匈奴开始,西汉大都处于被动之势。这种被动之势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有所恢复,军事实力也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对匈奴各方面的优势。西汉不再主动提出和亲。

于是,匈奴呼韩邪单于反过来向西汉提出,"愿婿汉氏"之请,娶汉女为妻。因此,汉元帝刘奭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

正因为在"昭君出塞"这件事上,汉元帝刘奭是应匈奴人乞求将昭君下嫁的。所以,王昭君在汉朝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她声名鹊起。



二,王昭君是个大美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女,王昭君就是其中一位。人们常用"落雁"一词形容她的美貌。

传说王昭君在和亲的路上,为排解路途寂寞,随手取出琵琶,触景生情地弹奏了一曲,惊得南飞大雁从高空跌落,因此享有"落雁"的美名。

《后汉书》对王昭君的美貌有精妙描写:"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历代诗人也对王昭君的美貌给与盛赞。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修在《和明妃曲》也有这样的描述:"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这些描写中还讲述了一个故事,汉元帝刘奭在选择和亲人选时,依照朝廷画工的画像,想找个姿色平庸之人应付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没有贿赂画官毛延寿,因此她的画像严重失真,被刘奭选上。待刘奭见到王昭君本人时,惊叹宫中竟有如此绝色佳人,以至不舍。"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三,王昭君是自愿和亲的。

提到和亲,就连民女都不情愿,何况公主?但王昭君却是自愿的。

因为昭君入宫多年,始终不得元帝召幸。"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于是,在得知呼韩邪单于求亲时,"乃请掖庭令求行"。

王昭君的这一反常举动,让她名震朝野,在客观上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四,王昭君和亲意义重大。

王昭君的和亲确保了汉匈之间数十年的和平。

在王昭君到达匈奴后,呼韩邪单于曾上书汉朝皇帝:"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匈奴人在王昭君和亲期间,也信守了承诺。不但将其子派入汉庭为质,且从竟宁元年开始的四十年里,再未侵扰过西汉边境。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王昭君的和亲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昭君出塞后,不但带去了汉族的物资,更重要的带去了汉族的文化。

她教匈奴人织布、绣花、耕种等日常生活技能,还教他们说汉语、习汉礼,从而播撒汉族文明。

同时她也学胡话,穿胡服。并结合汉餐,改进胡人饮食。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昭君出塞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1个回答2024-01-18 10:24
昭君出塞"圆满完成了"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对于促进当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答案补充
首先,昭君做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后,胡汉之间50多年友好相处,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做为历史上一种文化现象,创建了"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变"血染沙场"为"交欢玉帛",实现民族之间"双赢对话"的中国方式。这对于现代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
1个回答2024-01-21 20:12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发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这时云、当二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史载公元13年 (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 (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与汉和亲。公元14年 (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在云、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 (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死。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最哪盖娄昭君与高欢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1:49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人推测是高洋及孝静帝后娄昭君当生产过一次龙凤胎,但是未见明载是何二人。 娄昭君共生六子二女,所以可从女儿推断。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孝昌元年,即公元年,此时高欢方才开始追随起义,“西出讨师”必定无从说起。而长子高澄诞于公元年,此时已4岁,所以高澄不可能是孪生。 接本条下:“(神武)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于牛上抱负之。” “魏永熙后”即孝武皇后,可见此时高欢有高澄及孝武皇后两个子女,皆为娄昭君所生,而此二人必不可能为孪生。 除去孝武皇后,娄昭君只有孝静皇后一女。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孝静皇后高氏,齐神武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诏聘以为皇后,神武前后固辞,帝不许” 天平四年,即公元年。 接本条下:“兴和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旭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五月,立为皇后,大赦。”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东魏孝静皇帝》:“兴和元年……五月甲戌,立皇后高氏。” 兴和元年,即公元年。 自年到年,时隔三年,孝静帝依然立了高欢之女为后。而之前“神武前后固辞”,为何而辞?最通情达理说得过去的理由,莫过于其女年纪尚幼。而两年之后,必无法再辞,所以仍被立为皇后。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年,其于年向高欢求亲之时,也不过年仅13岁而已,据此推断高欢之女此时应小于13岁。 而彼时高欢长女已出嫁,此女为“第二女”,高欢此时即使有其他女儿,也必定年幼于此女。 鲜卑向来有早婚之俗,往往十二三岁间便可议论婚嫁。如高澄十二岁尚冯翊长公主,长孙皇后十三岁嫁李世民。孝静帝于此时求婚,也合情理。 再来看娄昭君诸子的年纪,高澄已排除,高洋生于年,而之后的高演生于年,两人相差了六岁。 而年时,高洋8岁,高演仅仅两岁,若孝静帝皇后与其是孪生,孝静帝又怎会求娶一个两岁的女孩,于情于理皆不合。所以孝静帝皇后最有可能与高洋是孪生,彼时年方八岁。 至年立后时,孝静帝15岁,皇后10岁,倒也并无不妥。 又,娄昭君所生诸子,高洋为高欢第二子,至高演已是高欢第六子,其中相隔年-年间,正是高欢开始显赫广纳妾媵之时,其中还包括一度有宠的孝庄皇后尔朱氏,生了高欢第五子。这一段时期内娄昭君想必曾受冷落,自然也是没什么机会生孩子的。 再来从年份上看,高洋生于公元年,这一年正是孝庄帝永安二年,这一时期也恰是高欢征战最为频繁的时期。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庄帝立,以定策勋,封铜鞮伯。……后与行台于晖破羊侃于太山。寻与元天穆破邢杲于济南,累迁第三镇人酋长。” 再看娄昭君所生二女,皆为魏后。齐受禅后,长女未确定有无封,而次女孝静帝后则封为“太原长公主”。历来封,也可见亲疏之别。北齐起于代北,娄昭君家又世为代人,太原实为代地重镇。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娄昭》:“娄昭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以及本条下:“齐受禅,诏祭告其墓,封太原王。” 娄内干为文宣外公,娄昭为文宣母舅,亲以至此,所封即“太原王”。 而孝静帝后封亦为“太原”,文宣眷顾可见一斑,若非同胞孪生,焉得亲顾至此。 由此,娄后所生孪生一男一女,实应为高洋及孝静帝后。
昭君出塞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个回答2024-01-20 17:42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发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这时云、当二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史载公元13年 (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 (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与汉和亲。公元14年 (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在云、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 (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死。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25 11:50
1、昭君出塞历史意义是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

2、王昭君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其人其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自古以来书画家、诗词家和戏剧家笔下久远的主题。但有关王昭君及昭君出塞的文化主题基调与其说是凄美,不如说是哀怨、同情。
王昭君为什么出塞 王昭君出塞之谜揭秘
1个回答2022-12-23 06:55
做为公主,和亲。政治婚姻。
王昭君一生历程是什么样的?昭君出塞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10:50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和平、安宁和兴旺。后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君子一言与王昭君有什么关系呢
1个回答2024-02-23 20:06
没什么关系哟
典出:《邓析子·转辞》
原文: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快车也难追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