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死因野史

曾国藩感动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2-18 03:12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曾国藩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为什么说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1个回答2024-02-16 13:40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写的演义版!
为什么演义版本更值得推荐?

演义版不仅有二十四史的全部内容,还有清史、民国历史,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套写全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的演义巨著。

不仅将中国历史,一网打尽,历朝兴衰,尽收眼底。而且笔法用章回体小说的笔法写就,分回标目,首位完整,情节生动饱满,相当有趣。

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

像《三国演义》一样轻松阅读、生动有趣,像《二十四史》一样翔实可信,可为借鉴。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丛书为民国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所著。该套书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民国九年(1920年),共记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六百多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 全书为章回体结构,剪裁得体,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是值得一辈子去阅读、体味的历史著作。书后附赠《慈禧太后演义》。

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娄底历史人物曾国藩
1个回答2024-03-23 02:16
错了,他可不是娄底人哦!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家书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3-15 19:57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唯携媲培绝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今人可以《曾国藩家书》研究学习。它记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后人研究曾国藩思想的宝贵资料。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配山姿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总的说来,他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历时30年,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附属藩国
1个回答2023-02-21 17:50
朝鲜和越南.
曾国藩野焚有何寓意
1个回答2023-05-18 07:26
这是曾国藩三部曲里的第二部;
完全个人理解,野焚者,含灭亡,含重生;野者,不在京中为官而在外为帅,焚者,正如他涤生来历一样,革新除故,无论人生还是精神都是一种重生。
有关古代历史人物野史的书
1个回答2024-04-07 16:23
先秦·三皇野史 三国·宫禁隐私 唐·能工巧匠 元·后妃轶事
先秦·五帝野史 晋·古今奇案 唐·文人雅事 元·帝王秘闻
先秦·夏代野史 晋·能工巧匠 唐·名妓优伶 元·宫禁隐私
先秦·商代野史 晋·文人雅事 唐·豪强侠士 明·能工巧匠
先秦·周代野史 晋·名妓优伶 唐·人物春秋 明·文人雅事
秦·古今奇案 晋·后妃轶事 唐·后妃轶事 明·名妓优伶
秦·人物春秋 晋·帝王秘闻 唐·帝王秘闻 明·古今奇案
秦·后妃轶事 晋·宫禁隐私 唐·宫禁隐私 明·豪强侠士
秦·帝王秘闻 南北朝·野史纵览 宋·野史纵览 明·后妃轶事
秦·宫禁隐私 南北朝·古今奇案 宋·古今奇案 明·帝王秘闻
汉·古今奇案 南北朝·文人雅事 宋·能乎亏工巧匠 明·宫禁隐私
汉·能工巧匠 南北朝·后妃轶事 宋·文人雅事 清·宫禁隐私
汉·文人雅事 南北朝·帝王秘闻 宋·名妓优伶 清·帝王秘闻
汉·人物春秋 南北朝·宫禁隐私 宋·人物春秋 清·后妃轶事
汉·后妃轶事 隋·野史纵览 宋·后妃轶事 清·人物春秋
汉·帝王秘闻 隋·古今奇案 宋·帝王秘闻 清·豪强棚顷桐侠士
汉·宫禁隐私 隋·豪强侠士 宋·宫禁隐私 清·名妓优伶
三国·古今奇案 隋·人物春秋 宋·南烬纪闻录 清·文人雅事
三国·能工巧匠 隋·帝王秘闻 宋·北狩见闻录 清·述庵秘录
三国·文人雅链坦事 隋·宫禁隐私 元·古今奇案 清·古今奇案
三国·人物春秋 唐·野史纵览 元·文人雅事 清·能工巧匠
三国·后妃轶事 唐·古今奇案 元·名妓优伶 太平天国野史 洪宪野史
有关古代历史人物野史的书
1个回答2024-04-17 16:27
先秦·三皇野史 三国·宫禁隐私 唐·能工巧匠 元·后妃轶事

先秦·五帝野史 晋·古今奇案 唐·文人雅事 元·帝王秘闻

先秦·夏代野史 晋·能工巧匠 唐·名妓优伶 元·宫禁隐私

先秦·商代野史 晋·文人雅事 唐·豪强侠士 明·能工巧匠

先秦·周代野史 晋·名妓优伶 唐·人物春秋 明·文人雅事

秦·古今奇案 晋·后妃轶事 唐·后妃轶事 明·名妓优伶

秦·人物春秋 晋·帝王秘闻 唐·帝王秘闻 明·古今奇案

秦·后妃轶事 晋·宫禁隐私 唐·宫禁隐私 明·豪强侠士

秦·帝王秘闻 南北朝·野史纵览 宋·野史纵览 明·后妃轶事

秦·宫禁隐私 南北朝·古今奇案 宋·古今奇案 明·帝王秘闻

汉·古今奇案 南北朝·文人雅事 宋·能工巧匠 明·宫禁隐私

汉·能工巧匠 南北朝·后妃轶事 宋·文人雅事 清·宫禁隐私

汉·文人雅事 南北朝·帝王秘闻 宋·名妓优伶 清·帝王秘闻

汉·人物春秋 南北朝·宫禁隐私 宋·人物春秋 清·后妃轶事

汉·后妃轶事 隋·野史纵览 宋·后妃轶事 清·人物春秋

汉·帝王秘闻 隋·古今奇案 宋·帝王秘闻 清·豪强侠士

汉·宫禁隐私 隋·豪强侠士 宋·宫禁隐私 清·名妓优伶

三国·古今奇案 隋·人物春秋 宋·南烬纪闻录 清·文人雅事

三国·能工巧匠 隋·帝王秘闻 宋·北狩见闻录 清·述庵秘录

三国·文人雅事 隋·宫禁隐私 元·古今奇案 清·古今奇案

三国·人物春秋 唐·野史纵览 元·文人雅事 清·能工巧匠

三国·后妃轶事 唐·古今奇案 元·名妓优伶 太平天国野史 洪宪野史
《史记》是正史还是野史
1个回答2024-03-03 18:27
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但删去世家。此后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列。而已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也就称作正史,意味用正规体例写作的史书。 当然是正史,《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热门问答