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芋充数

滥竽充数和滥芋充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4 12:57
应该是滥竽充数,“芋”这个字是错别字。

滥竽充数是有一个典故的: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希望能帮到你:)
滥芋充数典故
1个回答2023-12-04 02:58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成语典故
原文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用几百人的口粮养他。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逃走了。
注释
  ⑴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⑶使:派,让,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⑹说: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⑻以:用。   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
编辑本段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 滥竽充数
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滥芋充数〉续写
1个回答2024-01-06 22:37
齐缗王即位以后,南郭先生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其他工作他又不会做,只好流落在街头,无依无靠,吃尽了苦头,于是他发奋学好吹竽。这一天,他一路乞讨着来到了秦国,想拜当时最有名的吹竽大师北郭先生做老师,北郭先生根本不肯接受他这样的学生,但南郭不泄气,每天去北郭先生家里帮着干活,偷偷地看北郭吹竽,这样过了三年,终于打动了北郭,他愉快地收南郭为学生。
南郭先生学习非常刻苦,每天除了帮着北郭家干活,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练习吹竽,北郭被他的痴心打动了,看他也很有悟性,于是就把自己吹竽的本领全部教给了他。南郭先生以前吃过苦头,知道学习的很重要,所以一有空他就研究吹竽。冬天的晚上,他怕影响老师睡觉,就一个人来到雪地里练,手都冻了他都感觉不到;夏天的中午,老师要睡午觉,他就到太阳底下练习,被太阳晒的背上都没了皮。通过他刻苦学习,又过了三年,南郭先生终于成了北郭先生最好的学生。
南郭先生学成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想继续到齐缗王那里去吹竽,但被齐缗王赶走了,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办了一所吹竽学校。起初,一个人也没有到他那里来学习的,因为大家都听说过他滥竽充数的故事,但南郭先生一点也灰心,每天除去写吹竽教材,其余的时间都在自己的学屋里吹竽,无论是刮风下雨都不间断,他那美妙的竽声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一位家长下了很大决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南郭先生这里来学吹竽,南郭先生很高兴,对这位学生教的特别认真。
一年后,这位学生的竽就吹的相当棒了,南郭先生给他报名参加了全国吹竽大赛并得了第一名,那位学生的精彩吹竽一下子轰动了全国,他的老师南郭先生的名字大家也都知道了。于是,南郭先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吹竽大师,到他那里学吹竽的人都要排队报名。
滥芋充数这则寓言我懂的了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15 05:30

滥芋充数这则寓言,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糊弄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原形毕露的时候。

滥( )充数
1个回答2024-03-04 00:19
滥竽充数

解释:滥:指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竽”是一种音乐,因此其为竹子所做,所以应该是“竹”字头。

该成语出自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中的典故:“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的滥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2 10:36

滥竽充数的滥的意思是失实的,假的。

滥竽充数(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

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

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成语寓意: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滥竽充数的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5 05:26

滥竽充数的滥的意思是失实的,假的。

滥竽充数(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结果宣王局旁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

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桐衫橡。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塌陪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滥芋充数的故事作业帮四百字
1个回答2023-11-19 08:27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些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面前吹嘘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起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压根儿不会吹竽。每逢演奏时,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日子,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命令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听。南郭处士十分着急,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芋充数的故事作业帮四百字
1个回答2024-01-08 12:14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些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面前吹嘘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起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压根儿不会吹竽。每逢演奏时,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日子,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命令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听。南郭处士十分着急,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4 22:2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