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蜀鄙二僧的注释译文
1个回答2024-01-20 06:16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越:到,及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这里指“把”)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难道,反而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尚且
矣:语气助词。 蜀国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么去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蜀国边境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没有到南海,穷和尚却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蜀国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蜀鄙二僧原文译文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3-29 05:20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注释:

1.恃:凭借。

2.越:到。明年:第二年。

3.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4.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5.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6.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7.限:限制。

8.之:去,往,到。

9.自:从。

10.至:到,达到。

11.惭:惭愧

12.欲:想

13.往:去

14.语:告诉、说

15.于:对

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

18.犹:还、尚且

19.明:第二

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顾:难道、反而

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足够

24.鄙:边境

25.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26.瓶:水瓶。

蜀鄙之僧的翻译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1-11 08:58

蜀鄙之僧的翻译及注释如下:

蜀鄙之僧翻译为:

天下的事不分困难容易,认真去做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不去做,那么再容易的事都会变的困难。人去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去学就行。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蜀鄙之僧注释为:

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作宾语、定语;指不同条件的人。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明:次,下一个。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色:神色,脸色。惭:羞惭。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蜀鄙之僧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的鄙
1个回答2024-03-03 22:07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大意: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鄙"是边境的意思。
蜀鄙二僧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1:33

《蜀鄙二僧》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蜀鄙二僧》译文: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跟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取经),你觉着怎么样?”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买条船前去南海,一直到现在也没能达成;(你那么穷),怎么能到得了呢?”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

《蜀鄙二僧》启示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

类似蜀鄙二僧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7:38
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全文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
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和典故之后的对应结果,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
求古文翻译"蜀之鄙,有二僧"
1个回答2024-02-29 01:43
正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蜀之鄙有二僧
1个回答2024-03-01 10:29
鄙:边境

之:的

蜀之鄙有二僧: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

吾欲之南海:我想去南海

而:连接词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我多年来一直想雇船顺江而下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蜀鄙二僧 文言文 翻译
1个回答2024-03-02 01:57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手空扒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亏宏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毕昌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作者: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作品介绍:

《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蜀鄙之僧 (问题)
1个回答2024-03-03 22:48
问题1:因为贫僧虽没有充裕的物资保障,却有坚定不移、朝目标不断努力的精神。

问题2:凡事之成功不在于客观条件如何,而在于自身的坚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